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845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3

1.综合题(共4题)

1.
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历朝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农耕文明史上,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工具的发明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
(1)列举两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2)说出唐太宗上述治国思想在农业政策上的具体体现。
材料 三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3)材料反映了元世祖对农业持怎样的态度?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都是从我们国家学过去的。
材料二 宋代进士,登科即任官,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
材料三 翰林院学士徐骏作诗说:“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朝统治者捕风捉影,认为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即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结果徐骏被杀头。
(1)材料一中的考试制度形成于哪位皇帝期间?
(2)材料二体现了宋代哪一治国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影响?
(3)清朝前期制造大批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文字狱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疆域图和某机构印章

材料二 丘逢甲评价郑成功:“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事业,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材料三  “清朝重新统一西藏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在总结前朝治藏尽管和本朝治藏实践的基础上,逐步通过册封、定制、设官、驻军、用兵等举措巩固了对西藏的统治,在一段时期内达到了维护清朝在西藏统治的目的,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回答元朝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驱外夷出境”是哪一历史事件?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清朝管辖西藏地区的两项具体措施。
(4)除了材料三之外,清朝还在东北和西北方向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哪些努力?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列举唐朝时中外交流的两个史实。
材料二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非《亚洲史》

(2)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事件?最远到达哪里?
材料三 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

(3)材料三中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2.选择题(共19题)

5.
现代社会中,手机支付已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在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唐朝的开元通宝
C.汉朝的五铢钱
D.北宋的交子
6.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B.书圣C.诗圣D.诗史
7.
《步辇图》是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的场景,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幅名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郑和下西洋
B.文成公主入藏
C.黄巢起义
D.岳飞抗金
8.
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最终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岳飞
B.韩世忠
C.文天样
D.李靖
9.
回族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作为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回族开始形成于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0.
由于市民阶层的需要,宋朝时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A.早市
B.夜市
C.瓦子
D.勾栏
11.
下图是陈桥驿纪念馆,上而的楹联是,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他见证了一人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的一幕,这“一人”是?
A.寇准
B.赵匡胤
C.岳飞
D.赵构
12.
余秋雨先生说过:“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他们共同心仪宋朝的原因是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国家统一强大
③科技发达
④都市生活繁华热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该材料反映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贸易繁荣
14.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出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南宋时期D.明清时期
15.
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历史功绩是
A.建立蒙古政权
B.推行郡县制
C.建立元朝
D.创立科举制
16.
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
A.秦汉
B.明清
C.宋元
D.隋唐
17.
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为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18.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英国
B.美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19.
中国古代戏曲在明清时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其中被后世誉为“国粹”的是
A.元杂剧
B.昆曲
C.京剧
D.高甲戏
20.
我国自古就重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依据下列措施判断被管辖的地区是
A.台湾
B.西藏
C.新疆
D.东北
21.
清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它设立于哪个时期。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22.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他抗击外来侵略者是
A.沙俄
B.英国
C.荷兰
D.日本
23.
唐朝末年领导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是
A.陈胜
B.黄巢
C.项羽
D.吴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