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可燃冰试采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
4·8H
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 ℃)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
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记录。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000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
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地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
①可燃冰(CH
4·8H
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________。甲烷属于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______________(写一条)。(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8H
2O+2O
2
CO
2+10H
2O)
(3)如果南海海水的密度是1.03×10
3千克/米
3,“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漂浮海面受到的浮力是____牛,浸入海水的体积至少需要___________米
3。开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点燃,说明已经成为气体,从固体变成气体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