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下列是《声现象》教学活动中会做到或引用到的几个实验,其目的是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下列有关四个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第二个实验中纸片能上下跳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乒乓球的目的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四个实验,都是为了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停止敲鼓,鼓面的纸屑会立即停止跳动,因为停止敲鼓,鼓会立即停止振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15 06:10: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
B.有振动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只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同类题2
下列对描述声现象的成语、俗语解释错误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同类题3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沈括的这段记载有何科学道理?
同类题4
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声音靠________来传播,而且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快慢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声音在空气中(15 ℃)的传播速度约为________。
同类题5
夏天暴雨前,往往会电闪雷鸣,其中雷声是由于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空气的剧烈___产生的,这些声音是以___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到达人耳后,在___形成听觉。如果在看到闪电后3s才听到雷声,已知当时气温为1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而光的传播速度接近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___米/秒,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m.(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相关知识点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波
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