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东海实验学校九年级第二学期科学中考模拟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777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简答题(共2题)

1.
小明对废弃的易拉罐很有兴趣,为测定易拉罐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他剪取W克镁铝合金的易拉罐,先用过量稀硫酸溶解,然后再向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溶液得到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沉淀,继续滴加溶液时氢氧化铝被溶解[已知:],而氢氧化镁不溶于溶液,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X的值为_______;
(2)在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除硫酸镁和硫酸铝外还有________(填化学式);
(3)易拉罐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假定易拉罐只由镁和铝组成)_____
2.
A、B、C、D、E、F、G七种物质都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物质,各物质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反应的条件已省略):已知:B、C两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可分别发生①和②两个反应;A-G七种物质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其中只有一种物质是盐,一种物质是单质;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A.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 G________;
(2)请写出E+F→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共15题)

3.
溶液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广泛,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都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而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B.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肯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大
C.蒸发掉原溶液中溶剂的一半可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得到的溶液中CaCO3已达饱和
4.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除去中的B.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D.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5.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变为光能
②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变为化学能
③在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
④生活中,“娃哈哈”、“农夫山泉”矿泉水都是纯净物
⑤等质量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溶液的pH=7
⑥科学家把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称为“四中子”,是新发现的元素
⑦升高温度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A.②③B.①②⑤C.③④⑥D.①⑤⑦
6.
仔细观察下列三个反应:①;②;③为酸根离子)。则下面反应方程式错误的是:
A.
B.
C.
D.
7.
醋酸是一元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现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和醋酸溶液等质量,分别放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各加入相等质量的镁粉,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则甲乙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 )
A.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
B.甲和乙中酸都过量
C.甲中酸过量,乙中镁过量
D.甲中镁过量,乙中酸过量
8.
将足量的CO2不断通入KOH、Ba(OH)2、KAlO2的混合溶液中,生成沉淀与通入CO2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合理的是:(已知:Al(OH)3+KOH=KAlO2+H2O;2KAlO2+CO2+3H2O=2Al(OH)3↓+K2CO3; CO32-+CO2+H2O=2HCO3- )
A.B.
C.D.
9.
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x轴表示加入溶液的质量。下列选项中y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象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

选项
固体
溶液
y轴含义
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水的质量
B
铁粉和铜粉
硫酸铜溶液
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C
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
稀盐酸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
稀盐酸
二氧化碳的体积
 
A.AB.BC.CD.D
10.
田径比赛中的跳高项目,经历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5次技术性革命。目前运动员普遍采用“背越式”技术,获得较好成绩的原因是( )
A.采用“背越式”技术,起跳时人体重心可以提高很多
B.在五种技术中,“背越式”最容易掌握,成绩比较稳定
C.“背越式”掌握的好的运动员,过杆时重心在横杆上擦杆而过
D.“背越式”掌握的好的运动员,过杆时重心在横杆下“钻”过去
11.
在两端开口的弯管中用两段水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如图所示,若再往a管内注入少量水,则( )
A.注入a管的水柱长度跟c管水面下降距离相等
B.注入a管的水柱长度大于d管水面上升距离的4倍
C.b管水面上升的距离等于c管水面下降的距离
D.b管水面上升的距离小于c管水面下降的距离
12.
甲、乙为同种材料制成的长方体,甲的体积为乙的两倍。现将甲、乙两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第一次,力F作用在物体甲上,推动两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如图a所示;第二次,将两物体位置互换,放在原来的地面上,用相同大小的力F作用在物体乙上,推动两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如图b所示。两次运动过程中,物体甲、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    )
A.图a中大
B.图b中大
C.一样大
D.因地面的情况不知道,所有无法判断
13.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所挂的托盘和砝码总重量为6N,弹簧秤读数为2N,滑轮摩擦不计。若轻轻取走部分砝码,使总重量减小为4N,将会出现的情况是( )
A.A对桌面的摩擦力不变
B.A所受合力增大
C.A仍静止不动
D.弹簧秤的读数减小
14.
利用超导体可以实现磁悬浮。将一块永磁铁从超导体的正上方缓慢下移,由于超导体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终永磁铁悬浮在超导体的正上方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永磁铁上端为N极,从上往下看超导体中形成的涡形电流为顺时针方向
B.若永磁铁上端为S极,从上往下看超导体中形成的涡形电流为顺时针方向
C.永磁体平衡时不受重力作用
D.若超导体重力为1N,则此时它对支撑面的压力也为1N
15.
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用旋转棱镜法较准确的测出了光速,其过程大致如下,选择两个距离已经精确测量过的山峰(距离为L),在第一个山峰上装一个强光源S,由它发出的光经过狭缝射在八面镜的镜面1上,被反射到放在第二个山峰的凹面镜B上,再由凹面镜B反射回第一个山峰,如果八面镜静止不动,反射回来的光就在八面镜的另外一个面3上再次反射,经过望远镜,进入观测者的眼中.(如图所示)如果八面镜在电动机带动下从静止开始由慢到快转动,当八面镜的转速为ω时,就可以在望远镜里重新看到光源的像,那么光速等于( )
A.
B.
C.
D.
16.
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半圆形轨道直径ab水平,质点P从a点正上方高H处自由下落,经过轨道后从b点冲出轨道竖直上抛,上升最大高度为23H(空气阻力不计),当质点下落再次经过轨道由a点冲出时,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为( )
A.
B.
C.
D.
17.
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在冰水混合物中浸泡了10分钟后,将甲球从冰水混合物中取出,投入一杯热水中,最后水温降低了10℃,将甲球取出,再将乙球取出并放入这杯水中,达到热平衡时,水温又降低了10℃,则甲、乙两球的比热关系为(  )
A.B.C.D.无法判断

3.填空题(共3题)

18.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溶液⑤加过量溶液,则合理的操作顺序有(A)____(B)____(C)____(D)______(用编号表示,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19.
如图所示,将一只钢制砝码挂在精密的测力计下,并将砝码完全浸没在煤油中加热,装煤油的烧杯再放在电子秤上。已知煤油的膨胀比钢的膨胀要明显得多,且不考虑加热过程中煤油质量的变化,那么随着温度的升高,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烧杯底部上表面受到煤油的压强将_______;电子秤的示数将_______.(以上三空均填“变大”、“变小”、“不变”)
20.
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定滑轮质量20kg,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g=10N/kg。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速度0.5m/s匀速上升时,运动员向下拉绳的拉力F=______N,运动员做功的功率P=________W.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