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有一个质量为17.8kg的铜球,体积是4000cm3,试求这个铜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是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
(ρ铜=8.9×103kg/m3 )
(ρ铜=8.9×103kg/m3 )
2.
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的总质量是250g,往该杯中放入一小石块,石块沉没于水中,杯中水溢出了一部分,这时杯中水与石块总质量是300g。然后再小心取出杯中石块,称得这时杯与水的总质量为200g。求:石块的密度
3.
如图是杭州某风景区地形图,读图回答:

(1)从地球半球划分,杭州位于 半球(南,北); 半球(东,西)
(2) A地的海拔是 米;
(3)为发展经济,可开发为漂流活动场地是 处;(甲,乙,丙,丁)
(4)分析地形图,登山者选择丁路线登山,原因是 ;
(5)登山者在山上看到了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状岩石,这些岩石类型属于 。

(1)从地球半球划分,杭州位于 半球(南,北); 半球(东,西)
(2) A地的海拔是 米;
(3)为发展经济,可开发为漂流活动场地是 处;(甲,乙,丙,丁)
(4)分析地形图,登山者选择丁路线登山,原因是 ;
(5)登山者在山上看到了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状岩石,这些岩石类型属于 。
2.选择题- (共24题)
4.
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
5.
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周长时,采用如下方法:把一张纸条紧紧包在圆柱体的外表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所示),然后在纸条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再把纸条展开,用刻度尺测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为圆柱体周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 |
B.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大 |
C.该测量方法有误,结果偏小、偏大都有可能 |
D.该测量方法正确 |
6.
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俯视液面读得数值为30毫升,倒出部分液
体后又仰视液面,数值为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加入的液体体积是( )
体后又仰视液面,数值为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加入的液体体积是( )
A.20毫升 | B.大于20毫升 | C.小于20毫升 | D.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
7.
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某中学生的100米赛跑的成绩是15秒 |
B.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30立方米 |
C.两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000毫克 |
D.湖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
9.
在《物质的构成》一课中,老师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先在量筒中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总体积;再将量筒反复颠倒摇晃,记下混合后的总体积。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混合后的总质量与未混合前的总质量一样大 |
B.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未混合前的总体积小 |
C.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即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 |
D.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 |
10.
小明同学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但他手头只有一支刻度磨损不清的温度计,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液柱的上端对应处做个标记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作好标记B,用刻度尺测得A处高度为5cm,B处高度为25cm。然后他用温度计来测量这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高度为15cm,则这杯水的温度( )
A.75℃ | B.50℃ | C.60℃ | D.40℃ |
11.
如图所示,利用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退色的性质,可以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A.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 |
B.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
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
D.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
12.
如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乙图是某同学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A.(1)×(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
B.(1)×(3);装片向右方移动 |
C.(2)×(3);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
D.(2)×(4);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
13.
长百山上有一种奇特的植物,称作狭叶瓶尔小草。这种植物没有种子,具有地下的根和茎,它的叶具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宽而长的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称为营养叶;另一种棒状叶,外表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很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称为孢子叶。这种同一植株叶的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现象称为二型叶。请你判断该草的植物类型()
A.被子植物 | B.藻类植物 | C.苔藓类植物 | D.蕨类植物 |
14.
科学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概念间逻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与植物属于包含关系 |
B.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属于包含关系 |
C.组织与器官属于并列关系 |
D.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属于交叉关系 |
15.
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池塘水时意外发现了一种能自由游动的单细胞生物,原来这是再生能力较强的喇叭虫。若将它切成如图中①、②、③三部分,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①②③ |
16.
小科在制作植物标本时,需要称量5.6克氢氧化钠固体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小科在称量时发现天平指针略向左偏转,则应采取的措施()
A.减少药品 B. 增加砝码 C. 移动游码 D. 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A.减少药品 B. 增加砝码 C. 移动游码 D. 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17.
某同学用称量为500克最小刻度为0.2克最小砝码为5克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的质量当调节衡量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质量是75克,则铁块实际质量是( )
A.74.8克 | B.75克 | C.75.2克 | D.65克 |
18.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块砖被敲碎后,碎砖的密度将不变 |
B.一瓶氧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质量在减少,密度也减小 |
C.纯水的密度1.0×103千克/米3,表示1米3 纯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
D.空气的平均密度1.29千克/米3,可推测一间普通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10千克 |
19.
“气凝胶”是半固体状态的凝胶经干燥、去除溶剂后的产物。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叫“全碳气凝胶”的固体材料,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这里“最轻”实际是指()
A.质量最小 B. 体积最小 C. 温度最小 D. 密度最小
A.质量最小 B. 体积最小 C. 温度最小 D. 密度最小
20.
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 | B.甲的密度为0.5×103kg/m3 | C.乙的密度是甲的4倍 | D.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 |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绵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
B.大风扬尘天气,空中飘满了沙尘降低了能见度,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
C.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
D.液态的蜡在凝固成固体时体积缩小,说明蜡从液态到固态时,分子间间隙变小 |
23.
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单位:J/(kg·℃)
水 | 4.2×103 | 铝 | 0.88×103 |
煤油、冰 | 2.1×103 | 干泥土 | 0.84×103 |
沙石 | 0.92×103 | 铜 | 0.39×103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高的温度大 |
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
24.
下列有关地壳变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
B.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等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
C.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
D.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
25.
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实际测得教学楼与实验楼间的距离为300米,如绘到图上的距离为3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应为( )
A.1∶10000 |
B.0:500;1000 |
C.1∶1000 |
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米 |
3.填空题- (共8题)
29.
一水杯装水放在冰箱冷冻室后,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杯口相平,此时杯与冰的质量为75克,当冰全部融化后,需向杯中加5毫升水,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求1、杯的容积_______;2、杯的质量_________.(p冰=0.9克每立方厘米)
33.
伞藻是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单细胞绿藻,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构成(如图),细胞核位于假根内,伞柄主要为细胞质。若切开伞藻的伞帽、伞柄和假根,重新连接如图甲、乙所示。

(1)伞藻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属于伞藻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填序号);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
(2)若连接成活,图中乙伞藻上长出的伞帽形状为 。

(1)伞藻细胞与人体细胞相比,属于伞藻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填序号);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细胞核
(2)若连接成活,图中乙伞藻上长出的伞帽形状为 。
34.
小红同学放学回家路上看到一个卖氢气球的小摊,看到一位阿姨在用装有氢气的钢瓶给气球充气。在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他思考了一些问题。通过观察他发现钢瓶的容积是20dm3,通过询问阿姨得知刚买来未使用过的满瓶氢气,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氢气,在给气球充气过程中,瓶内氢气越来越少。一段时间后,累计用掉了10g氢气。同时小红同学还发现,氢气球在上升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大。
(1)氢气球在上升过程中,里面氢气的密度将如何变化?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一段时间后,累计用掉了10g氢气后,瓶内氢气的密度为多少kg/m3?
(1)氢气球在上升过程中,里面氢气的密度将如何变化?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一段时间后,累计用掉了10g氢气后,瓶内氢气的密度为多少kg/m3?
35.
暑假期间,小宝同学在某古镇旅游时,发现很多小店卖米酒和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米酒所用器具比量取相同质量的酱油所用器具要大一点,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ρ酒精<ρ酱油)

(1)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图(甲)所示现象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宝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回家后,按图(乙)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由图(乙)所示数据测得的米酒密度为________kg/m3。
(3)按照小宝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________________

(1)请你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图(甲)所示现象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宝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回家后,按图(乙)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由图(乙)所示数据测得的米酒密度为________kg/m3。
(3)按照小宝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24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