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大江东八年级下学期四科联赛科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38043

试卷类型:竞赛
试卷考试时间:2015/11/17

1.简答题(共3题)

1.
下图所示的实验,可以用来证明植物的呼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气体。其中A装置中的NaOH溶液能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2)C处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目的是
(3)D处石灰水的作用是
(4)若B处石灰水不变浑浊,此现象说明
(5)若B处石灰水不变浑浊,而D处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你能得出结论:
2.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夜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 ,改进后的优点是 (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3)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3.
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2H2O22H2O+ O2↑;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g/L。
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方法:(1)小海首先设计(如左图):向装有样品溶液(20 g)的锥形瓶(75 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 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中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右图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 。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选用 (选填100、200或500)mL的量筒。

2.选择题(共14题)

4.
八下科学开始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故常用作保护气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发生了分解反应
5.
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6.
已知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a%B.2a%C.(100-1.75a)%D.(1-0.75a)%
7.
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
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含有毒气体
C.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8.
X、Y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和乙,甲的化学式为XY2,其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乙中Y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乙的化学式为()
A.XYB.X3YC.X2Y3D.XY3
9.
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四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反应前质量(克)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克)
未测
21
10
9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系数比为(  )
A.1∶2
B.2∶1
C.1∶3
D.2∶3
10.
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A.AB.BC.CD.D
11.
将等容积、等质量(含瓶塞、导管、燃烧匙及瓶内少量的细砂)的两个集气瓶置于灵敏天平的左右两盘,并调至平衡,然后同时迅速放入点燃的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如图所示)使两者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后,此时的天平()
A.指针偏向右B.指针偏向左C.仍处于平衡状态D.指针先向左后向右偏
12.
如图所示,容器内盛有部分水,气球下面悬挂一石块,它们恰好悬浮在水中,若大气压增大,则石块将()
A.上浮B.下沉C.静止D.先上浮后下沉
13.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点,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给地面的学生讲课,成为中国境内的第一位“太空老师”,也让我们加深了对太空环境的理解。不依靠额外仪器,以下能在太空中完成的是( )
A.用漏斗过滤除去水中的泥沙
B.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
C.大声唱歌
D.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14.
右图是某家庭电路,闭合开关,灯不亮。用测电笔接触c点氖管不发光,接触d点氖管发光。已知该电路有两处故障,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c间断路、bd间断路B.eb间断路、cd间短路
C.ac间断路、cd间短路D.ac间断路、eb间断路
15.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的磁体上方,有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小磁体。小辉提着弹簧测力计向右缓慢移动,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小磁体下端,沿图示水平路线从A缓慢移到B。则图乙中能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位置变化的是()
A.AB.BC.CD.D
16.
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每放出一个氧气分子要吸收8个波长为6.9×10-7米的光量子。每个光量子的能量是真空中的光速乘以普朗克常数(6.6×10-34焦·秒)再除以波长。同时,每放出32克氧气(每32克氧气有6.0×1023个氧分子),植物储存4.8×105焦的能量。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率(即植物储存能量占吸收光量子总能量的百分比)为()
A.27%B.29%C.35%D.37%
17.
由于对流,热空气上升,在日常我们所见的烛焰,如图所示,但假如在完全失重充满空气的太空船里,你认为烛焰的形状是()
A.B.C.D.不能点燃

3.填空题(共10题)

18.
适于在强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阳生植物,相反,适于在弱光照条件下生活的植物称为阴生植物,如图表示在一定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某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甲、乙两曲线代表的植物中,属于阴生植物的是_____ ____。
(2)当光照强度为X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为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W时,甲植物与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为_____________ ;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强度大于______(选填某个光照强度)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适时松土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主要原因是促进了幼苗  ,从而为幼苗的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2)某同学为使青菜长得快,每天在菜地上施肥,结果适得其反,许多青菜萎蔫而死口主要原因是     
(3)目前杭州郊区的菜农常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20.
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1.
纸火锅(见图)在各城市悄然兴起,据了解这种纸火锅的材料是普通的纸,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

(1)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固体酒精的主要成分为酒精(C2H5OH),则酒精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3)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了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按要求用化学符号或者数字或者中文表示。
(1)3个铜离子_________;
(2)2个氮原子__________;
(3)+2价的镁元素__________;
(4)n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
(5) 3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
(6)液态氯气_____________;
(7)写出化学式P2O5中数字2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Fe(OH)2读作_________________;
(9)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10)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
23.
据了解,很多消毒剂对禽流感病毒有抑制杀灭作用,酚类消毒剂中的煤酚皂就是常用的一种消毒剂,煤酚皂的主要成分是甲基苯酚(化学式C7H8O),请根据甲基苯酚化学式计算:
(1)甲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2)甲基苯酚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g甲基苯酚中含6g氢元素。
24.
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25.
(10分)如图所示,为了测定实验室中高锰酸钾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小衢称取4.0g该样品于试管中加热,用量筒收集生成的气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移去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得到0.23升氧气(常温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克/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小衢采用     法收集氧气。高锰酸钾完全
分解得到氧气的质量约   克(保留2位小数)。
(2)该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下列有关本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时间过短,会导致所测高锰酸钾质量分数偏小
B.橡皮管不伸入量筒底部,气体无法顺利进入量筒
C.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准确
D.橡皮导管伸入量筒底部,可以避免先移去酒精灯而导致水倒吸入试管
26.
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1)可见,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而且,当通入的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____________。
(2)平行通电导线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用安培定律F来描述。其中,I1I2分别为两根导线中通入的电流,L为导线的长度,r为导线之间的距离,k为比例系数。某次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L/m
I1/A
I2/A
r/m
F/N
1
1
0.2
0.2
0.1
0.8×10-7
2
____
0.2
0.2
0.1
0.4×10-7
3
1.5
0.4
____
0.2
1.8×10-7
 
请将表格空白处填写完整。
(3)比例系数k=_____________N/A2
27.
如图甲,电磁继电器和热敏电阻等组成了恒温箱控制电路,都处于恒温箱内,电源电压U=6V,继电器线圈的电阻可不计。图乙为热敏电阻的R1-t图像,且已知在30~150℃范围内,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R1·t=常数:电阻R2为阻值变化O—100Ω的温控电阻,当线圈中的电流达到30mA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已知可变电阻R2=50Ω时,恒温箱可保持60℃恒温,应该把恒温箱的加热器接在______(填A、B端或C、D端),若要把恒温箱的温度控制在75℃,R2的阻值应调为________Ω,该恒温箱的温控范围为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