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实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考科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4072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7

1.简答题(共3题)

1.
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和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
(1)根据现有的条件,只能测出_________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克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

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列式计算)
2.
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纯度(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质量都为50克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②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克)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克)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克)
X
155.8
158.7
 
(1)表中的x值为________。
(2)在三次反应前后,溶液中微粒的数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
A.钠离子    B.氢氧根离子 C.碳酸根离子    D.水分子
(3)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纯度(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3.
某科学兴趣小组在一次课外实验中,向HCl和MgCl2的混合 液中匀速逐滴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绘制总溶液质量y(纵坐标,单位克)和时间x(横坐标,单位秒)关系如图:

(1) 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
(2) 请分析AB、BC、CD各个过程,说明各段总溶液质量增加快慢的原因。____________

2.选择题(共15题)

4.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
A.稀释浓硫酸B.测溶液pHC.闻食醋D.检查装置气密性
5.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取a点溶液,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
C.c点和d点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D.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
6.
某科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反应时,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7.
“盐酸化性乌龟壳,一头一尾四只脚”--如图是小王归纳的稀盐酸的化学性质,X的物质类别与图中其他物质不同,则物质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硝酸钾B.氧化铜
C.碳酸钙D.氢氧化钾
8.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B.向pH=2的盐酸中加水
C.向稀硫酸中加镁粉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稀硫酸
9.
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溶液指示剂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A.甲溶液肯定呈酸性
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加乙溶液,最后溶液呈绿色
D.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10.
化学实验中有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D.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烧碱溶液中,滴加盐酸直至过量,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最后呈蓝色
11.
对于复分解反应,X + 2NaOH ═ 2Y + 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CuCl2B.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
C.Y可能是H2OD.Y可能是Na2SO4
12.
在四个小烧杯中分别盛放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因发生物理变化而增加的是(  )
A.浓硫酸B.生石灰C.浓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
13.
胆矾CuSO4•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CuSO4粉末,无水CuSO4吸收水分又会变成蓝色晶体,可用于实验室检验水分,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到的是(  )
A.物理性质B.化学性质C.主要用途D.制取方法
14.
下列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 
 
混合物
思路方法
选用物质
A
CO   ( CO2 )
吸收
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CaCl2 ( HCl )
转化、过滤
过量的碳酸钙    
C
HCl  ( BaCl2 )
沉淀、过滤
过量的硫酸铜溶液  
D
FeSO4 ( CuSO4 )
置换、过滤
过量的铁粉
 
A.AB.BC.CD.D
15.
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同时向左右烧杯中分别投入等质量的锌粒、镁条(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发现锌粒和镁条均无剩余,则天平指针
A.一直向左偏B.一直向右偏
C.先向右偏,后向左偏D.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16.
小明家的芹菜枝叶矮小,叶色发黄。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 )
A.CO(NH2)2B.Ca3 (PO4)2C.KClD.K2CO3
17.
某同学为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装置中,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观察不到的是 (    )
A.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锈蚀了
B.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锈蚀
C.装置Ⅰ的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上升
D.装置Ⅱ左侧液面比装置I左液面高
18.
归类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法。若用下图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则表中的选项与图相符的是 (    )
A.AB.BC.CD.D

3.填空题(共6题)

19.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_____
20.
如图是小柯同学在复习时,构建酸通性的“手掌图”,其中五个手指表示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五类物质。

(1)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__________。
(2)若利用铜来制取硫酸铜,常用的方法是:铜氧化铜硫酸铜。请你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1.
小明把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盐酸中,铁锈逐渐消失,无色液体逐渐变成黄色,过一段时间后又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其中包含两个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用H、O、C、Ca元素中,选适当元素组合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各一例)
(1)酸___________(2)碱____________(3)盐_____________。
23.
有下列四种物质:a.盐酸  b.熟石灰 c.纯碱 ,请选择合适的标号填空.
(1)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______;
(2)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____________;
(3)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__________。
24.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以下试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请你写出这种金属的一点物理性质:_________,一点化学性质: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