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3题)
1.
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昧。 |
2.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lòu) 噫(yī) 苔痕(tāi) |
B.鸿儒(hóng) 濯(zhuó) 鲜有闻(xiān) |
C.蕃(fā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
D.案牍(dú) 淤泥(yū) 德馨(xīn) |
2.课外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俱:____
(2)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____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小题3】这篇短文写了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分别表现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华歆、王朗①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②,歆辄难③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逐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华歆:三国魏平原高唐人。王朗:三国魏东海人,博学多才。②依附:依傍附从,指搭乘他们的船。③难(nan):阻拦。【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俱:____
(2)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____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小题3】这篇短文写了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分别表现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3.综合性学习-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3道)
课外阅读:(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