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一必修三第一单元综合练(一)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48126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20/3/24

1.选择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用户生产内容”的流行,各类信息聚合平台兴起,信息海洋的边界__________地扩展,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变得异常便捷。有效的信息、精辟的洞见固然重要,但只有让这些内容抵达受众,才能真正产生影响力,满足人们的需求。由此也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纷纷向社交平台和资讯聚合平台聚拢。因为平台充当了“蓄水池”的角色,让散落在互联网的信息汇聚在一个“内容池”之中;(   ),在信息生产者和需求者之间,建立起__________的渠道,让人们知道去哪里寻找信息。也正因此,有人甚至判断,新媒体的发展进入了“平台时代”。

互联网的一个特点,就是激活了潜藏于公众的强大创造力,汇聚每个人的________,就可能变成________。从论坛、博客到微博、微信,公众的参与让新媒体内容更丰富多彩。实现优质生产机构、优秀内容人才的大汇聚、大融合,才能将网上和网下的力量凝聚到一起,让内容生产满足不同的且不断增长的需要,汇聚成壮大网上的正能量。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能让内容生产满足不同的且不断增长的需要,将网上和网下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壮大网上正能量的强大力量。
B.才能将网上和网下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壮大网上正能量的强大力量,让内容生产满足不同的且不断增长的需要。
C.才能让内容生产满足不同的且不断增长的需要,将网上和网下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壮大网上正能量。
D.才能让内容生产充分不同的且不断增长的需要,将网上和网下的力量凝聚到一起,汇聚成壮大网上正能量的强大力量。
【小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另一方面,“输水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B.另一方面,平台也起到了“输水管”的作用
C.平台也起到了“输水管”的作用,另一方面
D.“输水管”另一方面也起到平台的巨大作用
【小题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绝无仅有  直来直去  一得之见  真才实学
B.亘古未有  直来直去  一孔之见  真知灼见
C.绝无仅有  畅通无阻  一孔之见  真才实学
D.亘古未有  畅通无阻  一得之见  真知灼见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岩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的妹夫。②岩峣:高山。③分:甘愿。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颔联写作者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本诗既有登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小题2】这首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沁园春·雪》中都提到了“折腰”,各自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涧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久乃信服。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会洵卒,赙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回:“太守犹不避涂潦,吾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七》,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B.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C.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D.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祐二年”是以皇帝年号纪年,“嘉祐”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年号。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被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C.“太守”,战国时称郡守,汉改称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侪”,是“等辈,同类”的意思,相当于“伦”“徒”“属”“辈”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有做诤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文章,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好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天的等待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

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

“怎么啦,宝贝?”

“我头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很好。”

“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就来看你。”

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一看就是个病得不轻、可怜巴巴的九岁男孩,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

“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

“我没病。”他说。

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

“多少度?”我问医生。

“一百零二度。”

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还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做了记录。

“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

“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

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

“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

“我宁愿醒着。”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待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

“不嫌麻烦。”

“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待在这里。”

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

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了两跤。

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

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

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

“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

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开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

我量了他的体温。

“多少?”

“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

“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

“谁说的?”

“医生。”

“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

“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

“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

“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

“将这个用水服下。”

“你看这有用吗?”

“当然有用。”

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的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没有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

“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

“什么?”

“我大概还有多长时间就要死了?”

“你不会死。你怎么啦?”

“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

“人不会因为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

“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时,同学告诉我说,发烧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

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

“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你不会死的。这两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计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计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

“你肯定?”

“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

“噢。”他说。

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他动辄会哭起来。

(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岁男孩因为不懂得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一天,备受精神折磨。这能表现出孩子的紧张、恐惧。
B.男孩在等待死亡的一天里没有哭泣,可当他知道自己不会死去后却“为了一点儿无关紧要的小事,他动辄会哭起来”。这样写能表现男孩的性格特征。
C.男孩反常的动作、神态暗示了他等待的是死亡,如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的一切无动于衷,不肯吃药,不让人接近,等等。
D.九岁的小男孩尽管面对死亡时表现得异常镇静,但仍掩饰不了消极等待、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贯穿全篇的是一种忧郁痛苦的基调,这种基调使人读后感到压抑与无奈。
【小题2】小说中的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和文学形式,必须具有艺术的终极属性,即诗性,必须立足于现实且对现实进行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而不能直接描摹现实,过度的绝对的“写实”,过分注重“故事性”,则会使其沦为平庸.唯有“艺术的真实”,才能使小说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恒久的魅力,才能使读者感受到浓郁的诗意当下一些作品过分注重对于真实的开掘和叙写,偏执地沉溺于故事性追求,而缺乏或者,略将其提纯为艺术的手段和能力,以至于使作品几近于新闻、纪实等体式,在迎合了大众猎艳猎奇阅读心理的同时,却丧失了其原本应有的文学蕴涵和诗性品格,另外,现今某些小说创作者似乎过度热衷于书写“恶”与“丑”,而忽略了对于“美”的发掘,小说并非不可以写“恶”与“丑”,但写的目的应是反衬出“美”,而且要注意限度和分寸,过度的书写甚或是带着欣赏的眼光、陶醉的心态去表现“恶”和“丑”,只会使人心生厌恶,从中更不可能感悟到“美”和“诗意”,这显然有悖于文学的审美追求和目的。

还有必要重视小说的语言,语言能力始终是一位小说创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语言水平也始终是标示小说水准的首要特征,而当下某些作家,在创作诗歌、散文时,也许还能重视语言的运用与雕琢,但在创作小说时,由于过分注重故事性,则往往忽视或者漠视语言,这就造成了一些作品语言水准的低下,准确性欠佳、冗长、粗鄙、直露的语言在小说文本中大行其道。语言应该是小说的本体,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物。小说文学性和艺术性的实现,小说诗性的呈现,要借助于语言,语言水平的低下,就是作品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低下,容易造成诗性的缺失,小说创作者们应该秉持汪曾祺那样的“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的理念来进行小说创作,重视炼字造句,重视叙述语言风格的选取,追求语言的准确性,力求“每一个宇、每一句话的无可替代性”。此外,还应充分重视汉语作为表意语言和非形态语言的特点,谨慎过度使用“欧化”句法,而应从古代文言文中汲取营养,在简约和内蕴上下足功夫,方能彰显出汉语有别于其他语言的特有魅力,使语言更具诗意,从而整体提升作品的诗性.唯其如此,方能从语言层面上为诗性的建构增加一枚沉重的砝码。

最后,姜注重意象的营构,“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曾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出彩的因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创作者应谊“窥意象而运斤”。其实,意象并非为诗歌所专属,它广泛存留于各种艺术形式中。如果在小说中能营构出鲜活的意象,必然能够增强其诗性魅力,从而焕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意象应该成为小说内容和意旨的聚合体与浓缩体,它涵盖、表征、提炼小说文本的终极诉求,一个鲜活的意象能够产生恒久的诗意和震撼力,能够在读者的心中芳华常驻,让读者时时品味——正如“交叉小径的花园”之于博尔赫斯,“边城”之于沈从文,“晚饭花”之于汪曾祺,“野地”之于张炜……带给读者的诗意感受和审美冲击力是何其强烈而持久,凡此诗性十足的小说作品,似乎皆离不开一个鲜活而成功的意象。这昭示出意象的营构对于小说诗性建构的重要性。当代小说创作者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在自己的作品中苦心经营意象,因为意象是主观和客观、现实与抽象的统一体.如果能够塑造出一个鲜活的意象,不仅能够增强作品的诗性,承载更广阔的思想蕴涵,而且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主旨,同时也能够生发出事半功倍的审美效应。

(节选自仕永波《小说亟特提升诗性品质》)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某些作家,在创作诗歌、散文时,还能重视语言的运用与雕琢,但在包作小说时,却往往忽视或者漠视语言。
B.过分注重“故事性”和绝对的“写实”会使小说平庸且缺乏诗意,唯有“艺术的真实”才能使读者感受到作品浓郁的诗意。
C.小说必须要有诗性。小说不能直接地描摹现实,而是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和文学化处理。
D.小说创作者过度书写“恶”与“丑”,忽略了对于“美”的发掘,就背离了文学的审美追求和目的,使读者心生厌恶。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当下一些作品过分注重真实的现象来论证文学应有蕴涵和诗性品格。
B.文章用一些作者创作小说时过分注重故事性来论证必须要重视小说的语言。
C.文章引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言论来论证意象在所有艺术中最为重要。
D.沈从文、汪曾祺、张炜的事例是用来论证鮮活的意象能产生恒久的诗意和震撼力。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曾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出彩的因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古代的创作者都“窥意象面运斤”。
B.意象不为诗歌所专属,它广泛存留于各种艺术形式中,如果在小说中能营构出鲜活的意象,则必然能够增强小说的诗性魅力,从而使小说焕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当代小说创作者要塑造出一个鲜活的意象,增强作品的诗性,否则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D.意象应该成为小说内容和意旨的聚合体与浓缩体,它涵盖、表征、提炼小说文本的终极诉求,也能够在读者的心中芳华常驻。

5.情景默写(共1题)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一句表现自己因品德高被小人嫉妒;“__________”一句,以“鸷鸟”作比,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
(2)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一句表现曹操大军的船只多;“_________”一句,慨叹人生短暂。

6.语言表达(共2题)

7.
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修改。
金馆长:

您喊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瞅贵馆一事,因为我家里有大事,现在不得不改岁月。具体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

5月18日

8.
林黛玉、王熙凤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下面是两人的画像。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图像是如何体现人物的典型形象的。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60个字。

甲图 乙图

7.其他(共1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喷薄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同频,由最初的网友自娱自乐,到如今由网络小说转化出版图书,改编为影视作品,游戏、动漫及相关产品,进而带火大众娱乐市场,打造出“互联网+”的庞大产业,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发展今人惊叹,作为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学,网络文学从刚出现之日就吸引了为数众多的读者。从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此后又出现了诸如仙侠、盗墓、探险、言幻、穿越等多种类型题材,诞生了《悟空传》《鬼吹灯》《甄蝶传》《诛仙》《步步惊心》等一批网络爆款小说。目前,网络文学已经实现了多点输出,已经实现了影视作品和网络文学的内容联动,实现了以网文IP为核心的全链路生态。

在大众化、商业化的背景下,读者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创作者已经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塑造人物和开展故事走向;读者的阅读趣味能影响到文学网站整体的创作风格,甚至能影响到网络文学整体的创作趋向和类型革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8月14日)

材料二:

2011—2018E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亿元)

材料三:

2003年,起点中文网率先创建了以读者按章付费为核心的网络文学商业模式。此后,包含打赏、月票等付费机制的商业模式逐浙完善,并为各大文学同站所借鉴。这种付费阅读机制的建立,使孤独地写作、孤独地阅读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网络文学的读者不再是单方面地阅读和接受作品,而是作品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在作者的写作过程中,读者可以透过评论,从情节设计到遣词造句,对作者提出明确的要求,读者对每一章的评价还可以即时通过订阅量、打赏金额等数据反馈到作者手中。

这些数据不仅体现着作者的人气,也决定了作者的收入。按照起点中文网现行的付费规则,普通会员,初级VIP会员、高级VIP会员订阅付费章节的价格分别为每千字5分钱、4分钱、3分钱。价格看似不高,但网络文学作品动辄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付费阅读全本的价格着实不菲,读者还可以对作者提供除了订阅收入之外的“打赏”。通过打赏,读者不仅希望小说的情节构造能跟进他们想象的场景,同时还对作者的一些情节强烈要求整改,这也成为他们“要挟”作者改变情节的重要手段之一。

(摘编自《光明日报·网络文学:孤独写作与阅读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材料四:

从表面上看,发表网络文学作品是“零门槛”的,但想要从成千上万的作家和作品中脱颖而出,需要经历层层关卡,首先就是“签约”关。当编辑从工作后台无数有待审核的新书中将一部作品选出,联系作者完成签约合同时,这位作者才能从“非签约作者”进入“签约作者”的行列。签约后,编辑会安排针对作品的推荐和宣传活动,如果读者的反馈较好,作品就会“上架”,开始收费订阅。

即使成为“上架作者”,要获得较高的稿酬,也并非易事。一般说来,VIP订阅所得的收入,由网站与作者平分,如果一个作者每日更新5000字,当他得到1000份VIP订阅,扣除网站50%的分成,作者当月的收入为1500元,“签约作者”本就已经是网络作者中的一小部分,而“上架作者”在“签约作者”中占到的比例大概是15%~20%。由此可见,网络作家将写作转换成稿酬收入,进而转向职业或半职业写作的难度之大。

(摘编自《光明日报·网络文学:孤独写作与阅读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AB.BC.CD.D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是一种原创文学和大众文学,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产生,并受到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影响。
B.根据材料二市场规模、增长率这两项,我们能够了解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发展趋势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C.根据材料二,我国网络文学市场规模一直呈较快增长趋势,而增长率从2016年前的较大波动趋向稳定。
D.2013年到2015年,网络文学增长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这说明网络文学发展在这一时期处于低谷。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情景默写:(1道)

    语言表达:(2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