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638167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2

1.单选题(共9题)

1.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7,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A.13B.17C.9D.13或17
2.
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C的是(  )
A.CB=CDB.∠BAC=∠DACC.∠BCA=∠DCAD.∠B=∠D=90°
3.
如图,在△ABC中,BC>AB>AC,甲,乙两人想在BC上取一点P,使得∠APC=2∠ABC,其作法如下:(甲)作AB的中垂线,交BC于P点,则P即为所求;(乙)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P点,则P即为所求,对于两人的作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人都正确B.两人都错误C.甲正确,乙错误D.甲错误,乙正确
4.
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A.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 三条中线的交点
5.
如图,已知AB=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ADC的是(    )
A.CB=CDB.∠BCA=∠DCA
C.∠BAC=∠DACD.∠B=∠D=90°
6.
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A.三条高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7.
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在一张长为18厘米,宽为16厘米的矩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1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且要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它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则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为  ( )平方厘米.
A.50B.50或40C.50或40或30D.50或30或20
8.
如图,在△ABC中,∠ACB=90°,∠ABC=60°,BD平分∠ABC,P点是BD的中点,若AD=8,则CP的长为( )
A.3B.3.5C.4D.4.5
9.
如图,已知,添加下列条件后,仍不能判定的是(   )
A.B.
C.D.

2.选择题(共1题)

10.若|a|=3,|b|=4,且ab<0,则a+b的值是(   )

3.填空题(共4题)

11.
如图,在△AOC与△BOC中,若∠1=∠2,加上条件 则有△AOC≌△BO
A.
1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底边上的高是4,则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_____.
13.
如图,已知中,,以的各边为边在外作三个正方形,分别表示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则S3=_____.
14.
如图,△ABC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是等腰三角形,且∠BDC=120°.以D为顶点作一个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则△AMN的周长为_____.

4.解答题(共8题)

15.
如图,点BFCE存同一直线上,ACDF相交于点GABBE,垂足为BDEBE,垂足为E,且AB=DEBF=CE
(1)求证:△ABC≌△DEF
(2)若∠A=65°,求∠AGF的度数.
16.
如图,在Rt△ABC中,∠C=90°,AC=4,BC=3,AD为△ABC角平分线.
(1)用圆规在AB上作一点P,满足DPAB
(2)求:CD的长度.
17.
已知:如图,△ABC中,AC=6,BC=8,AB=10,
∠BCA的平分线与AB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D,DE⊥AC,DF⊥BC,垂足分别是E、F.
(1)求证:AE=BF;
(2)求AE的长;
(3)求线段DG的长.
18.
在△ABC和△DEF
(1)如图①,AC=DF,BC=DE,∠F=∠A,
△ABC和△DEF____;(填“全等”或“不全等”)
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结论:

   
(2)图①中,若AC=DF,BC=DE,∠C=30°,∠D=150°,△ABC和△DEF的面积分别记为S1与S2,比较S1与S2的大小为S1 S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②,在△ABC与△DEF中,AC=DF,BC=DE,∠C=30°,点E在以D为圆心,DE长为半径的图示半圆上运动,∠EDF的度数为α,比较S1与S2的大小(直接写出结果,不用说明理由).
19.
在△ABC中,∠BAC=900, AD⊥BC,垂足为D,CE平分∠ACB,AB=20,AC=15
(1)求AD的长
(2)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
20.
已知△ABC中,D为边BC上一点,AB=AD=CD
(1)试说明∠ABC=2∠C;   
(2)过点BAD的平行线交CA的延长线于点E,若AD平分∠BAC,求证AE=AB
21.
如图,花果山上有两只猴子在一棵树上的点B处,且,它们都要到A处吃东西,其中一只猴子甲沿树爬下走到离树10m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猴子乙先爬到树顶D处后再沿缆绳线段滑到A处.已知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路程相等,设为xm.
(1)请用含有x的整式表示线段的长为 m;
(2)求这棵树高有多少米?
22.
如图,△ABC中,∠C=90°,AB=10cm,BC=6cm,若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A向点A运动,到达A点后停止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设出发的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PBC是等腰三角形;
(2)过点P作PH⊥AB,垂足为H,当H为AB中点时,求t的值.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4道)

    解答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