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材料二:下图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二反映的史实是什么?
(2)材料一中“贞观十五年”时,唐朝在位皇帝是谁?
(3)材料一、二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4)这个民族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博镇节度使田承嗣控制今山东、河南、河北交界一带六州地盘,养兵 10 万,包括一支由万余名魁伟强壮的士兵组成的衙兵……他收的赋税,全归自己支配,一粒粮食、个铜钱都不上缴朝廷。田承嗣不仅自己设官署,委派官吏,还得寸进尺,要求朝廷让其兼任宰相。
材料二:朱全忠,原名朱温,从小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后来参加黄巢起义,因活动能力很强,逐渐成为一位重要的将领。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唐朝节度使有哪些权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朱全忠建立的政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写这部书,作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达到300多种,连草稿也没有一个字写的潦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部书?作者是谁?
(2)作者编写这部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根据材料,说一说该书的内容。在我国西汉时期也出现过一部历史巨著,它是哪一部历史巨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1405 年,郑和率领官兵、水手、工匠等 2700 多人,从刘家港出发,开始了第一次远航……郑和船队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和长颈鹿、狮子等珍贵动物。郑和下西洋期间,西洋各国纷纷遣使来中国,1423 年,仅南京一次就接待 16 国使臣 1200 多人……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鉴真是如何“传道艺”的?
(2)根据材料二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3)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外交传统?请另举一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二殿阁大学士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参决。
请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长官对谁负责?
(3)材料中“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2.选择题- (共17题)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性指南针的特性 |
C.指南针在北宋用于航海事业,但不是辨别方向的唯一依据 |
D.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
B.灭掉南朝最后的王朝陈,重新统一南北 |
C.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
D.由于他的倡导,隋初奢靡之风盛行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
B.新罗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等科技成就 |
C.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 |
D.崔致远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
A.关汉卿 | B.汤显祖 | C.罗贯中 | D.曹雪芹 |
A.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
B.郑和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
C.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 30 多个国 |
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从北京出发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