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0日 《每日一题》必修2-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522072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诗歌鉴赏(共4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扉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扉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的主旨是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B.本诗通过一个成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C.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艰辛,以及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D.全诗交织着戍卒们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复杂心情。
E.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之苦,而四、五章则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
【小题2】全诗共六章,其中前三章开头几句句式重复,用字大体相同,这是什么手法?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韩揆之江西①
李季兰
相看指②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③水,孤舟何处归?
湓城④潮不到,夏口⑤信应稀。
唯有衡⑥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②指,一作“招”。③西江,一作“江西”。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④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⑤夏口:今武昌。⑥衡,一作“随”。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思绪万千。
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颔联与颈联一实一虚延伸了时空,为尾联的抒情作了铺垫。
【小题2】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乙】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大人故嫌迟
(2)徒留无所施
【小题2】【乙】段A处诗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艺术手法?突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性格特点?
【小题3】【乙】段B处诗句,表现出的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