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 上册第二章 观察生物单元检测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526140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3

1.选择题(共15题)

1.
最近,广州中山医院的科技人员进行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将一只老鼠的肝脏切除,并在肝脏部位移植上老鼠的胚胎干细胞。这些干细胞在药物的诱导下,最后又长出了新的肝脏。这个从胚胎干细胞变为新肝脏的过程,相当于细胞的
A.分裂、生长B.生长、分化C.分裂、分化D.分裂、生长和分化
2.
下列对生物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一切生物都具有繁殖的特征
C.运动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最主要特征之一D.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
3.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约是白细胞的500﹣1000倍,个体比白细胞小,使用显微镜观察已染色的人血涂片,在视野中清晰地看到许多红细胞,却看不到白细胞,如图所示,为了能观察到白细胞,应进行的操作是
A.移动载玻片B.放大光圈C.调节反光镜D.换上放大倍数更大的物镜
4.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
恶性肿瘤的形成是因为细胞
A.不断分化而不分裂B.不断分裂而不分化C.不断分裂而不生长D.不断生长而不分裂
6.
在学习常见的植物这一内容时,某一合作小组内的四位同学有了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小红:“千年铁树一开花”说明铁树属于被子植物B.小华:种子植物就是被子植物
C.小林:被子植物属于种子植物D.小飞:被子植物总是比裸子植物高大
7.
下列是通过想象绘出的四个哺乳动物的体形图,各部分的比例是依据动物原型确定的.你认为哪一动物最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A.B.
C.D.
8.
在“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B.对光时,应使用低倍物镜
C.视野较暗时,应换用小光圈和平面镜D.欲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9.
研究人员近日宣布,他们以裸藻为主要原料成功生产出塑料,裸藻是一类兼具动物和植物特点的单细胞生物,之所以把它称为“裸藻”,原因是与其它的藻类细胞相比,它的细胞没有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10.
小明同学去图书室查阅有关细胞学说的资料,以下是他对细胞学说有关知识的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A.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细胞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B.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这一基本单位构成的
C.1665年,英国科学教胡克所发现并绘制的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
D.细胞学说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
11.
袋鼠适于跳跃运动的身体结构特点是
A.前肢发达B.后肢发达C.前肢短小D.后肢短小
12.
捕蝇草(如图)是一种常绿半灌木,长有奇特的捕虫叶,能捕获小虫,但把它归为植物,其依据是
A.它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它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C.它不能自由运动D.它是绿色的
13.
人体细胞最外面的结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叶绿体D.细胞核
14.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光时,用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B.要使视野变亮,可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镜筒下降,当物镜靠近载玻片时两眼注视目镜D.要使刚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15.
在一片桃树林中,鸡在桃林觅食吃桃树上的虫,蚯蚓在地下疏松土壤分解鸡粪,蜜蜂在桃花上采蜜,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下对桃树林中各生物之间关系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蜜蜂在桃花上采蜜的同时帮助桃花传粉
B.蚯蚓在地下疏松土壤有利于桃树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C.若桃树周围的蜜蜂大量死亡,可能就会影响到桃树的繁殖
D.鸡是桃树林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填空题(共11题)

16.
萧山湘湖景区是市民们度假休闲好去处,景区环境优美,生物种类繁多,一片生机勃勃。   
(1)景区内大多数植物叶子是绿色的,但红枫的叶子常常是红色或紫红色。红枫属于植物的依据是________。   
(2)盛夏季节,湘湖三期的荷花竞相开放,吸引了不少游客,荷花属于________器官。(“营养”或“生殖”)
17.
材料分析题:
美丽的康宁湖位于宁津县城南端,是我县打造的“生态宁津,绿色水城”的工程之一.康宁湖畔垂柳依依,绿草茵茵,鲜花遍地.美丽的蝴蝶和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它们有的在为花儿传粉,还有的在酿造最甜美的生活.草丛中蟋蟀等虫儿在歌唱,蚱蜢、蝈蝈等在草丛中跳跃,树上一只喜鹊正在啄食树上的害虫.不时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子会在草丛中快乐的跳来跳去.殊不知它的天敌老鹰也随时会在空中盘旋.湖水碧绿清澈,湖中琈鱼儿在嬉戏,水鸟不时从水面掠过,啄起一只鱼儿箭一般的飞走了.湖中碧绿的荷叶上不时有翠绿的小青蛙调皮地跳跃,水中一条绿色的水蛇正在觊觎它的美味,悄悄地向它逼近.
请根据材料回答:   
(1)翠绿的青蛙、绿色的蚱蜢、蝈蝈,它们的体色属于保护色,不易被它们的天敌发现,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________.   
(2)如果湖水被污染,那么生活在水中的水草、小鱼、小虾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青蛙、蛇的生存,说明________.   
(3)如果湖水被DDT污染,那么由于生物的________,水草→小鱼→水鸟→鹰这一食物链中,在________的体内DDT含量最高.   
(4)请结合康宁湖生态系统材料,写一条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
18.
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我们要科学、规范、熟练地使用它.

(1)“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过程中(如图),眼睛要观察________,以免损坏实验器材.   
(2)该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较暗,为增加视野亮度,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A. 调换放大倍数较大的镜头B. 转动转换器C. 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D. 换用较大的光圈
(3)测量出这台显微镜的质量为2kg,测量并经过简单计算得出它的底面积为0.02m2. 当这台显微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它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多大? ___________________
19.
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载玻片上必须滴加生理盐水,不能用清水,否则细胞会因吸水过多而变形甚至破裂.而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载玻片中滴加的却是清水,不必用生理盐水,这是由于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中具有________,使细胞能保持正常的形态.一位同学在低倍物镜下看到目标后,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却看不到原来观察到的物体,请你帮他分析最可能的一个原因是________.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B.低倍镜下没有把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C.光线太强了 D.未更换目镜.
20.
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图。

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_。
21.
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如图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对光,应选择的光圈是________ (填编号)。

(2)要观察“上”字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________ (填编号)。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22.
为探究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明明用洋葱鳞片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等材料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明明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的原因是________;   
(2)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1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2中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__;    
(3)观察装片时,要将如图的视野甲调至视野乙,则还需调整________(填“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从而获得清晰的物像;   
(4)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如下四个图,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_____)。
23.
含羞草的叶子被触碰后会合拢,这是生物________ 的特征,这种特征对生物具有的意义是________ 。
B培优综合练
24.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位于我县东北部,遍布于长38公里,总面积达12万亩的黄河故道中.它是长江以北最大的人工园林.以面积之大,树木种类之多著称于世.自建成以来,吸引了无数客前来观光游览.   
(1)即使在炎热的复季,在公园的林地中,空气依然清爽宜人.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   
(2)有人认为:“在林区内,早晨空气中的氧气比晚上多”.你认为这句话对吗?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在该林区中,影响某一棵桑树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不包括________ .    
A. 阳光   B. 温度 C. 水分 D. 其他桑树.
25.
柳树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短文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________.   
(2)你能告诉大家,它们为什么是生物吗?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如果把它们分为两组,你如何分?________.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2月4日是世界抗癌日,今年世界抗癌日宣传主题是“你了解癌症吗”。癌症是夺去人们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700万人被癌症夺去了生命。癌细胞最初是由正常细胞分化而来的,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的过程称为癌变。正常细胞癌变后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分裂非常快,形成恶性肿瘤;二是癌细胞可以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并通过血液、淋巴等进入远处的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就是癌细胞的转移。有人称癌细胞为“脱缰之马”。

(1)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________  (填“分裂”“分化”或“生长”而来的。   
(2)癌细胞有曲个主要特点:一是________ (填“分裂”“分化”或“生长”)非常快。形成恶性肿瘤;二是能转移并侵入其他正常组织。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