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酸碱盐集训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7844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8/30

1.简答题(共4题)

1.
实验室里有一瓶氢氧化钙粉末由于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为碳酸钙。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测定该瓶粉末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计算。   
(1)配制稀盐酸:配制500克7.3%的稀盐酸,需要36.5%的浓盐酸________克。   
(2)抽样测定:将瓶中粉末搅拌均匀后称取20克样品放入烧杯并置于电子秤上,再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秒
0
10
20
30
40
总质量/克
310.0
309.6
308.6
307.8
307.8
 
完全反应后,生成的CO2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3)计算出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4)经过分析讨论,同学们觉得这样测得的结果有可能偏大,原因是________(指出一点即可)。
2.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Cl3、CaCl2、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它们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②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____。
(2)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取的方法:取少量②中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若______,则证明该物质一定存在。
3.
将1.17g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51.7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常温下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逐滴滴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银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B点时,溶液中所含硝酸银的质量为______。
(2)A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
4.
酸碱反应是常见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将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曲线(如图甲、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________;
(2)当反应进行到第20s时,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

2.选择题(共15题)

5.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6.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液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原因是(    )
A.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B.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D.溶液中都含有OH
7.
利用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   )
A.NaCl、HClB.HCl、NaOHC.H2SO4、HClD.Na2CO3、NaOH
8.
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要清除它,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用水直接清洗B.用洗洁精洗
C.用澄清石灰水洗D.用稀盐酸洗,再用水洗
9.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展开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步骤(1):取少量白色粉末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后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步骤(2):取少量步骤(1)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3):取该白色粉末10.6g,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4.4g二氧化碳。
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由步骤(1)可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B.步骤(2)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只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C.该白色粉末的组成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D.该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碳酸钙
10.
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
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生石灰
11.
下列食物的pH如下:果汁(2.9~3.3)、葡萄汁(3.5~4.5)、牛奶(6.3﹣6.6)、鸡蛋清(7.6~8.0)。其中胃酸过多的人最适合吃(    )
A.牛奶B.鸡蛋清C.葡萄汁D.苹果汁
12.
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B. 
C. D.
13.
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应烧杯内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
14.
下列烧杯中盛装的溶液属于酸溶液的是(    )




A
B
C
D
 
A.AB.BC.CD.D
15.
下列各组物质中,按氧化物、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A.H2SO4、Na2O、MgCl2、Ca(OH)2B.K2CO3、Ba(OH)2、Na2O、HNO3
C.CaO、HNO3、NaOH、Na2CO3D.SO3、H2SO4、CaCO3、KOH
16.
在化学反应2HCl+BaCO3=BaCl2+CO2↑+H2O 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    )
A.酸B.碱C.盐D.氧化物
17.
为保护环境,含镉(Cd)固体废弃物必须及时处理。下面是处理过程中某一重要反应:CdSO4+Na2S=CdS↓+Na2SO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复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
18.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2H2+O2B.2KMnO4=K2MnO4+MnO2+O2
C.BaCl2+Na2CO3=2NaCl+BaCO3D.Zn+H2SO4=ZnSO4+H2
19.
用K2CO3溶液吸收CO2得到KHCO3,化学方程式为:K2CO3+CO2+H2O=2KHCO3。向K2CO3溶液中通入CO2,至K2CO3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0.0g。则原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3.8%B.14.4%C.15.4%D.16.8%

3.填空题(共6题)

20.
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其质量为________g。
21.
室温下,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入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从A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
(2)C点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向C点溶液中滴加硫酸铁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
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______。
(2)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画出HCl气体和盐酸的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______(水分子不用画出)。
23.
如图所示,在6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资料:KCl溶液、CaCl2溶液均显中性)

(1)作为对照实验的是试管_____(选填0~6编号);
(2)试管②、⑤溶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
(3)将试管⑤倒入试管④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_____(填字母序号);
A 红色 B 紫色 C 蓝色
(4)实验后将试管①、②、⑥中的废液倒入大烧杯中,最终只得到红色溶液,则大烧杯的废液中的溶质除了石蕊外,还含有_____。
24.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化学实验室中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现将其任意编号为A、B、C、D,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中部分现象如下表:
实验
A+B
A+C
B+C
B+D
现象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产生沉淀
产生气体
 
请回答:
(1)酚酞试液是______(填编号)。
(2)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所属的类型是______。
(3)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
25.
金属锂(元素符号为Li)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写出氢氧化锂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
(2)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_____离子。
(3)载人航天飞船中通常用LiOH代替NaOH来吸收航天员呼吸产生的CO2,则Li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