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3题)
1.
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
(1)根据现有的条件,只能测出_________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克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

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列式计算)
(1)根据现有的条件,只能测出_________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克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

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列式计算)
2.
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纯度(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质量都为50克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表中的x值为________。
(2)在三次反应前后,溶液中微粒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
A.钠离子 B.氢氧根离子 C.碳酸根离子 D.水分子
(3)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纯度(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①在质量都为50克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 150 | 150 | 150 |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 4 | 8 | 12 |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 X | 155.8 | 158.7 |
(1)表中的x值为________。
(2)在三次反应前后,溶液中微粒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
A.钠离子 B.氢氧根离子 C.碳酸根离子 D.水分子
(3)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纯度(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3.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实验中,向HCl和MgCl2的混合 液中匀速逐滴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绘制总溶液质量y(纵坐标,单位克)和时间x(横坐标,单位秒)关系如图:

(1) 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2) 请分析AB、BC、CD各个过程,说明各段总溶液质量增加快慢的原因。____________

(1) 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2) 请分析AB、BC、CD各个过程,说明各段总溶液质量增加快慢的原因。____________
2.选择题- (共15题)
5.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
C.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
D.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
6.
某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
C.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
9.
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指示剂 | 甲 | 乙 |
A | 黄色 | 蓝色 |
B | 无色 | 粉红色 |
A.甲溶液肯定呈酸性 |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
C.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加乙溶液,最后溶液呈绿色 |
D.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
10.
化学实验中有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
B.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
D.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烧碱溶液中,滴加盐酸直至过量,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最后呈蓝色 |
11.
对于复分解反应,X + 2NaOH ═ 2Y + 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CuCl2 | 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 |
C.Y可能是H2O | D.Y可能是Na2SO4 |
13.
胆矾CuSO4•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CuSO4粉末,无水CuSO4吸收水分又会变成蓝色晶体,可用于实验室检验水分,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
A.物理性质 | B.化学性质 | C.主要用途 | D.制取方法 |
14.
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
| 混合物 | 思路方法 | 选用物质 |
A | CO ( CO2 ) | 吸收 |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
B | CaCl2 ( HCl ) | 转化、过滤 | 过量的碳酸钙 |
C | HCl ( BaCl2 ) | 沉淀、过滤 | 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
D | FeSO4 ( CuSO4 ) | 置换、过滤 | 过量的铁粉 |
A.A | B.B | C.C | D.D |
15.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同时向左右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锌粒、镁条(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发现锌粒和镁条均无剩余,则天平指针


A.一直向左偏 | B.一直向右偏 |
C.先向右偏,后向左偏 | D.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
17.
某同学为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装置中,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观察不到的是 ( )


A.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锈蚀了 |
B.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锈蚀 |
C.装置Ⅰ的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上升 |
D.装置Ⅱ左侧液面比装置I左液面高 |
3.填空题- (共6题)
19.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
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
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_____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

20.
如图是小柯同学在复习时,构建酸通性的“手掌图”,其中五个手指表示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五类物质。

(1)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__________。
(2)若利用铜来制取硫酸铜,常用的方法是:铜
氧化铜
硫酸铜。请你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__________。
(2)若利用铜来制取硫酸铜,常用的方法是:铜


21.
小明把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盐酸中,铁锈逐渐消失,无色液体逐渐变成黄色,过一段时间后又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其中包含两个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有下列四种物质:a.盐酸 b.熟石灰 c.纯碱 ,请选择合适的标号填空.
(1)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__;
(2)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____________;
(3)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__________。
(1)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__;
(2)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____________;
(3)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