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9月零次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2238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2

1.句子默写(共1题)

1.
(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
(3)______________,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4)生乎吾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联B.两联C.三联D.四联
【小题2】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上下句形成一幅极有层次感的秋景图。
B.颔联“无边”、“萧萧” 、“不尽”、“滚滚”写出了雄浑阔大的意境。
C.颈联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抒发了诗人怨天尤人的悲苦。
D.全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
【小题3】这首诗的诗眼是“悲”,概括“悲”字包含了那些情感。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与韩荆州书①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②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③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君侯制作侔④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而君侯亦一荐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听、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白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倘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⑤筹画,安能自?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⑤。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注)①韩朝宗,唐京兆长安人,玄宗时官至荆州长史,时称韩荆州。②谈士:谈论世事的人。③畴曩(chǒunǎng):往日。④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齐同。⑤谟猷(yóu):谋画.谋略。⑤薛、卞之门:薛指古代善于鉴定刀剑的薛烛;卞指发现宝玉的楚人卞和。比喻善于鉴赏人才的人。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愿开张心颜(______) (2)即荀慈明(______)(3)安能自(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A.君侯不以富贵而B.先代所
C.以金笼进上,细其能D.欲居之以为利,而其值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或以才名见知
(2)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
【小题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是写李白向韩荆州介绍自己的一组是
①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②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③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④ 笔参造化,学究天人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⑤ 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 推赤心于诸贤之腹中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D.③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荆州有周公之风,喜奖拔后进,当时士人仰慕于他,李白也上书自荐。
B.李白多年来游历四方,拜访结识军政长官,得到王公大人的普遍赞誉。
C.在信中李白极力称颂韩荆州的功业、德行、文章和学问研究,希望得到他的接纳。
D.李白才情很高,这封自荐信充分表现出他才华横溢、恃才傲物、与众不同的特点。
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夜航船序

〔明〕张 岱

①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辨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

②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

③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穀、徐夫人之类是也。”

④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是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人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⑤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

⑥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

【小题1】作者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的原因是。
【小题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少见世面的粗俗的人,其学问是事先记忆准备而成的。
B.当时的人们把那些能毫无差错地背诵一大堆人名的人就当作是博学才子,作者认为这其实是非常可笑的。
C.作者认为其实忘记一些古人的姓名,对于学问是没有任何妨碍的。
D.本文反对不切实际的无用之学,提倡对“有关文理”的知识要认真记取。
【小题4】作者讲述了一僧和一士同宿夜航船的故事的目的是。
【小题5】序文,一般是交代成书经过,写作目的或命名缘由的,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序文,寥寥数语,言简意深。作者将书命名为《夜航船》的原因是。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唐诗过后是宋词

葛兆光

①宋词取代唐诗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原因很多很多,归根结蒂一句话,就是宋代词比诗还写得好,写得新鲜写得贴心贴肝。可是,词在当年是曾被轻蔑地称作“诗余”——仿佛诗歌上掉下来的土渣儿——的流行歌曲的,当年柳永那种让满世界人传唱的“酸曲儿”,差不多就是如今的流行歌曲。而如今,铺天盖地的流行歌曲整天价在耳边轰鸣,让你不听也得听。那么,流行歌曲自身有没有素质取代诗歌成为人们各种情愫的寄托与表现,它能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技巧使流行歌曲得到普遍的认可?

②流行歌曲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再爱吃甜的人也经不起这种过于殷勤的让菜,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不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账,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蔚为大观。

③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的形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过去我们的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给文学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养分,这都不错,不过,在“下贱者最聪明”“劳动人民最懂得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而忽略了“流”,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像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也许有人会引《病梅馆记》来讽刺说这是把朴素自然的文学变成雕琢做作的文学,但是又有哪一种艺术是自生自长原汁原味的呢?画布上的山水不是真山水,再怎么推重朴素的民间味儿也不能回到“杭育杭育”的时代不是?玉不琢还不成器呢,何况作为文学的歌词。

④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在花裤衩上打补钉,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没有对语言的真正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乔獐作致,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文化品位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种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着浅薄。

⑤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了,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的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像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画地为牢,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那一点点有限的感情拧过来拧过去,痛苦得别扭,欢喜得蹊跷,意思九曲十八弯,上气不接下气地用生造的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又拼接;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了,倒也必然,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像是在那儿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听众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歌词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在这个既没有了唐诗又还没等到宋词的时代里,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歌有点亲切和自然,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随便怎么都行,只要有让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

【小题1】文章开头从宋词和唐诗谈起,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
【小题2】第③段“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句中“野生的杂花”和“原生的鲫鱼”是指_________________,“可观赏的花卉”和“五彩的金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本文的写作意图看,第④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⑤段中“既没有了唐诗又还没等到宋词的时代里”是指文学艺术中的哪种现象?
【小题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唐诗”是指诗歌,“宋词”是指优秀的流行歌曲。
B.流行歌曲的提高要有真正的人生体验,如果只是风雅,终究掩盖不了浅薄和俗气。
C.全文表明了流行歌曲将最终取代诗歌的必然趋势。
D.作者认为诗歌和流行歌曲的创作应该具有感人的魅力,从而获得人们的喜爱。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予的温存和粗暴。

②然而,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粱,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③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走的那样急忙,连车轮碾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呢,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④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的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人和台儿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总之,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⑤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⑥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

⑦明天,火车还要经过,她们还会有一个美妙的一分钟。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⑧日久天长,这五彩缤纷的一分钟,竟变得更加五彩缤纷起来,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她们踮着脚尖,双臂伸得直直的,把整筐的鸡蛋、红枣举上窗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属于姑娘们自己的发卡、香皂。有时,有人还会冒着回家挨骂的风险,换回花色繁多的沙巾和能松能紧的尼龙袜。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1) 予 (2) 碾
A.(1)gēi (2)zháB.(1)jǐ    (2)yà
C.(1)jǐ (2) yāD.(1) gēi   (2)yà
【小题2】根据上下文,第④段方框处标点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句号B.逗号C.分号D.顿号
【小题3】第⑤段方框处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得 (2) 地 (3) 的
A.(1)(2)(3)B.(2)(1)(3)C.(3)(2)(1)D.(2) (1) (3)
【小题4】第①段“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的含义是_________,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一分钟”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命题作文(共1题)

7.
写作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