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64838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9

1.综合题(共3题)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唐诗人皮日体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2)材料二列举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三项?请用任一发明说明培根的观点。
材料三 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延续最长、工程最为浩大的军事防御设施,是融军事工程、艺术与大自然于一体的建筑奇观,是真正的“大地艺术”,长城保护了边疆地区农牧民族长期有序交往,农牧民族在长期和平交往中彼此增进感情,消除隔阂,在思想文化、生活习俗上也互相融合,最终使辽阔北疆成为祖国牢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3)写出明长城的起止点。据材料三,说明长城的功能。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
对外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放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必经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元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于贞观二年到达天竺西北部。精研佛学理论,环游印度半岛,多次参加佛学辩论会,誉满天竺。贞观十九年,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
(1)材料一记载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体现了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什么?设立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与当地官府和商人开展贸易。在古里进行交易时,商议货价,写成合约,最后握手击掌为定,不再悔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与海外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四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4)材料四反映了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材料写出你对这一政策的理解。
3.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会采取各项措施强化中央集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198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结合经济方面的有关措施加以说明。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街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颃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

——(明)《皇明祖训》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指出材料二加强皇权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镇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自噶布伦以下番目及管事喇嘛,分系属员,事无大小,均应禀命驻藏大臣办理。至扎布伦寺诸务,亦具一体禀知驻藏大臣办理,仍于巡边之便,就近稽查管束。

——《卫藏通志》

(3)驻藏大臣有何种权力?驻藏大臣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乾隆年间,朝廷先后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恐怖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文字狱的特点,分析其影响。

2.选择题(共18题)

4.
图是公元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图中①代表的政权是
A.西夏
B.辽
C.北宋
D.南宋
5.
京剧《澶渊之盟》的一段唱词是:“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寡人”是指
A.寇准
B.宋高宗
C.宋真宗
D.明太祖
6.
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城市管理按坊市严格分开
B.科技文化不断创新并领先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D.民族政权处于并立的状态
7.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林则徐
D.岳飞
9.
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 )
A. 唐都长安 B. 北宋东京
C. 南宋临安 D. 元朝大都
10.
下表是中国古代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导致南北方户数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地区    朝代
西汉
唐朝
宋代
北方
965
493
459
南方
111
257
830
 
A.科学技术重大突破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经济快速发展D.南方政局相对安定
11.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A.政权并立B.艺术精湛
C.民族融合D.商业繁荣
12.
《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A.三司B.行中书省C.中书省D.宣政院
13.
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A.藏族、回族
B.蒙古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契丹族
D.壮族、维吾尔族
14.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的研究,写成了190多万字的《本草纲目》,这本书
A.成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C.是我国最早介绍西医学的著作
D.奠定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基础
15.
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读物认为,明朝是因为食物短缺而灭亡,但事实上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官府赋税苛重
B.宦官专权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的激化
16.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
郑成功写信给荷兰殖民头目揆一说:“此地亦必归中国同一政府之管辖,事实证明隔海两边地区之居民皆系中国人。”郑成功所说的“此地”是指(  )
A.香港B.台湾C.澳门D.新疆
18.
发生在17世纪末,被英国学者赫德森评价为“在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首次战争中,获胜的是中国人”的战役是
A.山海关之战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戚继光台州抗倭
19.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A. 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 收复台湾全部领土
C.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抗击沙皇俄国入侵
20.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通过描写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封建家族的衰败历程来揭示中国近代前夜危机和封建社会没落的文学作品是()
A.《窦娥冤》B.《三国演义》
C.《西游记》D.《红楼梦》
21.
《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生活奢侈B.重视农业C.整顿吏治D.崇尚节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