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济宁峄山中学中考模拟试题一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6003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5/4

1.选择题(共7题)

1.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其中,两个“小孩”是指(    )
2.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他的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几番拼死挣扎,还是没能坚持下去。
B.为了彻底杜绝随地吐痰这种不良现象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
C.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花粉。
D.出现这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有些人法制观念淡薄所造成的。
3.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4.柏林墙竖起来后,肯尼迪总统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堵不是防范外敌,而是防范自己人民的墙。”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    )
5.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称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    )
6.苏联之所以能在“二战”后与美国抗衡,共同主宰世界,除了实力强大外,国际威望提高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而苏联的国际威望之所以在“二战”后大大提高,是因为其(    )
7.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
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

2.字词书写(共1题)

8.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在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里,我不做jiāo艳欲滴的花朵,却要站成山谷里那棵沉静的树。我要沐浴明眉的阳光,饮天地的甘露,领略无尘的清风,将它们化成我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我也准备经狂风暴雨,并在风雨中长成结实的身体,练就不屈的筋骨。
jiāo_______ 啜_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3.句子默写(共1题)

9.
用课文原句填空。(6分)
①孔子所说的“    ,     体现了推己及人为人着想的道德情怀,因此被镌刻于联合国总部,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②走进唐诗宋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岑参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
③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    ”(《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      ”(《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④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  , ”。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14分)
在记忆里会合
陈喜联
⑴母亲打来电话,说大姨已经神志不清,经常陷入混沌之中,认不出亲人已是常事。
⑵大姨95岁了,我有几年没有见过她了。就在这几年里,她的生命正加快枯萎的脚步,逐渐跟我们共同拥有过的生活疏离开去。在她与曾经熟悉的人和事之间,隔开了一堵墙。那堵墙的名字,叫遗忘。
⑶大姨一定不记得,三十年前的那车稻草。
⑷我跟着父亲,在离家几十里外的一个小镇念书。初冬,大姨拉着一板车稻草出现在父亲单位的院落里。金色的稻草蓬松而干燥,叠的整整齐齐,堆得那么满,似乎是满得要溢出来的阳光。
⑸大姨不由分说把稻草均匀地铺在两张床上,一层,又是一层,再小心地盖上一条厚厚的土布。等把棉絮铺上去,我简直要踮着脚才能够着床沿了。大姨欢喜地笑着,用袖管擦去额头细密的汗珠。
⑹夜晚,我的床松软松软的,稻草散发出好闻的清香,一翻身,就是细细碎碎的窸窣声。那个冬天,我睡得暖和,踏实。这温暖,至今记忆犹新。
⑺除了温暖,扎根在我记忆深处的,还有重阳糕的香甜。
⑻老公的伯父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糕点师,我嫁过去的时候,伯父已经很老了,因为严重的胃病,身体特别单薄,满脸皱纹,牙齿也掉得差不多了,总是瘪着嘴巴。
⑼每年九月初八黄昏时刻,门前田埂上总会出现那个瘦弱的身影。夕阳给伯父的身影涂抹上了一层红,一层金。走近一点,就可以看清他手里端着一个盘子,盘子里,不用说,是刚蒸出来的重阳糕。糕上铺着红丝绿丝,嵌着核桃果肉,又香又糯,甜软柔滑。看我们吃得开心,伯父笑眯眯地说:“明年重阳节多做一点给你们吃啊!”
⑽伯父去世以后,我再也没有吃到过味道这么好的重阳糕。只是每当看到满大街叫卖的重阳糕,便会想起瘦瘦的田埂上,瘦瘦的伯父端着一盘糕小心地走来。
就这样,一盘重阳糕,在20年的时间里,静静地驻在了我的内心深处。
⑿舅舅离开的时候,我在他的床头。看着他微弱的呼吸终于停止,有人在他脸上覆上一张黄表纸,我的眼泪扑扑簌簌落了满地。
⒀童年时,我们去外婆家,傍晚回家,舅舅就推出他的永久牌自行车,在后座上结结实实绑上一张四脚朝天的板凳,然后抱我们上车。舅舅把车骑得飞快,我和哥哥一个握住板凳前面的两条腿,一个紧靠板凳后面的两条腿,想象自己正策马飞奔。舅舅骑得卖力,我们的小屁股在板凳上颠得更卖力,旷野里回荡着我们愉快的笑声。
我早已记不清童年的很多人和事,但是这张板凳带给我的快乐,却仿若就在昨天。
⒂生命的成功不在于留下了多少财富和声望,而在于当它有一天终于远行以后,尘世间还会有人默默地想起它的确存在过,哪怕只是一板车的稻草,一盘重阳糕,一张四脚朝天的板凳。
⒃如此,我们虽然永别,却终于得以在记忆里会合。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3分)
人物
事件
感受
失忆的大姨
 
 
 
 
开心
 
在自行车上绑一个四脚朝天的板凳载我们在旷野飞奔
 
 
【小题2】(小题2)文中三句划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何作用?(4分)
【小题3】结合原文,联系学过的课文,仿照画线句子,再接着写两句。(4分)
生命的成功不在于留下了多少财富和声望,而在于当它有一天终于远行以后,尘世间还会有人默默地想起它的确存在过。因为一本精心修改的讲义,鲁迅得以与藤野先生在记忆力会合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第⑷段把大姨拉来的一满车“稻草”比作“满得要溢出来的阳光”,写出了稻草的多和温暖。
B.第⑹段“除了温暖,扎根在我记忆深处的,还有重阳糕的香甜”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第⑽段说“我再也没有吃到过味道这么好的重阳糕”,是因为其他糕点师的手艺都比不上伯父。
D.第⒃段的“我们虽然永别”一句中的“永别”,既指生命消逝,也指遗忘了熟悉的人与事。

5.对比阅读(共1题)

1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小题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小题2】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宫妇左右莫不王 不宜偏,使内外异法也。
B.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横柯上,在昼犹昏
C.臣知不如徐公美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D.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与城北徐公美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小题4】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小题5】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

6.作文(共1题)

12.
作文
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一个“驿站”既意味着一段人生旅程的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现在,2013年的冬天,我们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冬天,这一冬,无论体验寒冷还是感知温暖,都将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驿站”。请以“2013,我的那个   (寒/暖)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先从括号中选择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完成文题。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7.综合性学习(共1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     (CCTV新闻)
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 (烟盒上的警示语)
(1)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7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对比阅读:(1道)

    作文:(1道)

    综合性学习:(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