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3966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3/24

1.简答题(共2题)

1.
如图所示,甲是一辆行驶在杭甬高速公路上的汽车的速度,目前指示的车速是    米/秒。若此时司机见到路边的里程牌如图乙所示,则按此速度前进,抵达绍兴市所需的时间需多少分钟?
2.
根据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2.选择题(共19题)

3.
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的估计,其中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淋浴的水温大约是40℃
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
C.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N
D.班级中某同学的身高约为150cm
4.
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 据所学科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B.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C.人的嗅觉中枢功能丧失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5.
人体中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
A.鼓膜B.听小骨C.大脑皮层D.耳蜗
6.
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 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1 N,0B.0,1N
C.2N,1ND.1N,1N
7.
在学习“光的传播”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 A 点处慢慢注入海波溶液后光线发生了弯曲;③搅拌均匀后光线又变直。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8.
如图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都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防止汽车废气外泄
9.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B.船C.流水D.河岸
10.
小明对自动感应门很感兴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是哪种类型的是(  )
A.速度相同的两个人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B.人以两种不同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C.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
D.白天和黑夜让人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11.
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a)所示,图(b)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B.C.D.
12.
用撬棒撬石头,如图所示,手握在撬棒的末端比握在撬棒的中部要更容易些;这一过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施力物体
13.
假如没有重力,下列设想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将没有质量
B.各种球类活动将无法进行
C.“水往低处流”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D.跳高时人将不再落回地面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g=9.8N/Kg,表示1千克等于9.8牛顿
B.g=9.8N/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为9.8牛顿
C.速度1m/s,表示1秒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米/秒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15.
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6.
分析以下摩擦,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写字时,手与笔之间的摩擦
B.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C.骑车时,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
D.皮带传动时,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
17.
如图所示是一种在阳光下能不断摇摆的塑料小花。花盆表面的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驱动电动机,使小花左右摆动。下列有关该小花摆动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花摆动是生命运动的表现
B.小花摆动过程中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C.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小花摆动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
18.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D.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9.
下图的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色泽嫣红。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试问:为什么我们看到福娃欢欢是红色的?()
A.因为它反射了各种颜色的光
B.因为它吸收了各种颜色的光
C.因为它只反射了红色的光
D.因为它只吸收了红色的光
20.
大运会吉祥物“UU”是由深圳大运会会徽“欢乐的U”演变而成的一张笑脸。小明从“UU”对面的镜子中看到的“UU”应是()
A.
B.
C.
D.
21.
在下列情况下,物体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 )
A.海上航行的轮船
B.空中飞行的子弹
C.吊在天棚上的电灯
D.拉长的橡皮条

3.填空题(共11题)

22.
在用弹簧秤测力的实验中,若用如图所示的弹簧秤,则它的量程是_______,此弹簧秤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_,被测拉力是___________。(g=10牛/千克)
23.
某同学在体育锻炼时,抛出一个质量为4千克的铅球,求出铅球的重力_____并作出铅球受到重力的图示_____。(g=10牛/千克)
24.
力能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当弓箭手用力把弓拉开,说明力能使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在弓弦上积蓄了________能;他放开弓弦后箭向前射出,这时箭获得了__________能。
25.
小红用一个木块分别在一块木板、一条毛巾上做关于摩擦力的实验,实验用到的器材还有一个弹簧秤和一个钩码,如下图所示。

木板上     木板上 毛巾上
(1)比较步骤_____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比较步骤甲与步骤丙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是利用增大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
26.
如图所示是“用水平仪检测某桌面是否水平”时的情形,水平仪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图中显示的情形说明被检测的桌面___________(填“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水平”)。
27.
李刚同学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清黑板,正常看书看得清”。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告诉他已患上了某种屈光不正的疾病,并给他画了一幅图(如右图所示)来说明情况。请回答:

(1)李刚同学的眼睛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_____(选填 “远视眼”或“近视眼”)。
(2)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你认为应使用___________来矫正(选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3)此类眼镜可以对光线起_________作用。
2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___________。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___。
29.
“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其中倒映的白塔是光的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_______像。清澈见底的湖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现象形成的。
30.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反射光线与折射线光恰成直角,则入射角为   ,折射角为   
3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千米/秒。光在水中的速度__________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2.
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_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别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