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测试卷带答案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27723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8/9

1.简答题(共4题)

1.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是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该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癫狂状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一种“摇头丸”的化学式为C12HxO2N,相对分子质量为209。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氢原子________个,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到0.1%)____
(3)418g“摇头丸”中含多少克氮元素。(结果保留到整数)____
2.
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1910 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α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α 粒子的偏转超过 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 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 α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
(2)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 α 粒子就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_________
A.B.C.
3.
根据统计,全中国50岁以上人口中,每两人就有1人患有退化性关节炎,这主要是由于人体内氨基葡萄糖缺乏引起的,大量医学研究表明:氨基葡萄糖可以帮助修复和维护软骨,并能刺激软骨细胞的生长。氨基葡萄糖俗称氨基糖,化学式为C6H13O5N 。
(1)糖尿病人不能服用含氨基葡萄糖的保健品,是因为糖尿病人________分泌不足。
(2)氨基葡萄糖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N=________。
(3)某保健品含氨基葡萄糖80%,某成人每天服用此保健品3片,每片质量1500mg,通过计算该人每天从保健品中摄入N元素多少毫克?(假设药片其它成分中不含N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的摄入量控制在 0.004g 以下。若在 1kg 米面食品中加入明矾 2g(明矾的化学式为 KAl(SO4)2·1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铝指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铝元素 B 铝单质 C 铝合金
(2)明矾中 K∶S∶H 的质量比= ________;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如果某人一天吃了 100g 上述面食品,通过计算说明其摄入的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______(通过计算说明)

2.选择题(共15题)

5.
婴幼儿摄入锌不足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多种疾病,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C12H2O14Zn)口服溶液(“蓝瓶装”)来补锌(如图)。下列有关该药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B.“蓝瓶装”溶液呈现蓝色,可能含有铜离子
C.葡萄糖酸锌中的Zn属于人体的微量元素D.该溶液在保质期内长时间放置后不会分层
6.
青蒿素(C15H22O5)是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有机物 B.相对分子质量282 C.一个分子含有44个原子 D.由三种元素组成
7.
染发时一般要用到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式为C6H8N2   B.属于有机物
C.氢元素和氮元素质量比为 2∶7  D.对苯二胺有毒属于物理性质
8.
2018年5月21日我国成功发射“鹊桥”号中继卫星,卫星的星载天线金属网是用镀金钼丝编制的。钼、金元素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和钼都属于金属元素B.金、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C.金原子的质子数为79D.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
9.
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 ) 
A.B.
C.D.
10.
关于科学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N2:表示氮气分子的个数为2B.: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2Al:表示铝原子的个数为2D.S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11.
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9aB.1−8aC.12aD.8a
1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Al(NO33B.CaCO3C.Al2(SO43D.Fe(NO33
13.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氢氧化钙Ca(OH)2B.硫酸SO4
C.硫酸铁FeSO4D.氢氧化钠Na(OH)
14.
假设1个甲原子的质量为n千克,甲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1个标准的碳原子的实际质量可以表示为(  )
A.千克B.千克C.千克D.千克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跟实际原子质量无关B.在原子、中子和原子核中,最小的是中子
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16.
八年级(10)班的小朱人称“小马虎”,下面是从他的笔记中摘录的部分化学用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碳酸钾:KCO3B.氯化钙:CaCl
C.镁离子:Mg2D.2个二氧化碳分子:2CO2
17.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2AC+B2=C2+2AB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八种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个数比是1:1
18.
2018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下表是这四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金属元素B.镆的元素符号是mo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7D.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
19.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甲、乙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D.该反应的生成物分子个数比为1:4

3.填空题(共7题)

20.
2017年7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储量丰富,热值高,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被称作“未来的能源”。
(1)可燃冰通常出现在深海海底以下数百至一千多米的沉积层内,据推测可能是地层断裂导致气体逸出,上升的气流与海洋深处的冷水接触而形成。基于以上信息可知,影响可燃冰形成的因素可能是气源、压强和___________。
(2)可燃冰开采不当,会对地球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如大规模的海底滑坡、大量甲烷逃逸到大气中等。甲烷气体进入大气会带来严重的__________,造成全球气温上升。
(3)现在普遍认为可燃冰的化学式是CH4·8H2O,请列式计算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
21.
下图是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这里的钙、铁、磷、锌指的是___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这袋奶粉中含蛋白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3)蛋白质是人体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在消化道中的________进行初步消化。
22.
下列微粒中,是阳离子的是_____;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
组别
质子
中子
电子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26
30
26
D
14
16
14
 
23.
化学符号及其意义   
(1)用化学符号表示:①氯气________;②n个镁离子________。   
(2)写出“”中数字的含义:“4”________;“6”________。
24.
已知C2H4、C3H6、C4H8属于同一类型的有机物,称作烯烃,它们的化学式的通式为CnH2n(n代表分子中碳原子个数)。CH4、C2H6、C3H8属于另一类型的有机物,称作烷烃,则碳原子数为9的烷烃的化学式为________,烷烃的化学式的通式为________(用n代表分子中碳原子个数)。
25.
(绍兴-23)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6.
“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到的科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组成的。   
(3)从分子、原子及元素的角度看,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自然界“碳循环”中的“碳”是指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