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科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3922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5

1.简答题(共2题)

1.
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钟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米/秒,则:
(1)若汽艇静泊水面,他离高崖有______米。
(2)若汽艇以10米/秒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有______米。
2.
某同学站在铁路旁,他看见远处铁道检修工人用榔头敲了一下铁轨,过一会后听到两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速度为5100m/s,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如果两次声音时间间隔0.5s,求该同学离工人敲击处有多远?__________

2.选择题(共20题)

3.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物象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角膜、视网膜B.晶状体、视网膜
C.视网膜、脉络膜D.视网膜、大脑皮层
4.
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的报导视频中,会看到被救的躺在担架上,都用毛巾蒙上眼晴。这是为了防止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人,重见天日时,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在眼球的结构中,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结构是(  )
A.瞳孔B.睫状体C.晶状体D.玻璃体
5.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f<2cmB.2cm<f<4cm
C.4cm<f<5cmD.5cm<f<8cm
6.
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
A.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B.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C.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D.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
7.
如图所示,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8.
耳、鼻、喉科医生在诊病时经常要戴额镜,额镜相当于(   )
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
9.
下列光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人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
C.放大镜把数字放大D.豹子在水中形成倒影
10.
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
A.B.C.D.
11.
小明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12.
下面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
图中的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14.
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电影银幕上的像;④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属于虚像的是②④B.属于实像的是①③
C.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D.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④
15.
雨后天晴的夜晚,下面关于地面积水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的暗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16.
如图所示为用玻璃罩罩着的古石碑,由于玻璃反光,石碑上的字很难看清。小科认为: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酸雨对石碑的侵蚀;②石碑上的字发生了镜面反射;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④若罩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⑤若罩内能给石碑一定的照明,石碑上的字看起来会更清晰。其中合理的是( )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
17.
下列是《声现象》教学活动中会做到或引用到的几个实验,其目的是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下列有关四个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第二个实验中纸片能上下跳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乒乓球的目的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四个实验,都是为了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停止敲鼓,鼓面的纸屑会立即停止跳动,因为停止敲鼓,鼓会立即停止振动。
18.
15年4月5日晚,天空出现的“红月亮”是月全食奇观。月全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
A.光的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
19.
自行车的尾灯设计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泡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如图所示是尾灯设计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A.AB.BC.CD.D
20.
在2016年1月22日召开的北京市两会上,如何破解学生近视率高发的问题成为了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下列关于近视眼的说法不正确(   )
A.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会造成真性近视
B.晶状体的曲度因过度调节而过大会造成假性近视
C.近视眼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D.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21.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22.
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3.填空题(共8题)

23.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水的过程中,光斑将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水加满后,光斑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移动。
24.
阅读下列关于声速的表格,回答问题.

(1)小南爬山的时候,在一个小山坡上看见对面有一座山峰,她想估测出该山峰与自己的距离,于是她对着山峰大喊了一声,约3s后听到了回声.若此时的温度为15℃,则该山峰距离小南______m.
(2)从表格中数据可知,声速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写出一条即可)
(3)小南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满足关系式v>v>v.小北认为这个结论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透明的圆柱形矿泉水瓶装满水后乱扔在森林里可能会引发火灾,因为这种瓶子相当于_________,对光有 ______ 作用。
26.
如图是一个平面镜M以45°的夹角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桌面上的小球水平向右滚动,请问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如果把夹角增大10°,则镜中的像偏转_______度。
27.
射击瞄准时应做到“三点一线”,是运用了光的__________。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和“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_现象。
28.
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原来的入射角是________ 度;若入射光线垂直射到镜面,则反射角是________度。
29.
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的光学结构很像我们使用的照相机,它的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中的凸透镜,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中的胶片,其上的________接收到光的信息。
30.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的玻璃板做实验;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关系。
(2)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前放置电池A,移动玻璃板后的电池B,直到看上去电池B与电池A的像_____________。
(3)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
(4)将电池A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A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