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7题)
1.
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腾讯体育消息) |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 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电视、电脑的普及,在给现代人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艺术的同时,也悄然地改变着人们在印刷媒体时代所形成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 |
B.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享受着各式各样的服务形式,但是,稍不小心,你就可能遇到你不愿意掏钱却又不得不消费,或者说是“过度”消费的情况。 |
C.2014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当代话剧《中山码头》正是为这一天特别策划创作的。 |
D.文明忍无可忍是一条永恒的道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但在创新还未能及时跟上的时候,守住传统文明则成为能否激发创造潜能的关键。 |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王勃《滕王阁》) |
B.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
C.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燕歌行》) |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随着出版业市场化转型的深入以及针对目标读者的精准定位,通俗化和娱乐化越来越成为大众畅销书所具有的物质。 , 。 。 。 。 。
①在这一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
②无独有偶,在本月开卷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中,《钢铁是怎样烧成的》和《平凡的世界》两大文学经典也分别各有两个版本入榜
③使用手机、平板或者电子书阅读器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正在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趋势
④我们似乎很难再见到经典名著作为大众畅销书被广泛讨论的景象
⑤然而在本月,《老舍集·骆驼祥子》再一次进入大众畅销书排行榜前三十名
⑥由此产生的浅层阅读行为使读者更加关注简单、轻松的文学小品
近年来,随着出版业市场化转型的深入以及针对目标读者的精准定位,通俗化和娱乐化越来越成为大众畅销书所具有的物质。 , 。 。 。 。 。
①在这一过程中,新技术的应用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
②无独有偶,在本月开卷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中,《钢铁是怎样烧成的》和《平凡的世界》两大文学经典也分别各有两个版本入榜
③使用手机、平板或者电子书阅读器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正在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趋势
④我们似乎很难再见到经典名著作为大众畅销书被广泛讨论的景象
⑤然而在本月,《老舍集·骆驼祥子》再一次进入大众畅销书排行榜前三十名
⑥由此产生的浅层阅读行为使读者更加关注简单、轻松的文学小品
A.③⑥①⑤②④ | B.③⑥④⑤②① |
C.①③⑥④⑤② | D.①③⑤⑥④② |
7.
下面几个情境中,语言表述得体、准确的一项是( )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管教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 |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来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
C.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某网站体育消息) |
D.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送的上诉状) |
2.文言文阅读- (共3题)
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耽传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小题4】请简要概括贾耽的形象特点。
贾耽传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
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
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 署:暂代官职 |
B.乃规旄钺 规:谋划 |
C.耽每畋,从数百骑 畋:打猎 |
D.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 亡:逃跑 |
A.皇上下诏让樊泽取代贾耽为帅,张献甫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
B.当李纳的士兵路过滑州时,贾耽的手下建议让他们住在城外,页贾耽却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
C.贾耽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采纳。 |
D.贾耽熟悉地理,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
【小题4】请简要概括贾耽的形象特点。
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曾巩
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
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食者无所取。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一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
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用,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较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
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八月丁丑曾巩记。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
(2)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3)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
【小题4】根据原文,概况分析县令孙永(曼叔)能够顺利修复长渠,造福一方的原因。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曾巩
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
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食者无所取。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一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
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用,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较然,而二人者之志愈明也。
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八月丁丑曾巩记。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乱次以济是也 济:渡 |
B.一有易于古 一:一旦 |
C.沮止者不用 用:治理 |
D.独长渠之利较然 较:明显 |
A.长渠源流数易其名,先是鄢水,之后是夷水,再后为避桓温父讳而命名为蛮水。 |
B.曼叔修复长渠后,再将此事禀告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张公没有怀疑他的动机。 |
C.现实中谈论筑渠造堰的人很多,但他们的心里或有私欲,所以是欺世的多,务实的少。 |
D.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要州官们懂得山川对于人们的利害关系,从而积极兴修水利。 |
(1)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
(2)曼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
(3)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
【小题4】根据原文,概况分析县令孙永(曼叔)能够顺利修复长渠,造福一方的原因。
10.
对下面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庄子·秋水》)
(2)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说苑·谈丛》)
(1)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庄子·秋水》)
(2)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说苑·谈丛》)
A.材料(1)用梧桐、练实、醴泉等意象,以及行为的描述,表现了鹓雏的清高自守。 |
B.材料(2)借助对话形式,指出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 |
C.鸱与鸠都是目光短浅之辈,不能够理解鹓雏与枭的高远心志。 |
D.两则材料中,作者都以禽鸟的故事来寄寓自己的观察与讽喻。 |
3.材料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文言文阅读:(3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