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5题)
1.
某学习小组将“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方案:

(1)图1中装置B的作用是 。
(2)若将空气通过图1中A、B装置后,收集于图2的广口瓶中,用图2装置代替装置C进行实验。图2装置的实验中用红磷而不用木炭的原因是 。
(3)该方案得到的氮气不纯,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1)图1中装置B的作用是 。
(2)若将空气通过图1中A、B装置后,收集于图2的广口瓶中,用图2装置代替装置C进行实验。图2装置的实验中用红磷而不用木炭的原因是 。
(3)该方案得到的氮气不纯,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2.
2011年12月11日凌晨3时24分,永嘉乌牛街道一休闲中心发生火灾,消防人员接到火警,带上呼吸面具,迅速赶到火灾现场进行扑救,很快控制火势,由于扑救及时,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知:呼吸面具中的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02)能跟C02反应生成02和另一种固体化合物;它也能跟H20反应生成02,化学方程式为:2Na202+2H20=4NaOH+02↑。以下是某兴趣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表明C02未被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
②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
(2)7.8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若反应后得到了40g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利用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表明C02未被Na202完全吸收的实验现象为 。
②O2可采用D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O2的哪些性质? 。
(2)7.8g过氧化钠与足量的水反应,若反应后得到了40g氢氧化钠溶液,请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
我县楠溪江融天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 江水清澈见底,秀丽多姿,楠溪江水含沙量低,水质呈中性,符合国家一级水标准,被专家们誉为"天下第一水"。楠溪江水面宽而浅,一般水深1米左右,少数深潭可达数米。滩有急流而不凶险,潭水平静而不阻滞,适宜竹筏飘流畅游。如图是小丽乘竹排漂流的情景,小丽和细竹竿共重500N,竹排的质量为100kg,小丽站在竹排上的双脚与竹排的接触面积为200cm2。试回答下列问题:(g取10牛/千克)

(1)小丽看到秀美的青山缓缓后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竹排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______
(3)小丽对竹排的压强为多少?______

(1)小丽看到秀美的青山缓缓后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竹排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______
(3)小丽对竹排的压强为多少?______
4.
承办2012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有助于彰显“绿色大国”的地位,展现应对气候变化的诚恳态度。节能减排迫在眉睫,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王娴所在的学校有30个班级,每个教室里有4只“220伏,l00瓦”的电风扇。王娴发现在课间操这段时间,部分教室里的电风扇仍然在工作。如果在课间操这段时间,每个教室里的电风扇都关掉与都在工作相比较,一个月(按20天计算)整个学校能节约电能多少千瓦时?
(2)在办公室里有时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人需要喝开水的时候,就用电热水壶烧水供自己饮用。王娴觉得很浪费电能,于是她用自己家里电热水壶进行实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获得数据如下表。通过比较你发现怎样烧开水更加节能? 。

⑶下图为电热水壶内温度的电路原理图。其中R0为定值电阻,阻值为50欧。A为温度指示表(实质是一只量程为0~3A的电流表) ,Rx(测温探头)为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壶内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①电压为220V,当壶内温度为75 ℃时,求电流表的示数。
②若壶内温度为125 ℃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安,求此时热敏电阻Rx的阻值。
(1)王娴所在的学校有30个班级,每个教室里有4只“220伏,l00瓦”的电风扇。王娴发现在课间操这段时间,部分教室里的电风扇仍然在工作。如果在课间操这段时间,每个教室里的电风扇都关掉与都在工作相比较,一个月(按20天计算)整个学校能节约电能多少千瓦时?
(2)在办公室里有时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人需要喝开水的时候,就用电热水壶烧水供自己饮用。王娴觉得很浪费电能,于是她用自己家里电热水壶进行实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获得数据如下表。通过比较你发现怎样烧开水更加节能? 。

⑶下图为电热水壶内温度的电路原理图。其中R0为定值电阻,阻值为50欧。A为温度指示表(实质是一只量程为0~3A的电流表) ,Rx(测温探头)为热敏电阻(其电阻值随壶内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壶内的温度值(℃ ) | 25 | 37.5 | 50 | 62.5 | 75 | 87.5 | 100 | 112.5 | 125 |
Rx对应的电阻值(欧) | 500 | 360 | 277 | 216 | 170 | 155 | 110 | 78 | |
①电压为220V,当壶内温度为75 ℃时,求电流表的示数。
②若壶内温度为125 ℃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安,求此时热敏电阻Rx的阻值。
5.
北京时间2012年2月16日凌晨2时34分,在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北纬24.0°东经114.5°)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震中距东源县城约34公里。
(1)地震是 运动的表现形式。
(2)若灾难发生时,你认为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①若在一楼就尽量逃到户外空旷处;
②若在楼上教室上课,来不及逃到户外,就躲在桌旁,身体要低于桌身,或躲在两张靠的很近的课桌之间的空隙中,用书包护头;
③在高桥下避震;
④若在商店里购物,要避开玻璃柜台,躲在坚固的柜台或大柱子旁。
(1)地震是 运动的表现形式。
(2)若灾难发生时,你认为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①若在一楼就尽量逃到户外空旷处;
②若在楼上教室上课,来不及逃到户外,就躲在桌旁,身体要低于桌身,或躲在两张靠的很近的课桌之间的空隙中,用书包护头;
③在高桥下避震;
④若在商店里购物,要避开玻璃柜台,躲在坚固的柜台或大柱子旁。
2.选择题- (共17题)
7.
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内的物像 |
B.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亮 |
C.换用高倍镜后,应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
D.可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液泡等细胞结构 |
8.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农业害虫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为除去可能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I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关于此过程的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


A.害虫I没有危害农作物。 |
B.在B期间蜘蛛数量较快减少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
C.在C期间两个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因为两者之间也存在食物关系。 |
D.在A期间,如果在农田中喷洒针对害虫I的农药,蜘蛛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
9.
瓯柑是温州的特产,因富含多种维生素而受人们的喜爱。下列有关瓯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瓯柑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
B.瓯柑树根吸水的主要区域是根毛区 |
C.为了提高产量应只让瓯柑树进行光合作用,不让瓯柑树进行呼吸作用 |
D.为了保持瓯柑的优良特性,常用嫁接法繁殖,这种生殖方式是无性生殖 |
10.
画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几幅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A.人的生长过程:婴儿期→儿童期→幼儿期→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 |
B.神经冲动的传递: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
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管→原尿→肾小球→尿液 |
D.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
11.
某高校对刚入学新生体检后统计时发现,学生中有色盲、甲型肝炎、先天性心脏病及肺结核等疾病,那么与他们共同学习、生活的人可能被传染的疾病是( )
A.肺结核、先天性心脏病 |
B.肺结核、甲型肝炎 |
C.色盲、甲型肝炎 |
D.色盲、先天性心脏病 |
12.
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物质 | 0℃ | 30℃ | 60℃ | 90℃ |
甲 | 13.3 | 45.8 | 110 | 202 |
乙 | 35.5 | 36.0 | 37.1 | 38.1 |
丙 | 0.18 | 0.16 | 0.12 | 0.08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
B.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
C.降低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D.使甲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
13.
下图是瓯江口附近海域污染标准指数示意图,此海域的主要污染物是氮、磷及油污。氮和磷大量排入水域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形成赤潮。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可采取许多措施来减少赤潮的发生。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
B.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
C.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
D.科学使用氮肥、磷肥 |
14.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链式安全”。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经过调查和搜集资料,得知对水的净化,可以通过①化学沉降(用明矾)、②杀菌消毒(用漂白粉)、③自然沉降、④过滤等几个步骤来进行。请在上述步骤中,选择合理的操作顺序:( )
A.①③②④ | B.①③④② | C.③④①② | D.③①④② |
15.
2011年9月29日“长征二号‘F’T1型运载火箭载着“天宫一号”直刺苍穹,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下列有关偏二甲肼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由2个碳原子、4个氢气分子、一个氮气分子组成 |
B.偏二甲肼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
C.偏二甲肼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
D.偏二甲肼中的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
16.
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
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 |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
C.深水中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 |
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 |
17.
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则由防火涂料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隔绝了氧气 | B.可以燃烧 |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 D.清除了可燃物 |
18.
2012年1月份,欧洲东部和日本受到近年来最严重的暴风雪袭击,气温不断创造历史新低。数万人被困家中,交通瘫痪,受灾地区采取了许多自救措施,以下措施中属于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 )
①在汽车轮胎上装上防滑链;
②在结冰的路面上铺上稻草皮;
③在路面上洒盐;
④人们出行时穿上底面花纹深的鞋;⑤骑自行车时在车上安放些重物。
①在汽车轮胎上装上防滑链;
②在结冰的路面上铺上稻草皮;
③在路面上洒盐;
④人们出行时穿上底面花纹深的鞋;⑤骑自行车时在车上安放些重物。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②④⑤ |
20.
如图所示中,图形中的使用与下面文字说明不符合的是( )
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磁铁磁性减弱
A.![]() S1再闭合时,电流表测L1的电流 |
B.![]() 使用测电笔时,手指应按住笔卡 |
C.![]() 当导体ab左右移动时,电表指针会偏转 |
D.![]() |
21.
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内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
B.银河系是以太阳系为中心的 |
C.月球上是无声的世界,只有陨石的撞击声打破了月球的寂静 |
D.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
3.填空题- (共9题)
23.
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家装饰品等。为探究铅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影响,科研人员将30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近的小白鼠分为三组,实验处理如下表。30天后,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1)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_______溶液。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
(2)比较图中乙和丙两条曲线下降趋势的不同,可以看出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之问的关系是: _ 。
![]() 组别 | 注射剂 | 剂量 | 注射方法 | 检测方法 |
甲 | ? | 每千克体重注射10毫克 | 每3天皮下注射1次 | 每10天检测1次血红蛋白含量 |
乙 | 含1.8%的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
丙 | 含3.6%的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
(1)若甲和乙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注射剂中是否含有醋酸铅,那么,甲组应注射_______溶液。你对该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对小白鼠的健康有影响。
(2)比较图中乙和丙两条曲线下降趋势的不同,可以看出小白鼠体内铅的含量与血红蛋白含量之问的关系是: _ 。

24.
贯穿永嘉南北的楠溪江,最多见到的是滩林。这里生存着多种植物,如柳树、枫树和各种果树等;还生活着蝗虫、鱼类、蛙、野化的家猫等动物和一些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回答以下问题:
(1)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 。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出一条(野化的)家猫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
(3)近年来,楠溪江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此举对保护楠溪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 (填“有利”或“不利”)的。
(1)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 。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表示有此类残骸)
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出一条(野化的)家猫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
动物类群 | 消化道内容物 | ||||
植物 | 蝗虫 | 鱼类 | 蛙 | 鸟类 | |
蝗虫 | √ | | | | |
鱼类 | √ | | | | |
蛙 | | √ | √ | | |
鸟类 | | √ | √ | √ | |
野化的家猫 | | | √ | √ | √ |
(3)近年来,楠溪江为了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此举对保护楠溪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 (填“有利”或“不利”)的。
25.
科研人员利用红外测量仪可以灵敏地测量一个密闭的小室中的CO2浓度。现进行如下实验:在密闭但可透光的两相同小室中分别放置叶面积都是10cm2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小室的容积均为1升,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测量CO2的浓度,测量结果记录于下表:(CO2的浓度单位:毫克/升)
根据表中记录到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记录的结果看,CO2浓度降低是因为植物进行了 作用。
(2)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较良好的是 种植物。(填A或B)
(3)假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经测定:在光照下密闭容器内CO2的质量每减少44克,植物体内葡萄糖净增加30克,则实验中的B种植物叶片在25分内净增加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毫克。
记录时间(分)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A种植物叶片 | 150 | 113 | 83 | 58 | 50 | 48 | 48 | 48 | 48 | 48 |
B种植物叶片 | 150 | 110 | 75 | 50 | 35 | 18 | 8 | 8 | 8 | 8 |
根据表中记录到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从记录的结果看,CO2浓度降低是因为植物进行了 作用。
(2)如果将大小、长势相似的A种植物和B种植物培养在同一个密闭的钟罩内进行实验,其他条件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较良好的是 种植物。(填A或B)
(3)假定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是葡萄糖,经测定:在光照下密闭容器内CO2的质量每减少44克,植物体内葡萄糖净增加30克,则实验中的B种植物叶片在25分内净增加的葡萄糖的质量为 毫克。
26.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报考各类高一级学校的应届、历届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2012年体育考试。
(1)800米中长跑模拟考试中,王娴同学的成绩是3分20秒,他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
(2)王娴同学在跑步时,产热增加,但体温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体温恒定是由于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王娴同学的体重500牛,她立定跳远的成绩为1.8米,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米,用时0.5秒,轨迹如图。则此过程重力的功率为___ ____瓦。
报考各类高一级学校的应届、历届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2012年体育考试。
(1)800米中长跑模拟考试中,王娴同学的成绩是3分20秒,他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
(2)王娴同学在跑步时,产热增加,但体温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体温恒定是由于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王娴同学的体重500牛,她立定跳远的成绩为1.8米,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米,用时0.5秒,轨迹如图。则此过程重力的功率为___ ____瓦。

27.
螺蛳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动物,也是经常出现在饭桌上的味美价廉的一道菜。有一天小明在吃螺蛳的过程中,爱探究的他提出了以下几个有关螺蛳的问题,你能帮他解答吗?
(1)螺蛳壳的主要成分是否和鸡蛋壳一样,也是碳酸盐?小明向螺蛳壳表面滴加稀盐酸,若能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 的气体,则证明其成分是碳酸盐。
(2)螺蛳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它进入人体消化道后,主要是在 中被消化吸收。
(3)小明还想起科学课上,老师在讲传染病时,曾说起过一种与螺蛳类似的钉螺,它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人一旦接触了寄生有血吸虫的钉螺,就有可能感染上血吸虫病。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钉螺是属于该病的 。
(1)螺蛳壳的主要成分是否和鸡蛋壳一样,也是碳酸盐?小明向螺蛳壳表面滴加稀盐酸,若能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 的气体,则证明其成分是碳酸盐。
(2)螺蛳肉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它进入人体消化道后,主要是在 中被消化吸收。
(3)小明还想起科学课上,老师在讲传染病时,曾说起过一种与螺蛳类似的钉螺,它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人一旦接触了寄生有血吸虫的钉螺,就有可能感染上血吸虫病。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钉螺是属于该病的 。
28.
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想证明: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虽然仍为无色溶液,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①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值。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值,其pH __ 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值,其pH 小于7。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 __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__ _____(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方案一:测定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值。
测定某NaOH溶液的pH值,其pH __ ___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该NaOH溶液中,混合均匀后测定其pH值,其pH 小于7。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且__ __过量。
②方案二:观察__ _____(根据图示实验步骤,概括方案要点)

结论:稀H2SO4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29.
珊溪水库被誉为我市的“大水缸”,温州市民的饮用水主要来自珊溪水库。我市自来水厂,通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常温下,氯气(Cl2)能溶于水,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溶解的氯气部分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能杀死水里的病菌,还能使某些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作棉、麻和纸张等的漂白剂。请回答:
(1)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次氯酸(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蓝色石蕊试纸(含有有机色素)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 。
(1)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次氯酸(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蓝色石蕊试纸(含有有机色素)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 。
30.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试验,并把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 千克/米3左右的实心物块浸入水中。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 千克/米3左右的实心物块浸入水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5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