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2.
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U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当开关S闭合后,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电源两端电压;
(2)定值电阻R1的电阻值;

(1)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电源两端电压;
(2)定值电阻R1的电阻值;
2.选择题- (共14题)
9.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t3℃时将a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
D.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的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
12.
下列各种现象与其应用的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A.飞机获得升力起飞﹣﹣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B.热气球升空﹣﹣大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
D.航空母舰漂浮在海面﹣﹣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
14.
二氧化锡传感器能用于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它的原理是其中的电阻随一氧化碳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将二氧化锡传感器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则当二氧化锡传感器所处空间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时,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发生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U变大,I变小 |
B.U变小,I变大 |
C.U变小,I变小 |
D.U变大,I变大 |
15.
如图所示,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A.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
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
C.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
D.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
16.
今年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的影响 | B.海陆位置 |
C.纬度位置 | D.地势的影响 |
3.填空题- (共11题)
17.
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的神经结构叫______,图中1表示感受器,它的功能是_______
(2)小明在生病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出现不自主地战栗。战栗是一种反射活动,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______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战栗后感觉到疼痛,小明的痛觉是在________ 产生的,先战栗后疼痛说明脊髓除反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功能。
(3)若4损伤了,在进行肌肉注射时是否会发生“战栗”“________(填“是”或“否”,下同);是否会产生疼痛?________ 。

(1)该图所示的神经结构叫______,图中1表示感受器,它的功能是_______
(2)小明在生病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出现不自主地战栗。战栗是一种反射活动,此反射活动完成的途径是_______(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战栗后感觉到疼痛,小明的痛觉是在________ 产生的,先战栗后疼痛说明脊髓除反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功能。
(3)若4损伤了,在进行肌肉注射时是否会发生“战栗”“________(填“是”或“否”,下同);是否会产生疼痛?________ 。
18.
冬季长跑中,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选填“内脏”、“骨骼肌”、“皮肤”),而散热则主要通过皮肤,人体内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是通过________(选填“大脑”、“小脑”、“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和调节的。
20.
如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
(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2)把3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
(3)20℃时,将50g甲物质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最终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g;若将烧杯内物质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不变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
21.
小明自制了一个“蜡烛抽水机”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将一支塑料管弯成∩型,一端插入硬纸片,另一端插入右杯水中。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用硬纸片盖住左杯口,且纸片与杯口密封(涂有凡士林),过一会,左杯内气体压强将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右杯中的水在_____________作用下流入左杯。

22.
1654年,马德堡市长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1)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此时球内接近________ ,周围的_________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如图,某校同学用底面积为500cm2的平底压力锅代替铜半球模拟上述实验,在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锅的最小拉力要________(山底与山顶气温相同),在山底,当锅两边受到的拉力均为4000N时,锅恰好被拉开,此时锅内空气的压强约为 ________ Pa(大气压取105Pa).
(1)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此时球内接近________ ,周围的_________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如图,某校同学用底面积为500cm2的平底压力锅代替铜半球模拟上述实验,在山底比在山顶拉开锅的最小拉力要________(山底与山顶气温相同),在山底,当锅两边受到的拉力均为4000N时,锅恰好被拉开,此时锅内空气的压强约为 ________ Pa(大气压取105Pa).

23.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质量为22吨,在下潜实验中成功突破7000m水深大关。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蛟龙号”所受水的压强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当“蛟龙号”悬浮在深海某处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g取10N/k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