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6题)
1.
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物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Zn2+、Mg2+ |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
D.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Zn2+ |
2.
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金属线互相接触引发电信号,与之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 B.导电性 | C.弹性 | D.导热性 |
3.
下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0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熟石灰乙:稀盐酸 |
B.甲:水 乙:氢氧化钠溶液 |
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水 |
D.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 |
4.
关于变化过程:H2→H2O,CO→CO2,C→CO2,CO2→C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中都有氧化物 | B.都可以通过置换反应而实现 |
C.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 D.都是固体和气体间的反应 |
5.
某同学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装置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现象,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装置I的铁钉这一侧的液面上升 |
B.装置Ⅰ、Ⅱ中的铁钉都被腐蚀 |
C.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
D.比较铁钉这一侧的液面,装置Ⅱ比装置I的高 |
6.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①C→Cu ②Cu→CuCl2 ③CaO→CaCl2 ④Fe→Fe(OH)2 ⑤Ba(OH)2→NaOH,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②④⑤ |
7.
下列实验方案中,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B | 鉴别氯化钡、硫酸钾、碳酸钾、稀盐酸四种溶液 | 将组内物质相互混合,观察现象 |
C |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D | 验证某可燃性混合气体中是否有一氧化碳 | 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
A.A | B.B | C.C | D.D |
8.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科学的本质。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 |
B.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淡蓝色的火焰 |
C.同时贴在蚕豆叶片上下表面的氯化钴试纸,可看到上表面的试纸先变色 |
D.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后,可得到黄色固体 |
9.
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丙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甲>丙>乙 | B.丙>乙>甲 | C.甲>乙>丙 | D.丙>甲>乙 |
10.
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X、Y、Z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X、Y、Z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情况用图来表示。下列对该图像理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Z、Y、X | B.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Y、Z |
C.X、Y、Z依次可能是Mg、Zn、Fe | D.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Z>Y>X |
11.
以下关于物质的分类、鉴别、除杂以及制取方法,正确的是( )
A.分类:塑料、羊毛、合金均属于合成材料 |
B.鉴别:精盐(NaCl)和面碱(Na2CO3),可用食醋鉴别 |
C.除杂:氧化铁中混有少量氧化铜,可用一氧化碳除去 |
D.制取:实验室常用电解水来制取氧气 |
12.
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甲、乙、丙是单质,X、Y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甲、乙是非金属单质 | B.物质X一定是水 |
C.物质Y一定是氧化物 | D.甲与丙反应能生成X |
13.
区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B.将气体分别通过红热的铜丝 |
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里 |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三种气体的集气瓶里 |
14.
下列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生铁是含杂质较多的铁合金⑥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生铁是含杂质较多的铁合金⑥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③④⑤⑥ |
15.
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制备时,下列从原料及有关试剂分别制取相应的最终产物的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
A.Fe![]() ![]() |
B.C![]() ![]() ![]() |
C.Cu![]() ![]() |
D.CaO![]() ![]() |
16.
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物质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代表纯净物,则①③所属的类别是()


A.①单质、③氧化物 |
B.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 |
C.①化合物、③氧化物 |
D.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 |
2.填空题- (共7题)
17.
根据下表填空。
HNO3是化学中常见的强酸之一,易溶于水。如图所示,将一支充满二氧化氮的棕色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试描述试管内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气体 | 二氧化氮 | 一氧化氮 |
颜色 | 棕色 | 无色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 | 微溶于水 |
反应 | 3NO2+H2O=2HNO3+NO |
HNO3是化学中常见的强酸之一,易溶于水。如图所示,将一支充满二氧化氮的棕色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试描述试管内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18.
用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的某种还原性气体测定一种铁的氧化物(Fe2O3)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位置的顺序调换,对实验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丁装置没有明显变化,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_________。

(1)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甲装置和乙装置位置的顺序调换,对实验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3)实验过程中丁装置没有明显变化,而戊装置中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则该还原性气体是_________。
19.
某工厂产生的铜屑中含有少量铁屑,现要回收利用其中的铜,需除去其中的铁屑,张山同学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方案

(1)以上两个实验方案中,从回收利用率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___________。
(2)两个方案中都有过滤操作,该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两个实验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方案甲:_________;方案乙:____。
(4)你能否再设计一个不同原理的方案?写出你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以上两个实验方案中,从回收利用率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___________。
(2)两个方案中都有过滤操作,该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两个实验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方案甲:_________;方案乙:____。
(4)你能否再设计一个不同原理的方案?写出你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用化学方法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的物质,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标明反应类型
(1)铜粉(铁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石灰(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铜粉(铁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石灰(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列物质中:①生石灰;②空气;③食盐;④冰水混合物;⑤水银:⑥胆矾:⑦硫磺;⑧稀盐酸;⑨镁;⑩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按要求填写序号: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属于金属的是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 。
22.
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