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出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觉得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____(指出一点即可)。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 0 | 10 | 20 | 30 | 40 |
总质量/克 | 310.0 | 309.6 | 308.6 | 307.8 | 307.8 |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出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觉得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____(指出一点即可)。
2.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Cl3、CaCl2、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它们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②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____。
(2)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取的方法:取少量②中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若______,则证明该物质一定存在。
(1)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____。
(2)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取的方法:取少量②中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若______,则证明该物质一定存在。
3.
将1.17g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51.7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常温下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银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B点时,溶液中所含硝酸银的质量为______。
(2)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1)B点时,溶液中所含硝酸银的质量为______。
(2)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4.
酸碱反应是常见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将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曲线(如图甲、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________;
(2)当反应进行到第20s时,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

(1)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________;
(2)当反应进行到第20s时,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
2.选择题- (共15题)
5.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
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
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
9.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3):取该白色粉末10.6g,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3):取该白色粉末10.6g,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由步骤(1)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
B.步骤(2)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只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
C.该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
D.该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碳酸钙 |
11.
下列食物的pH如下:果汁(2.9~3.3)、葡萄汁(3.5~4.5)、牛奶(6.3﹣6.6)、鸡蛋清(7.6~8.0)。其中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合吃( )
A.牛奶 | B.鸡蛋清 | C.葡萄汁 | D.苹果汁 |
15.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氧化物、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A.H2SO4、Na2O、MgCl2、Ca(OH)2 | B.K2CO3、Ba(OH)2、Na2O、HNO3 |
C.CaO、HNO3、NaOH、Na2CO3 | D.SO3、H2SO4、CaCO3、KOH |
17.
为保护环境,含镉(Cd)固体废弃物必须及时处理。下面是处理过程中某一重要反应:CdSO4+Na2S=CdS↓+Na2SO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复分解反应 | B.置换反应 | C.分解反应 | D.化合反应 |
18.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 | B.2KMnO4=K2MnO4+MnO2+O2 |
C.BaCl2+Na2CO3=2NaCl+BaCO3↓ | D.Zn+H2SO4=ZnSO4+H2 |
19.
用K2CO3溶液吸收CO2得到KHCO3,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向K2CO3溶液中通入CO2,至K2CO3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0.0g。则原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3.8% | B.14.4% | C.15.4% | D.16.8% |
3.填空题- (共6题)
20.
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其质量为________g。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其质量为________g。
21.
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从A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
(2)C点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向C点溶液中滴加硫酸铁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从A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
(2)C点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向C点溶液中滴加硫酸铁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
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______。
(2)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画出HCl气体和盐酸的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______(水分子不用画出)。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______。
(2)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画出HCl气体和盐酸的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______(水分子不用画出)。

23.
如图所示,在6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资料:KCl溶液、CaCl2溶液均显中性)

(1)作为对照实验的是试管_____(选填0~6编号);
(2)试管②、⑤溶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
(3)将试管⑤倒入试管④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_____(填字母序号);
A 红色 B 紫色 C 蓝色
(4)实验后将试管①、②、⑥中的废液倒入大烧杯中,最终只得到红色溶液,则大烧杯的废液中的溶质除了石蕊外,还含有_____。

(1)作为对照实验的是试管_____(选填0~6编号);
(2)试管②、⑤溶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
(3)将试管⑤倒入试管④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_____(填字母序号);
A 红色 B 紫色 C 蓝色
(4)实验后将试管①、②、⑥中的废液倒入大烧杯中,最终只得到红色溶液,则大烧杯的废液中的溶质除了石蕊外,还含有_____。
24.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化学实验室中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现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中部分现象如下表:
请回答:
(1)酚酞试液是______(填编号)。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所属的类型是______。
(3)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
实验 | A+B | A+C | B+C | B+D |
现象 | 溶液变红 | 溶液变红 | 产生沉淀 | 产生气体 |
请回答:
(1)酚酞试液是______(填编号)。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所属的类型是______。
(3)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