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3题)
1.
科学中,存在着许多“1+1≠2”的有趣现象。下列各种过程中,关于“1+1≠2”的说法不正确的()
A.1克酒精和1克水混合后的总质量不等于2克 |
B.1欧姆的电阻与1欧姆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不等于2欧姆 |
C.1克木炭在1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不等于2克 |
D.1牛拉力与方向相反的1牛拉力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读数不等于2牛 |
2.
如图是某地区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最多的是乙,毒素最多的是丁 |
B.图中一条食物链是:乙→丙→丁→甲 |
C.丁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
D.若丁灭绝了,丙的数量会先增加,一段时间后会减少 |
3.
学习科学时我们经常会用图像来建模,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消化酶消化的过程 |
B.若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上各种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则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
C.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腔Ⅰ |
D.丁图显示温室栽培该种蔬菜时温度控制在25~30 ℃最有利于提高产量,当温度在5℃以下时该蔬菜光合作用停止 |
4.
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
B.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不同 |
C.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控制 |
D.该反射活动可以用来检查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
5.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把少量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滤液。向所得固体中加入稀硝酸,固体溶解并有气体放出。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粉末中肯定没有的物质是()
A.CaCO3 | B.Na2SO4 | C.BaCl2 | D.NaCl |
6.
煅烧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含钙元素且不发生反应)时,某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纵坐标可以表示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
B.若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则剩余CaO为m2 g |
C.只有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才可求得CaCO3的质量 |
D.若纵坐标表示氧元素的质量,则杂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
7.
如图是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
B.40℃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
C.将40℃时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
D.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变成不饱和 |
8.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 B.生成物可能都是氧化物 |
C.乙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 |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9.
自从2017年2月27日,韩国乐天集团决定为美国“萨德”系统提供基地后,中国人的抗议之声便一浪高过一浪。“萨德”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外拦截弹道导弹的地基系统,它不仅是“盾牌”,还能摄取情报和监控对手。由此推测,“萨德”系统的信息传播媒介是()
A.电磁波 | B.超声波 | C.次声波 | D.光波 |
10.
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底部,上端放一铁质实心小球(不连接),如图所示,向容器中缓慢倒入水,使小球完全浸没且静止在水中,此时小球受到的力()


A.重力、浮力 | B.重力、浮力和拉力 |
C.重力、浮力和弹力 | D.重力、浮力、弹力和压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