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2018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三月月考科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52610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3

1.选择题(共5题)

1.
如图是一些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形状的细胞,这些细胞(  )
A.都携带与其受精卵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B.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
C.都能通过分裂、生长,形成器官
D.其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都是细胞膜
2.
某同学将六种生物依据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如方框内所示,你认为她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A.脊椎骨的有无B.体温是否恒定
C.呼吸方式的不同D.生殖方式的不同
3.
下面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C.一片麦地D.一片草地上的阳光、土壤和空气
4.
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肺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B.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营养吸收
C.心房心室间、静脉内有瓣膜,利于防止血液倒流
D.肾小管周围缠绕着毛细血管,利于发生过滤作用
5.
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 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
A.大脑B.脊髓C.胃D.小肠

2.填空题(共3题)

6.
图为人体循环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丙所表示的血管依次是______。
(2)如果图中所示部位为肺泡周围,那么血液流经[丙]后,血液的成分变化是______。
(3)如果图中所示部位为组织细胞周围,那么血液流经[丙]后,血液的成分变化是______。
(4)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发现,图中[丙]内的血液流动特点是______。
7.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在今年我国多地都有发现,专家提醒:预防H7N9型禽流感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要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病、死禽的接触;要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粪便的人要及时消毒洗手.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H7N9型禽流感病毒从传染病角度上讲属于______(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专家提醒: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_.
(3)从前患过流感(甲型H1N1)的人对H7N9型禽流感不具有免疫力,这是人体______免疫的特征.
(4)人能够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免疫系统起了重要作用,因为免疫系统具有______的功能.
8.
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
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
(1)采用方案_____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
(2)方案二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
(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