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出师表》)

【小题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小题2】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宫妇左右莫不王 不宜偏,使内外异法也。
B.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横柯上,在昼犹昏
C.臣知不如徐公美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D.视之,自以为不如 我与城北徐公美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小题4】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小题5】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04 01:21: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①其力以脱于虎豹②之秦。嗟乎!盂尝君特③鸡鸣狗盗之雄④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呜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⑥不至也。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⑥所以:……的原因。
【小题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2)故不意也
(3)而赖其力
(4)不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小题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头抢地  士故归之
B.而:长跪谢之 南面制秦
C.之:聂政刺韩傀也    鸡鸣狗盗
D.其:安陵君许寡人    门人弟子填
【小题5】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

同类题2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词的意思。
(1)肉食者鄙鄙:  (2)小惠未徧徧:
(3)牺牲玉帛牺牲: (4)彼竭我盈盈: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一鼓作气   
【小题3】文中肉食者的“鄙”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
(1)肉食者“鄙”的表现:战前  ,战中
(2)曹刿“远谋”的表现:战前  ,战中

同类题3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望其旗/所向披 逐齐师/至承天寺
B.齐伐我/三人行必有我   衣食所/而死于乐也
C.花君子者/无丝竹乱耳   公战/晓雾
D.不能察/乘奔御风 入见/去后
【小题2】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信任神灵。
理解:这句话表明鲁庄公把战争的胜利寄希望于神灵。
B.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翻译: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
理解:曹刿因为担心敌人的伏兵,所以在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时阻止了他。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翻译:曹刿向下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说:“可以追击了。”
理解: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曹刿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善于把握追击的时机。
【小题3】“民为贵,社稷次之”是孟子的一句名言,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联系上文,结合链接材料,说一说鲁庄公、汉高祖、越王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链接材料一)

(沛公)①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②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

越王苦会稽之耻,身不安枕席,口不甘③ 厚味,目不视靡曼 ④ ,耳不听钟鼓。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⑤ 。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⑥ ,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渍病⑦ 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⑧ 天下之衷。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⑨ ,此孤之大愿也。”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克吴师,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⑩ 吴相,残吴二年而霸。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
①沛公:指刘邦。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 256 年冬月二十四前 195 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②飨(xiǎnɡ):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③甘:吃、尝。④靡曼:指细理弱肌的美色女子。⑤干肺:肺气枯竭,比喻力气用尽。 ⑥袭:衣外加衣。⑦渍病:传染病。⑧徼(jiǎo):在此读 yāo,求、求取。⑨偾(fèn):僵死。 ⑩戮:侮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
(2)自枉屈(______)
(3)往见郭隗先生(______)
(4)天下必以王为能马(______)
【小题2】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士争凑燕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小题4】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同类题5

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颜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而或长烟空(_______) 
(2)天下之忧而忧(______)
(3)自巴陵(_______)
(4)子京忽以抵仲淹(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愤郁颜见辞色。
【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
B.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
C.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
D.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
【小题4】甲文中“古仁人”和那些心境受自然风物影响的“迁客骚人”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能够________________,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__________的伟大襟怀。从乙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