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悬挂一水桶,桶与水的总质量为5千克,用细线系一质量为1.78千克的实心铜球,用手提细线上端将小球缓慢浸没在水中,使铜球在水中静止不动,且不与桶壁、桶底接触,桶中的水也没有溢出。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试分析、计算在这种情况下

(1)铜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大?______
(2)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桶底的压强是___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你的判断,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将怎样变化?_____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铜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水对桶底的压强是
(3)根据你的判断,小球缓慢浸入水的过程中,弹簧秤的示数将怎样变化?
2.选择题- (共12题)
2.
配制10%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溶液配制前用少量水润湿烧杯
③在天平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游码移动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②溶液配制前用少量水润湿烧杯
③在天平左盘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将游码移动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④⑤ | C.①②③ | D.②③④⑤ |
3.
炎热的夏天,喝一杯冰镇可乐是许多人感受清凉的一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乐是一种溶液,当中的一种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 |
B.喝过可乐以后,往往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C.可乐里面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溶质,这说明可乐是不饱和溶液 |
D.冰过的可乐比未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 |
4.
下列是有关科学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浮在水面上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那么空心的铁球一定会浮在水面上 |
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那么均一的,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
C.密度比液体小的固体漂浮在该液体中,那么漂浮在该液体中的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小 |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后会有固体析出,恒温蒸发后有固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5.
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m1经过如下变化:m1溶液蒸发5g水无晶体析出→m2溶液蒸发5g水析出2g晶体→m3溶液,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m2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
B.m3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C.m2和m3溶液浓度可能相等 |
D.将m3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一定是2g |
6.
茗茗在家用25℃的水溶解一定量的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杯底还有部分蔗糖没有溶解,然后她又用火将其加热至50℃,发现蔗糖全部溶解了,判断在加热前后,以下各量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蔗糖的溶解度 | B.溶液的质量 |
C.溶剂的质量 | D.溶质的质量分数 |
9.
装有水的杯中飘浮有一塑料块,如图甲所示。沿杯壁缓慢加入酒精并进行搅拌,使塑料块下沉。在此过程中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已知它们的密度关系是(ρ水>ρ塑料>ρ酒精)( )


A.![]() | B.![]() |
C.![]() | D.![]() |
10.
一物体从空中掉下来落入水中,在水中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水的阻力),那么把该物体慢慢地没入水中时,它一定是()
A.沉到容器底部 | B.漂浮在水面上 |
C.悬浮在水中 | D.以上三种情况都不可能 |
12.
某一物体沉在某溶液(溶液当中的溶剂是水)当中,当缓缓的从溶液当中加水后,物块开始上浮,下面关于这一现象的推理合理的是()
A.该溶液可能是酒精溶液 |
B.该物块的密度可能小于水的密度 |
C.该物块的浮力保持不变 |
D.若是继续往该溶液中加水,该物块一定漂浮在液面上 |
3.填空题- (共11题)
14.
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为多少?
(3)向100g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摇匀,溶液的体积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0.1mL)。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为多少?
(3)向100g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摇匀,溶液的体积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到0.1mL)。
15.
溶液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有重要作用.
(1)将一匙蔗糖放入足量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人们将买回的蔬菜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清洗,用科学原理解释浸泡的目的是______ ___
(1)将一匙蔗糖放入足量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人们将买回的蔬菜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再清洗,用科学原理解释浸泡的目的是______ ___
16.
把一粒缺角的氯化钠晶体,放入它的饱和溶液中保持温度不变并在密闭条件下,经过一段很长时间,晶体的缺角会自动补上(成为完整的立方体).这时溶液的浓度______ ,晶体的质量______ .
18.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3℃时A物质饱和溶液降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3)若A中有少量B时,采取______的结晶方式提纯

(1)在______℃时,B、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3℃时A物质饱和溶液降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3)若A中有少量B时,采取______的结晶方式提纯
A. (4)t3℃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用A、B、C表示). |
19.
小明同学去义乌江边游玩,装了一瓶河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2)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1)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2)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20.
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如图)。若将溶液降温到20°C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看到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

21.
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填序号)。

(3)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 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_________等措施。
(4)如果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请写出造成滤液浑浊的可能原因:_______(写一条)。
(5)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1)操作①中必须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填序号)。
A.研钵 B.量筒 C.烧杯 D.试管
(2)操作④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填序号)。

(3)操作⑤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 除连续搅拌外还可采取_________等措施。
(4)如果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仍然浑浊,请写出造成滤液浑浊的可能原因:_______(写一条)。
(5)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22.
某同学把一个体积为125cm3苹果放人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苹果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小明从水中取出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片(如图所示),再将小片放入水中,发现小片沉入水底,据此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浸没水中,松手后大块将会 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某同学把一个体积为125cm3苹果放人水中,苹果在水里处于悬浮状态,则苹果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小明从水中取出苹果,分成一个大块和一个小片(如图所示),再将小片放入水中,发现小片沉入水底,据此现象可以推断:若将大块浸没水中,松手后大块将会 _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23.
如图所示,物体漂浮在圆柱形容器的水面上,B物体上放着一个物体A时,B排开水的体积为;若将A取下放入水中静止后,此时A、B两物体排开水的总体积为V2,且V1-V2=2dm3,ρ=3×103kg/m3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容器底对物体A的支持力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