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利辛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876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6

1.综合题(共2题)

1.
过去的2018年,对中国人最重要的记忆之一,可能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党的十九大再一次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实践证明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儒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横线上的历史人物是?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材料三反映了历史上的哪次重要改革?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改革的哪一内容?
(4)结合材料,请你谈读对改革的看法。五、活动与探究
2.
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决定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主题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合作探究,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文物古迹透神秘)
(1)补充表格的内容。
发现地点|
名称
特征
北京周口店
 
已具有现代人的特征,会人工取火
 
半坡遗址
用磨制石器,主要种植粟,并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河南安阳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
 
(文化传承追溯源)
(2)下图的历史人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他创立了什么学派?与他有关的一本著作是?

(艺术瑰宝放光辉)
(3)举出两例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石窟。被称为“书圣”的著名书法家是?
(对外交流显国威)
张骞第二次出使是在元狩四年,匈奴新败后。这回的目的是乌孙。……武帝以为然,因派张蕃再度出使。骞至乌孙,未达目的,于元鼎二年归还,但乌孙也派了一行数十人跟他往汉朝报谢。这是西域人第一次来到汉朝的京都,窥见汉朝的伟大。

——张荫麟《上古史》

(4)材料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此事件后,出现了一条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道路,称之为?

2.选择题(共2题)

3.
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D.烧烤食物
4.
以下是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件工具?
A.
B.
C. 
骨耜
D.

3.填空题(共1题)

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的科技也曾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1)东汉时,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
(3)科学家________运用三国时期魏国刘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