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5题)
1.
科学家在浙江某山区发现大型海绵生物化石群,海绵是一种海洋生物。
(1)下列能支持海绵是生物的证据有_____。
(2)海绵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很早以前这里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是__的结果。
(1)下列能支持海绵是生物的证据有_____。
A.由细胞构成 |
B.能繁殖后代 |
C.能在水中运动 |
2.
如图是某同学做“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时记录的图像:

(1)口腔上皮细胞的亮度比较大,要观察到清晰的细胞核,必须要对它进行染色,在实验中常用_____进行染色。
(2)观察过程中,最先观察到的图像是_____。
(3)由④到⑤,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
(4)由⑤到②,首先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
A.移动装片 B.调节光圈
C.调节反光镜 D.转动转换器
(5)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不会看到下列哪组结构_____。
A.细胞壁和液泡
B.细胞膜和细胞质
C.细胞质和细胞核
D.细胞核和细胞膜

(1)口腔上皮细胞的亮度比较大,要观察到清晰的细胞核,必须要对它进行染色,在实验中常用_____进行染色。
(2)观察过程中,最先观察到的图像是_____。
(3)由④到⑤,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
(4)由⑤到②,首先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
A.移动装片 B.调节光圈
C.调节反光镜 D.转动转换器
(5)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不会看到下列哪组结构_____。
A.细胞壁和液泡
B.细胞膜和细胞质
C.细胞质和细胞核
D.细胞核和细胞膜
3.
光学显微镜是学习生物学和研究生物体细微结构的一种重要仪器,下面是与显微镜构造和使用相关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表中为3台显微镜不同镜头组合。为了方便寻找某一目标细胞,需要尽可能观察到标本更大的范围,应选用_____号显微镜。
(2)如图在视野中观察到有一草履虫往左下方游动,若要持续观察到这个细胞,应不断向_____移动装片。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 “b”,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____。
(3)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调焦很久找到了表皮细胞,轮廓不明显且很难看清楚细胞中液泡等结构,你的建议是调节_____,让所成的像更加明显。
(4)同学们初次使用显微镜时,出于好奇,希望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的一切物体,而很多物体都无法在显微镜下成像,如树叶、手、文具盒等,其原因是_____。
显微镜序号 | 目镜 | 物镜 |
1 | 5× | 40× |
2 | 10× | 10× |
3 | 15× | 10× |

(1)表中为3台显微镜不同镜头组合。为了方便寻找某一目标细胞,需要尽可能观察到标本更大的范围,应选用_____号显微镜。
(2)如图在视野中观察到有一草履虫往左下方游动,若要持续观察到这个细胞,应不断向_____移动装片。在载玻片上写下一个小小的字母 “b”,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放大的图像形状是____。
(3)在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调焦很久找到了表皮细胞,轮廓不明显且很难看清楚细胞中液泡等结构,你的建议是调节_____,让所成的像更加明显。
(4)同学们初次使用显微镜时,出于好奇,希望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的一切物体,而很多物体都无法在显微镜下成像,如树叶、手、文具盒等,其原因是_____。
4.
学习了水的沸腾知识后,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给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每隔一定的时间测量水的温度,并将结果绘制成图乙所示的图像。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小明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24min之后,水温度始终维持在如图所示的温度不变,也没有出现沸腾现象,但烧杯中的水却在不断地减少。老师建议小明在烧杯上盖一张硬纸片进行实验。小明发现加盖硬纸片后,水温很快升高,且出现了沸腾现象,烧杯中的水量几乎不变。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划线部分的现象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的总质量为250g,往该杯中放一石块,石块沉没于水中,杯中水溢出了一部分。这时杯中水和石块质量是300g,然后再小心取出杯中石块,称得这时杯与水的总质量为200g(ρ水=1g/cm3)。求:
(1)石块的质量。
(2)溢出的水的质量。
(3)石块的密度。
(1)石块的质量。
(2)溢出的水的质量。
(3)石块的密度。
2.选择题- (共15题)
6.
在一次用量筒做实验时,某同学进行如下操作: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读数时为3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20mL,这个同学取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10mL | B.小于10mL |
C.等于10mL | D.无法判断 |
7.
有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掌心)慢慢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A.只有①正确 | B.只有②正确 |
C.只有③正确 | D.全部错误 |
8.
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
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 |
10.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一向以黑白两色示人,但也有罕见的例外。由于某种基因突变,有些大熊猫会呈现棕色或褐色,如同穿上了一件特别的外衣。熊猫“七仔”(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有准确科学记载以来发现的第五只棕色大熊猫。“七仔”的皮肤是棕褐色的,这个古怪的小家伙是存活于中国偏远山区秦岭山脉的稀有动物。下列关于“七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七仔”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的特征 |
B.“七仔”的体细胞内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
C.“七仔”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
D.“七仔”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动物体 |
11.
如果用如图表示表格中各种概念间的关系,则表中各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 1 | 2 | 3 | 4 |
A | 纲 | 目 | 科 | 属 |
B |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植物体 |
C | 牙齿 | 口腔 | 消化 系统 | 人体 |
D | 动物 | 脊椎 动物 | 无脊椎 动物 | 节肢 动物 |
A.A | B.B | C.C | D.D |
12.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4克 |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厘米3 |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千克/米3 |
13.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14.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
B.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
C.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17.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是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地将粽子煮熟 |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
18.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
19.
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分析推断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我们观察到的太阳是球体,由此类推地球也应该是球体 |
B.从远处开来的船先见到桅杆,后见到船身 |
C.登上航天飞船从太空中观察 |
D.环球航行成功返航 |
20.
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面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高墙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面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
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高墙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②⑤ |
3.填空题- (共7题)
21.
如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也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 A 上升到 B 位置,则表明气温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图丙是小明同学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哪边移动________(填“左”、“右”);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的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

22.
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___g/cm3,容器的质量是_____g。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液体体积V(cm3) | 15 | 22 | 50 | 80 |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 67 | 72.6 | 95 | 119 |
26.
用一个瓶子盛某种液体,测出装入液体的体积V与液体和瓶子的总质量m,画出m-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求:

(1)空瓶子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_________
(3)如果在这个瓶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多少?_________

(1)空瓶子的质量是多少?
(2)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3)如果在这个瓶子里装60cm3的这种液体,液体与瓶子的总质量为多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5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