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默写- (共1题)
① 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②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③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⑤燎沉香,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2.诗歌鉴赏- (共3题)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
B.颔联表达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
C.尾联写了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华美绚丽。 |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小题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破家亡,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得。 |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象东流水一样滚滚东去,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无忧了。源: |
A.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这首词是李煜的早期代表词作之一。 |
B.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疾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的哀伤。 |
C.词的下阕,抒写了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来源:学#科#网] |
D.这首词是一首小令,情调哀怨,情景交融。 |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小题1】结合诗句分析你对“砌下落梅如雪乱”中“乱”字的理解。
【小题2】词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萧劢,字文约,喜愠不形于色。位太子洗马,母忧去职,殆不胜丧。每一思至,必徒步之墓。或遇风雨,仆卧中路,坐地号恸,起而复前,家人不能禁。景特所钟爱,曰:“吾百年后,其无此子乎!”使左右节哭。服阕,除太子中舍人。景薨于郢镇,或以路远,秘其凶问,以疾渐为辞。劢乃奔波,届于江夏,不进水浆者七日。庐于墓所,亲友隔绝。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除淮南太守,以善政称。迁宣城内史,郡多猛兽,常为人患,及劢在任,兽暴为息。又迁豫章内史,道不拾遗,男女异路。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人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槃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至,多为刺史所侵,每年舶至不过三数。及劢至,纤毫不犯,岁十余至。俚人不宾,多为海暴,劢征讨所获生口宝物,军赏之外,悉送还台。前后刺史皆营私蓄,方物之贡,少登天府。自劢在州,岁中数献,军国所须,相继不绝。武帝叹曰:“朝廷便是,更有广州。”有诏以本号还朝,而西江俚帅陈文彻出寇高要,又诏劢重申蕃任。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敕仍以为高州,以西江督护孙固为刺史。征为太子左卫率。劢性率俭,而器度宽裕,左右尝将羹至胸前翻之,颜色不异,徐呼更衣。聚书至三万卷,披玩不倦,尤好《东观汉记》,略皆诵忆。刘显执卷策劢,酬应如流,乃至卷次行数亦不差失。少交结,唯与河东裴子野、范阳张缵善。卒于道,赠侍中,谥曰光侯。
选自《南史·萧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人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
B.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人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
C.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人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
D.徙广州刺史/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数百里中/舟乘填塞/各赍酒肴以送劢/劢人为纳受/随以钱帛与之/ |
A.服阕,为了给父母守丧而解除官职,和“丁忧”的意思一样,都是遭逢父母丧事, 多指官员居丧。 |
B.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爵位的大官死了也叫“薨”。“死” 按尊卑分为五种不同的称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C.敕,指帝王的诏书、命令。在古语中,与“敕”组成的词一般与皇帝有关,如“敕 书”指皇帝给臣僚的文书。 |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的功过是非与品德修 养,给予一种具有评价性质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
A.萧劢为子至孝,守丧尽礼。他在为母亲守孝时由于悲痛伤心几乎难以操办丧事,常常 到母亲墓前表达哀思;父亲萧景去世后,他在墓旁结庐而居,并与亲友们隔绝。 |
B.萧劢为政有方,深受爱戴。他因善于治政而被称颂,其治所豫章郡民风淳朴,路不 拾遗,男女守礼;做广州刺史离任之时,官民皆至情相送。 |
C.萧劢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他到广州任职后,一除此前官员贪得积弊,外国商船来 往频繁;他征讨做海盗的俚族人并把战利品向朝廷进奉,供给国家军政所需。 |
D.萧劢为人大度,博闻强识。随从曾经不慎将菜汤洒到他身上,他虽然脸色没变,但 却大呼别人助其更衣;他读书勤奋,裴子野曾经拿着书提问他,他对答如流,甚至 卷次和行数都不出错误。 |
(1)会叔父昙下诏狱,劢乃率昆弟群从同诣大理,虽门生故吏,莫能识之。
(2)未几,文彻降附。劢以南江危险,宜立重镇,乃表台于高凉郡立州。
4.其他- (共2题)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3道)
文言文阅读:(1道)
其他:(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