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小明同学对一个金属块进行了两次测量:第一次如图(甲)所示,用细线系住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7N。第二次如图(乙)所示,让金属块浸没在盛水的杯子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7N。(g取10N/kg)

(l)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金属 | 金 | 铜 | 铁 | 铝 |
密度(×103kg/m3 | 19.3 | 8.9 | 7.9 | 2.7 |
(l)求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求金属块的体积;
(3)通过进一步计算,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说明金属块是何种金属。
2.
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如图所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的环节名称:①___,②___,③___,⑤___。
(2)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___、___和___三种。
(3)修建水库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___(填名称)。
(1)写出下列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的环节名称:①___,②___,③___,⑤___。
(2)水循环按照发生的空间大致可以分为___、___和___三种。
(3)修建水库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是___(填名称)。

2.选择题- (共13题)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物质溶于水时均放出热量 |
B.溶质只能是固体,溶剂只能是液体 |
C.升高温度,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
D.同种溶质的溶液,温度相同,溶液质量相等时,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有的溶质多一些 |
7.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
A.水的分布十分广泛,但约96.53%的地球水分布在海洋中 |
B.蒸发是海洋水变为大气水的重要途径,其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 |
C.将水通直流电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
D.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活性炭起吸附和消毒的作用 |
9.
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生素,要用加热的方式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生素不能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
D.用小火加热 |
10.
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
A.量取水时,仰视量筒刻度,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
B.称量氯化钠时,左盘放了纸片,右盘没放纸片,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
C.配制溶液的烧杯内附着有少量水,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D.往试剂瓶内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洒落,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
11.
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
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
12.
如图所示是高速铁路车站站台,站台靠近铁轨的地上一条白色线延伸开来,内侧还有一条较厚的黄色线(盲人区域)。线外是安全区域,候车的乘客不能进入黄色、白色警戒线,在线外候车就可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火车周围的气流速度比站台里面的速度大,火车周围的风会把人吸向火车 |
B.火车周围的气流速度比站台里面的速度小,站台的风会把人吹向火车 |
C.火车周围的气压比站台里面的气压小,站台的大气压会把人压向火车 |
D.火车周围的气压比站台里面的气压大,火车周围的大气压会把人吸向火车 |
13.
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
15.
小明同学在学习了浮力后遇到这样一个题目:“有一个实心金属球,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64 N,把它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34 N,g取10 N/kg。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哪些未知的物理量?”小明和几位同学讨论后得出以下一些结果,你认为错误的是( )
A.金属球受到的浮力是30 N | B.金属球排开水的质量是3 kg |
C.金属球的密度是1.1×103 kg/m3 | D.金属球的体积是3×10-3 m3 |
16.
阅读并分析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月降水量图(右图),该地气候特点可以归纳为(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B.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 |
C.全年高温,一年分为干、湿两季 |
D.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
3.填空题- (共3题)
17.
20 ℃时,在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加入70 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逐渐升温(不考虑水蒸发的影响),测定不同温度时剩余固体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1)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
(2)30 ℃时,所得溶液是硝酸钾的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结果精确到0.1%)。
(3)温度从50 ℃升高到60 ℃过程中,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将60 ℃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有___。
A.升温 B.降温 C.加适量硝酸钾 D.加适量水
(5)某同学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实验时发现硝酸钾已结块,为了较快地溶解,合理的方法有___。
A.将硝酸钾研碎 B.用热水溶解
C.多加一些水 D.用玻璃棒搅拌
溶液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38.4 | 24.2 | 6.1 | 0 | 0 |
(1)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
(2)30 ℃时,所得溶液是硝酸钾的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结果精确到0.1%)。
(3)温度从50 ℃升高到60 ℃过程中,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4)将60 ℃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有___。
A.升温 B.降温 C.加适量硝酸钾 D.加适量水
A.恒温蒸发水 |
A.将硝酸钾研碎 B.用热水溶解
C.多加一些水 D.用玻璃棒搅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