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
2.
日本广岛大学高分子材料科研小组已宣布,研发出硬度相当于钢铁2~5倍的聚丙烯塑料。某型汽车使用的是质量高达237kg的钢质外壳,若替换成等体积的聚丙烯塑料材质,除增强车壳强度之外,还可减少多少质量?(钢的密度ρ钢=7.9×103kg/m3,聚丙烯塑料的密度ρ塑=1.1 ×103kg/m3)
2.选择题- (共18题)
4.
在某同学的“测铁块密度”的实验预习报告中,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
②把铁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升到的刻度
③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
④进行运算,求出铁块的密度.
在上述步骤中()
①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
②把铁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升到的刻度
③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
④进行运算,求出铁块的密度.
在上述步骤中()
A.没问题 | B.①、③两步应互换 |
C.②、③两步应互换 | D.①、④两步应互换 |
5.
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 | |||
煤油 | 0.8×103 | 干松木 | 0.4×103 |
酒精 | 0.8×103 | 冰 | 0.9×103 |
水 | 1.0×103 | 铝 | 2.7×103 |
水银 | 13.6×103 | 铜 | 8.9×103 |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
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 |
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 |
8.
小明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测量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把它们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表示出来,根据图象同学们认为:

①ρ1>ρ2=ρ3>ρ4;
②ρ1<ρ2=ρ3<ρ4;
③m1=m2>m3>m4;
④V1=V2>V3>V4。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ρ1>ρ2=ρ3>ρ4;
②ρ1<ρ2=ρ3<ρ4;
③m1=m2>m3>m4;
④V1=V2>V3>V4。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10.
以下是某同学测定煤油的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
(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
(3)计算煤油的密度
(4)用天平测出矿泉水瓶和剩余煤油的总质量为m2;
(5)倒一部分煤油于量筒中读出煤油的体积V。
要求测量煤油的密度误差较小这些混乱的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
(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
(2)在矿泉水瓶里装满煤油,用天平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1;
(3)计算煤油的密度
(4)用天平测出矿泉水瓶和剩余煤油的总质量为m2;
(5)倒一部分煤油于量筒中读出煤油的体积V。
要求测量煤油的密度误差较小这些混乱的步骤中可省去的是( )
A.(1) | B.(2)或(4) | C.(4) | D.(5) |
12.
小妍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对四种固体的密度与体积的关系做出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ρ1>ρ2>ρ3>ρ4 |
B.ρ1<ρ2<ρ3<ρ4 |
C.体积相同时的固体1的质量最小 |
D.体积相同时的固体4的质量最大 |
14.
关于物质的密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 | B.密度是物体的属性,物体不同,密度也不同 | C.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不随温度、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
15.
小萱同学在做测量小石块密度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水平台上的托盘天平已经调节好,搬到另一地方直接使用 |
B.在称量小石块的质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她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
C.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再直接将小石块投入到量筒内 |
D.她觉得如果先量体积,再称质量,会使测量的密度偏大 |
16.
有两个外形、体积和质量都相同的铁球和铜球(ρ铜>ρ铁),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铁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
B.铁球可能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
C.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铜球一定是实心的 |
D.铁球可能是空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
17.
星期天,小林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6: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一时刻图线,如图所示.则可以判断()


A.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 |
B.甲是“气温”图线,乙是“水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 |
C.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大 |
D.甲是“水温”图线,乙是“气温”图线,因为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小 |
18.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分别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关于a、b两种液体的鉴别结论正确的()


A.a的比热大,是水 |
B.a的比热大,是酒精 |
C.b的比热大,是水 |
D.b的比热大,是酒精 |
3.填空题- (共8题)
21.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有:酸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__________;
(3)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
(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
(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___________,测出密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方案一:(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__________;
(3)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V;
(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
方案二:(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
(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___________,测出密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2.
为了用铁浇铸一个机器零件,先用蜡做了一个该零件的模型,已知该模型质量1800 g,蜡的密度为0.9 ×1 03kg /m3,则该零件的体积为____厘米3,浇铸这样一个铁件需要____kg铁。(ρ铁=7.9×103kg/m3)
23.
王兵在“测量石块的密度”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如下四幅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石块“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图像是____,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像是_____。
A.![]() | B.![]() | C.![]() | D.![]() |
25.
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了,乌鸦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450mL,内有0.2kg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石块的质量是______。(石块密度为2.6×103千克/米3 )

27.
在“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它们___的多少,从而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实验中,用__________间接反映吸收的热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18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