1.选择题- (共4题)
A.枯躁 溶于一炉 地窖(jiào) 叱咤风云(chà) |
B.踌躇 陈词滥调 挑衅(xìn) 气冲斗牛(dǒu) |
C.磷峋 惟妙惟肖 锃亮(chéng) 皮开肉绽(zhàn) |
D.壁玉 无精打彩 绮丽(qǐ) 相形见绌(zhuō) |
A.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
B.长期以来,市民对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在怨天尤人的同时,能否深刻反思自己是否有过对红灯视而不见,横穿马路,跨越防护栏等太不可理喻的行为。 |
C.要想让中国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墨守成规,唯有创新才是弘扬戏曲文化的康庄大道。 |
D.世博会开园以来,吸引了国内外大量的游客,每天参观人数不绝如缕,截至10月31日21时,累计检票入园7 308.4万人次。 |
A.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的来源。 |
B.河里水质越来越差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 |
C.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
D.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智慧和风度。 |
A.在大人国里,格列佛发现,王国中最重要的职位通过比赛跳绳舞来决定(跳得最高而又不掉落下来,就得到最高职位);在王国里,一直存在着两个对立派别——高跟派和低跟派,为了区别,两派所穿鞋子鞋跟有高低之分。 |
B.梁山好汉们“落草”原因各不相同。林冲因受高太尉诱骗,误入白虎堂而被刺配沧州,后又因杀了放火暗算他的陆谦等人而被逼上梁山。宋江则因帮晁盖等逃脱官府追捕的事被发现而怒杀阎婆惜,因此被发配江州;后又因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死罪,幸得梁山好汉刑场搭救转而上梁山。 |
C.富家女孩冬妮亚喜欢保尔“热情和倔强”的性格,两人在交往中慢慢相爱并结成了夫妻。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还是坚强地给自己提出了帮助妻子冬妮亚进步的任务。 |
D.《童年》主人公阿廖沙三岁时因丧父而寄居到外祖父家,饱尝了人生辛酸。生性暴躁凶狠的外祖父常常打外祖母和孩子们,阿廖沙因受表兄萨沙怂恿将一块白桌布染成蓝色而遭外公毒打;徒工“小茨冈”也是因故被外公活活打死。 |
2.诗歌鉴赏- (共1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______)
(2)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
【小题2】下列词语中的“患”例句中的“患”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A.患得患失 |
B.防患未然 |
C.医患关系 |
D.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崇尚的精神品质。从战国的屈原,到南宋的文天祥,再到晚清的谭嗣同他们都曾为“义”而献身。文学作品中也有着许多为“义”献身的英雄形象。请举出《红岩》中的一位革命者,说说“舍生取义”在他(她)身上的具体表现。
4.现代文阅读- (共2题)
翟俊杰,这个名字总是与“八一”“军旅”紧密相连,表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电影壮歌《血战台儿庄》,展现三大战役的系列史诗《大决战》,特别是那部有血有肉的恢宏之作《长征》,均出自其手。
三十年来,翟俊杰如同一名虔诚的朝圣者,沿着百年中国的足迹步步探寻,也书写出属于他自己的“长征”诗篇。
1941年,翟俊杰出生在河南开封一户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翟俊杰幼时记忆最深的,就是祖父屋里浓郁的书香味。“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祖父教我学《岳阳楼记》的情景,他念一句,我背一句,然后逐句讲解,直到如今我仍倒背如流。”
翟俊杰出生之际,父亲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遭遇严刑拷打。
从小发酵的家国大义与革命之火,让翟俊杰充满了军人的血性。而传统文化与淳朴民情的濡染,则为他日后毅然从军,立志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17岁时他参军成了一名文艺兵。其间他先后经历了两场战争,即1959年的平叛战役和1962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每逢战事,文艺兵们必然挺身而出,赶赴前线,鼓舞士气。
亲历战争,让翟俊杰对战争题材有独到的理解。从与杨光远联合执导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先后导演的《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决战》等作品都深受好评,但最为人称道的,则是翟俊杰“三拍长征”。每一次拍摄,于他而言,都意味着一次朝圣,而每一次回归历史,他都能以创新求突破,为长征的影像建构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1994年上映的《金沙水拍》,是翟俊杰的第一部长征之作。该片中翟俊杰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将悬念片的元素融入其中,诸多细节的处理让整部影片萦绕着传奇色彩和悲壮氛围。
同时他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置于创作核心。影片中***形象“有血有肉”。在爱人面前,他真情流露,不加遮掩;面对亲人的遭遇,他忧愁满怀,却顾全大局。不同于主流叙事中的器宇轩昂、指点江山,翟俊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头发蓬乱、身形瘦削的***,尤其在红军陷入险境之际,其眼神更透露出诗人一般的忧郁。在翟俊杰看来,这才是那个时代伟人最真实的写照。
对长征时期***的形象把握,延续到了翟俊杰的第二部同题材影片《长征》之中。
“长征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它是异常悲壮的。***的正确主张不被采纳,而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这才有了长征。”
于是,在电影《长征》里,党的内部斗争之严苛,被他前所未有地推向了前台。
影片中,长期受到打压和被边缘化的***,形容憔悴,愤懑忧郁,烟一支接一支地抽,但始终不退让、不妥协,作为革命家的风范由此凸显。
此外,翟俊杰还对电影进行了诗意化的处理,比如在音乐运用上,便首次采用了“声画对立”的手法,以凄美的《十送红军》曲调反衬出惨烈的厮杀场面。
独具匠心的呈现,让“长征”二字的意蕴显得深沉、悲怆。
十年之后的2006年,翟俊杰第三次执导长征题材影片《我的长征》,却不再是以领袖人物为主角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一位十几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来贯穿电影始终。透过王瑞的个人成长史,谱写了一曲普通战士温情与信念兼具的长征之歌。
作为“长征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我的长征》成为凸显翟俊杰个人电影观的最鲜明一笔。
(摘编自《光明日报》)
【小题1】文章引用翟俊杰回忆跟祖父学习《岳阳楼记》的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小题2】请写出翟俊杰在导演军旅题材影片方面情有独钟的原因。
【小题3】结合翟俊杰“三拍长征”内容,谈谈你对“创新”在文中的理解。
【小题4】下列对于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血战台儿庄》表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大决战》展现三大战役,《长征》是一部有血有肉的恢宏之作,均出自翟俊杰之手。 |
B.翟俊杰出生在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出生之际,父母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杀害,他是由外祖父抚养成人的,对外祖父感情极深。 |
C.每一次拍摄,于翟俊杰而言,都意味着一次朝圣,而每一次回归历史,他都能以创新求突破,为长征的影像建构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
D.党的内部斗争之严苛,被他前所未有地推向了前台。这是他独具匠心让“长征”二字的意蕴显得深沉、悲怆的原因之一。 |
甜醅
——青海风味小吃之一
①青海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甜醅是用小麦、青稞发酵制作而成的一种独特风味的甜品。甜醅具有清凉、甘甜的特点,入口软绵可口,清爽自然,散发出阵阵酒的醇香,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深受青海各族人民欢迎。
②追溯甜醅之源流,则历史久远。甜醅的创制,同青海汉、苦藏、土等民族酿造酩酒有密切联系,它和酩酒可算是同源异流,只是酒曲不同罢了。酒醅也是甜的,酒味较浓,唐代的人们就已食用它,或用它招待宾客。青海人喜食甜醅,可谓古风犹存。
③酿造甜醅,多以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酵母为甜醅曲,用米制成。青海民间叫“药蛋”或“甜曲”。青海高原是而寒早熟青稞的故乡,甜醅也多用青稞作原料。酿造时,将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一般15斤青稞中兑入25克甜醅曲,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即可开坛食用。
④甜醅具有极佳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据食品营养专家介绍,甜醅对人体的滋补保健作用,不亚于风行华夏的“八宝粥”。夏天吃可以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则能健脾暖胃,补中益气,催发食欲。
⑤甜醅一般在街头的小吃店或小吃摊都有售卖,也有挑担子流动卖售的。除专门制售的小摊贩外,青海各族人民大多数都会酿制甜醅。青海人不但嗜之不舍,且可作访亲拜友的礼品。它的确是青海高原上一种有独特风味的小吃。
【小题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追溯:________________
醇香: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文章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青海人喜欢甜醅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选择其中一种,并在文中找出一例,说说有什么作用。
【小题4】你还知道青海有哪些风味小吃?(至少写出2种)请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吃拟定一条广告语,突出其特点。
5.语言表达- (共1题)
①介绍地质地理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
②《地理中国》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
③倡导热爱自然,珍惜自然,弘扬科学精神。
④领略大自然的新、奇、特、险的神奇和魅力。
⑤激发爱国之情。
⑥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地质资源和地貌景观。
A.④⑤②①⑥③ |
B.④⑤③②⑥① |
C.②①⑥④③⑤ |
D.④③⑤②⑥① |
6.综合性学习- (共1题)
7.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