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22022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1

1.句子默写(共1题)

1.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暮聊为《梁父吟》。(杜甫《登楼》)
⑵___________________,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⑶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⑷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⑹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⑺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⑻有情芍药含春泪,_____________________。(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2.诗歌鉴赏(共1题)

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浣溪沙

王国维

爱棹扁舟傍岸行,红妆素蓞斗轻盈。脸边舷外晚霞明。

为惜花香停短棹,戏窥鬓影拨流萍。玉钗斜立小蜻蜓。

注:素萏:白荷花。流萍:水面的浮萍。
【小题1】这里的“浣溪沙”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这篇作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表现了江南水乡少女荷塘泛舟的美好场面。
B.第二句写浓妆少女因嫉妒美丽的荷花而与之斗艳。
C.第三句写少女脸庞与晚霞构成了一幅恬静的画面。
D.第四句写少女因怜惜清香美丽的荷花而停止划桨。
【小题3】请结合具体词语,对作品的结尾两句所描写的意境进行赏析。

3.文言文阅读(共2题)

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毕训咸《咏史诗》序

张惠言

①古之为学,非博其闻而已,必有所用之。古之为文,非华其言而已,必有所行之。必其有所用,则二帝三王周孔之道,如工之有矩,不可以意毁也。必其有所行,则发于中而有言,如鼓之有揨(鼓槌),不可外遏也。

②呜呼,今之学者,其取于古也略也,其取于己也详矣。六艺之书,仁义礼乐之迹,习之矣,弗求明也;明之矣,弗求通也;通之矣,弗求得也。故曰,其取于古也略。为时文,为辞赋,为诗,以集名者,比屋可数(形容众多)。下者以为名也,上者以求传于后也。就其名而传焉者,不可以论是非,不可以考治乱,而其言也不可止。故曰,其取诸己也则详。

③虽然,今之世之所谓达于用者,吾见之矣,必其悍然无忌惮者也。其共笑为迂者,则必稍尝学者焉,笑之甚,则必其学愈甚者焉。今之言之所谓周于行者,吾闻之矣,必其惛然无耻者也。其共怪为谩者,必言之稍文者焉,怪之甚,则必其文愈甚者焉。呜呼,吾不得见古之学矣,吾不得见古之文矣!其有学古之学、为古之文者,将恶乎用之?而恶乎行之?

④吾友毕训咸,于古无所不学。志足以立事,才足以致务,而其状悛悛(忠厚)如鄙人,虽与之游者莫能测。不苟为文,唯作《咏史诗》百余首,捊(抨击)讥成败,斟酌道理,皆有条验。呜呼!以训咸之文,求其所学,其有所用而行之也审矣!世方迂训咸,则孰知此诗之非谩乎?

(《茗柯文二编》卷上)

【小题1】第②段中的“六艺”,指《易》、《书》、《诗》、《礼》、《乐》、《 》。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第②段中作者罗列了当时学界的哪些现象?
【小题3】第③段中,作者在结尾发出深切感叹的原因是什么?(不要用原文)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析张惠言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②式仕为郡功曹。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将窆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送殡用的绳索)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③举州茂才,四迁荆州刺史。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吾蒙国恩,致位牧伯,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

注释:①圹:墓穴。②窆:下葬。③移时:过了一会儿。④茂才:秀才。⑤街卒:掌管街道治安、扫除等事的差役。⑥牧伯:州郡长官。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乃共期日(__________) ⑵巨卿士,必不乖违(__________)
为挥涕(__________) ⑷式见而之(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子怀道隐身”
A.尽欢而别B.屣履而呼曰
C.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D.号哭而来
【小题3】下列各项与“子未我忘”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B.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
C.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D.句读之不知(韩愈《师说》)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⑴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⑵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小题5】用“/”为第③段划线句断句。
式 行 部 到 新 野 而 县 选 嵩 为 导 骑 迎 式 式 见 而 识 之 呼 嵩。
【小题6】细读全文,概述范式的性格特点。

4.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云上那朵山

①到西藏看天,到云南看云。

②彩云之南,到处飘着彩云朵朵。红的、黄的、白的,五彩纷呈,靠近青山的,绿云扰扰。云朵很有人情味,到处悠悠荡荡,飘落在树上,飘落在石头上。山间溪谷,云雾缭绕,仿若迷幻的仙境。

③从小在山里长大,却着实被眼前的大山镇了一把,座座巍然耸立,直插天空,似乎穿透到天的另一边,直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④早知道云南的山了。哀牢山早早耸立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了,彭老先生笔下的哈尼小姑娘,活泼善良,还有那一路纯白的梨花,让人有种深深地眷恋。特别是绵绵的群山,翻山越岭需要那么长的时间,让人特别向往。后来,看到梅里雪山,看到玉龙雪山,那皑皑白雪,冰天雪地,高不可攀,气势恢弘,更是激动人心。长年云雾缭绕,树木冰棱剔透,银装素裹。阳光朗照,银光闪闪,腾起一片迷人的金色,像是梦幻里的童话故事。

云南的山很高,天很低,你往上仰望,只看到天,而没有看到山顶。这里是世界的脊梁,再往里走,便是西藏,就看见世界的屋脊——珠穆朗玛峰。如此高耸的山脉还不断在长着,也许这里的山有着与天试比高的勇气。

⑥山那么高,从山脚下仰望,大半部分都被云雾遮住了,迷迷蒙蒙,看不清楚,树木更是葱茏一片。不再浪费精力看眼前的山了,举目远眺,却能看见别的山,不过看见的是从云雾中穿出的山顶,他们或黄或绿,像一朵朵浮在不断飘动的云雾上的花朵。

⑦雄健的山鹰雄心勃勃,展开那强健的翅膀,想一举飞过那苍茫的高山,但一到山跟前,却徘徊犹豫了,只得落在半山腰的树上“哇哇”乱叫,扔下几声沉重的叹息,无可奈何地飞走了。那些伶俐勇敢的岩羊也在半山腰小心翼翼地走着,不敢肆意地跳跃奔跑。

⑧耸立的大山像一把锐利的刀子,把这广袤的高原尽情地切割,切出深不见底的峡谷。那些深深的峡谷纵横交错,割出一个个平坦的坝,又割出一座座岭。行走在谷底,犹如一只细小的蚂蚁在慢慢爬行,你不得不叹服山之庞大人之渺小。抬头仰望这巍然的高山,太阳也被大山高高地托住了,只漏下一两线亮亮的光,直直地切进谷里。

⑨惊叹大自然这种伟大的造化时,你惊喜地发现,自己已不知不觉也站在半山腰,脚下是深深的谷底,把云雾缭绕的大半山踩在下面。一种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举头望着四周,只见公路沿着陡峭的山体蜿蜒而上,慢慢地爬向那托着太阳的山顶。车子沿着平整的公路稳稳地走着,两旁云雾呼呼而过,你感觉那些平时让你仰视的云朵被踩在脚下了,自己会不会登上那云上的那朵山呢。

⑩一路高山重重,平坦的高速路依山而建,像一条结实的腰带把山紧紧缠住,又像是一把锐利的刀,在大山庞然的身躯上切出一道道崭新的口子。遇到深沟险壑,便有雄伟的大桥飞架,碰到霸气的大山,劈山开洞,呼啸而过。

车过保山,一座更为庞大的山岭拦路而立。远道而来的路有些七弯八拐,绕来绕去。那坚硬的山体被削得直楞楞的,甚至有些小山头被拦腰斩断,路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往前延伸。车子不停地爬,群山群岭中修建了平坦的大道,一路上,车流滚滚,各种各样的货物满堆着纷纷运到山外,那些高傲的大山仿佛并不存在。

 “哎哟哟,哈哩哩。”我把头伸出窗外,听见云雾深处传来了嘹亮动听的歌声。我们的路已经飘在陡峭的半山腰上,山上唱歌的人是谁?他们在高高的山顶干什么?

那是农民朋友在劳动,当地的朋友笑笑说,云南只有大山,他们只能靠山吃山。山民们会爬上高高的山峰种橡胶树和果树,还有山外人喜欢喝的高山茶。即使是很高的山峰,只要能种上些经济作物,不破坏水土,这些勤劳的人们都不会让双手闲着呢!

朋友的话充满了自豪,那样坚决有力,犹如山石的硬性。我隐隐约约感到一种振奋,我贴近车窗,望着一座座矗立的顶峰,不时看到一些小小的晃动的人影。

云上那朵山,山上那些高亢的歌声。

【小题1】第③段中作者说被大山“镇了一把”,谈谈你对“镇了一把”在文中的理解。
【小题2】标题“云上那朵山”,其中“朵”字的表达效果如何?试加以简析。
【小题3】简析第12段中,那云雾深处“哎哟哟,哈哩哩”的歌声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小题4】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段各自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小题5】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4段中的“耸立”一词说明作者儿时心中就对云南的山有深刻印象。
B.第⑤段中,“云南的山很高,天很低”,这是作者自己的一种心理感觉。
C.第10段中“切出”一词很有深意,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破坏自然的惋惜。
D.第9段中“这种伟大的造化”中的“造化”一词,含有“创造”之意。
E.第⑦段突写山之高峻,面对大山,山鹰也变得怯懦,岩羊也变得胆小。
F.第14段中“犹如山石的硬性”句,说明“朋友”是一位性格刚直的人。
【小题6】结合具体语句,试对文中作者为突出主题而采用的写作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语言经济学与中国的语言产业战略

①语言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从经济学视角诠释语言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可以追到著名经济学家马尔沙克。他于1965年在致力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时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

②长期以来,我们习惯说语言是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结构主义语言大师索绪尔就定义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但是,仅按照信息论的观点理解语言交际过程的程式“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是不够的,它忽视了语言的经济功能以及所具有的产业特征。语言和经济是密切联系的,如果说经济理论是对人类相互作用中的常规性进行解释的话,那么,人类相互作用中最基本的、非物理性的常规性便是自然语言。用经济学的视角来诠释语言,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有更重要的应用价值。

③目前理论界对语言产业的定义还没有清晰地提出来,语言产业的研究少之又少,但这一问题十分重要。语言产业是这样一种生产和服务活动,他主要采取市场化的经营方式生产语言类产品或语言服务,满足国家或个人对各种语言类产品或语言服务的多层次的需求。从微观上讲,各种语言类产品能够提高个人语言技能,增加个人人力资本,满足个人多层次的经济需求。从宏观上讲,各类语言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可以有效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据格林统计,英国就凭借着强大的英语产业,源源不断从各国获益,每年可以从中获得100亿欧元的净利。如果考虑投资方面的优势,英语国家每年可以获得170亿至180亿欧元的收益。

④语言产业外延很广,大体可以包括语言推广、语言教育培训、语言翻译、语言康复、品牌命名、计算机语言,以及对于以上语言服务支撑的技术产业。各国或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也会出现具有本民族或者区域特色的语言产业。

⑤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凝聚体,是文化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最核心的载体。什么是文化产业?有众多学者给予了定义,但都大同小异,例如有学者这样定义:文化产业是生产者以市场为基础,以专业分工为条件,以资本为动力,为消费者提供满足其审美、求知、群体认同等文化需求的过程。文化产业包括报刊杂志业、影视音像业、出版发行业、旅游观光业、演出娱乐业、工艺美术业、会议展览业等等。从文化产业的外延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所衍生出来的职业基本上都与语言有关,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核心载体,语言产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产业的发达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比如说好莱坞的电影行业,能够占领全球市场,主要来源于其语言的强势和语言产业的发达。

⑥许多教育活动及其硬件的生产,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组织,形成了与其他产业相同或相近的特征,于是形成了教育产业,包括一些教育机构本身的企业化运作,为教育提供各种服务和各种硬件产品的企业以及非企业化却已市场化的教育活动等。由于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所以也可以说,语言和语言产业是教育和教育产业的基础,语言教育产业本身就是教育产业的一部分,当然也是语言产业的一部分。语言是必须经过学习才能掌握的,因此,语言产业的业态支撑点是教育。语言产业尤其语言教育产业的发展以及语言产业链的延伸离不开教育产业的发展。

⑦“语言经济”比“语言产业”的外延要广,语言产业是语言经济活动的核心部分,但非全部,因为即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并非所有经济活动都在市场经济框架内,语言经济也是如此。语言经济与语言经济学当然密切相关,语言经济学本来就是把语言以及与语言相关的因素作为表征变量,用经济学的工具来测度语言产业的成本收益、语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语言的经济力。因此,可以认为语言产业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也是语言经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契合点。对语言产业的研究是语言经济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体现。

⑧西方许多国家的语言产业发展迅猛,比如,2008年欧盟语言产业营业总额达到84亿欧元,未来若干年将每年至少增长10%,语言产业因此列入若干最高增长产业之一,预计到2015年欧盟语言产业营业额将达165亿至200亿欧元。

⑨目前我国有总体的语言规划和一些语言战略措施,但还没有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语言经济战略或语言产业战略。笔者认为,应尽快统筹相关部门和组织有关领域的专家,制定国家层面的、宏观意义的、指导性的、有配套措施和政策的语言经济战略或语言产业战略。

《光明日报》(2012年03月02日)

【小题1】给第①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上下文解释其字义。
溯 字音:_________。 字义: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③段中的划线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3】细读第⑧段,简析其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小题4】阅读第⑥段,概述其中“语言产业”与“教育产业”的相互关系。
【小题5】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产业是语言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
B.作者用平实的语言阐述了语言产业的内涵。
C.本文论述了经济学视角下语言应怎样发展。
D.语言产业基本上决定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
【小题6】联系生活中语言经济或语言产业的具体实例,选取文中的某一观点发表评论。

5.材料作文(共1题)

7.
阅读下面材料,并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的轨迹有两种:直线和曲线。

直线,是两点间最短的距离,它快速到达目标,代表效率和成功,象征人生路途的平坦。曲线,在两点之间来回弯绕,它延迟到达目标,代表了失败和挫折,象征人生路途的曲折。

美学家威廉说:“美蕴藏于‘S’状曲线之内”。有人说:“人生是一条曲线,要靠我们来把它拉直。”

你对人生的直线与曲线有何看法?请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现代文阅读:(2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