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2198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24

1.选择题(共10题)

1.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课文《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都选自《左传》。
C.《汉书》是东汉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历史。《苏武牧羊》选自《汉书》。
D.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两种特质的文体。它允许采用除虚构以外的其他文学艺术手法,允许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心的结构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包身工》《王选的选择》都属于报告文学。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归就戮于秦,以寡君之志(逞强)②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③违蹇叔,以辱二三子(敬辞)④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之(经过)⑤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君何辱讨焉(满足)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单于(责备)
A.①③⑤B.②⑤⑥C.②③⑤D.②③④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A.孟尝君
B.遂以葬文公
C.缒而出,见秦伯
D.臣修身行数十年
4.
下列倒装句与例句倒装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A.夫晋,何厌之有?B.大王来何操?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D.匈奴使留在汉者
5.
下面各句与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王之蔽甚矣
A.此人力士
B.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
C.文倦于事,愦于忧
D.沛公安在?
6.
下面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寡人不敢先王之臣为臣
A.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与晋
B.左右皆笑之,
C.且吾不一眚掩大德
D.阙秦利晋,唯君图之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明日,徐公来,自以为不如。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8.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距关,毋内诸侯。
B.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C.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D.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9.
下面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且行千里,谁不知
A.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还也
B.孟尝君怪疾也,衣冠而见之
C.使将将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D.未报秦施,而伐其师,为死君乎?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所给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妻之我者。
A.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先生不,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者乎?
C.孟尝君其疾。
D.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2.句子默写(共1题)

11.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
(3)子曰:“君子喻于义,_______。”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
(7)所以遣将守关者,__________。
(8)范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王默然不应。

3.诗歌鉴赏(共1题)

12.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②溅溅:流水声。③社燕: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④尊,通“樽”,酒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小题2】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

4.文言文阅读(共2题)

13.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晋鄙不授公子兵,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之(看问、慰问)
B.臣从,老不能(合适)
C.至邺,魏王令代晋鄙(假托国君命令)
D.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路,引导)
【小题2】下列“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北救赵西却秦
A.士无贤不肖,皆谦礼交之
B.公子即合符,晋鄙不授公子兵
C.复请之,事必危矣
D.今吾且死,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小题3】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翻译: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这样)对国家有好处。
B.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翻译: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同公子一道(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
C.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
翻译:晋鄙是一个有威势的老将,往往不会听从我的命令,那就要杀掉他,因此才哭泣,哪里是怕死呢!
D.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翻译: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凭借这个给公子送行。
【小题4】课文《信陵君窃符救赵》一开始,就说“公子为人,仁而下士”,请在本段中概括出能体现信陵君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不受赏,不伐矣。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

注释:①随,随国。②封,大。③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秦伯使
A.言辞B.辞赋C.推辞D.告辞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夷狄求无厌   逮吴未定
B.秦哀公赋《无衣》之诗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申包胥秦师至楚   皆美于徐公
D.昭王复国,赏始于包胥   长驱到齐,晨求见
【小题3】根据文意,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小题4】和申包胥一样,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也在危急之时说服秦王,挽救了国家。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分条概括烛之武与申包胥游说方式的异同

5.名著阅读(共1题)

1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节选)

曹雪芹

贾政命贾珍在前引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进入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清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功业进益如何,只将些俗套来敷衍。宝玉亦料定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闻古人有云:‘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此处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之处,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莫若直书‘曲径通幽’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众人听了,都赞道:“是极!二世兄天赋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道:“不可谬奖。他年小,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于是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贾政笑道:“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说毕,看着宝玉,唬的宝玉忙垂了头。众客忙用话开释,又说道:“此处的匾该题四个字。”贾政笑问:“那四字?”一个道是“淇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是“睢园雅迹”。贾政道:“也俗。”贾珍笑道:“还是宝兄弟拟一个来。”贾政道:“他未曾作,先要议论人家的好歹,可见就是个轻薄人。”众客道:“议论的极是,其奈他何。”贾政忙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贾政摇头说道:“也未见长。”说毕,引众人出来。

一面走,一面说,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我们且进去歇息歇息。”说毕,方欲进篱门去,忽见路旁有一石碣,亦为留题之备。众人笑道:“更妙,更妙!此处若悬匾待题,则田舍家风一洗尽矣。立此一碣,又觉生色许多,非范石湖田家之咏不足以尽其妙。”贾政道:“诸公请题。”众人云:“方才世兄有云,‘编新不如述旧’,此处古人已道尽矣,莫若直书‘杏花村’妙极。”贾政听了,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众客都道:“是呀。如今虚的,便是什么字样好?”

大家想着,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便说道:“旧诗有云:‘红杏梢头挂酒旗’。如今莫若‘杏帘在望’四字。”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益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断喝:“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说着,引人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贾政心中自是欢喜,却瞅宝玉道:“此处如何?”众人见问,都忙悄悄的推宝玉,教他说好。宝玉不听人言,便应声道:“不及‘有凤来仪’多矣。”贾政听了道:“无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终是不读书之过!”宝玉忙答道:“老爷教训的固是,但古人常云‘天然’二字,不知何意?”

众人见宝玉牛心,都怪他呆痴不改。今见问“天然”二字,众人忙道:“哥儿别的都明白,为何连‘天然’不知?天然者,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宝玉道:“却又来!此处置一田庄,分明见得人力穿凿扭捏而成。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未及说完,贾政气的喝命:“叉出去!”刚出去,又喝命:“回来!”命再题一联:“若不通,一并打嘴!”宝玉只得念道: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贾政听了,摇头说:“更不好。”一面引人出来。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小题1】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 )
A.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
B.麝兰芳霭斜阳院  杜若香飘明月洲
C.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D.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兰
【小题2】小说多次描写贾政的“笑”,阅读相关内容,解说加点处“笑”所蕴含的不同意味。
【小题3】贾政率众人游览大观园,一见“潇湘馆”,众人都道:“好个所在!”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潇湘馆”是个怎样“好”的所在?曹雪芹如此描写“潇湘馆”的匠心何在?
【小题4】《红楼梦》第三回中写道:后人有《西江月》词批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节选部分众人“赞宝玉才情不凡”。请结合节选部分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宝玉这一人物的评价。

6.材料作文(共1题)

16.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无法搬动。”“成见”一词,多指对人或事物所抱的固执不变的看法。对于“成见”,你有什么样的思考、见解或主张?请就此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700字以上。

7.小作文(共1题)

17.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201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当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晚上,又举行了精彩纷呈的群众联欢活动。不可计数的国人或亲身参与、或在电视机前收看实况直播。请你描写一个你在国庆当天看到的最激动人心的场面。150字左右。
(2)《论语》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很多对话,如他与颜回、子路、子贡、宰予等人的交流。其中,有各异其趣的师生关系,各具特色的交流方式,孔子丰富的教育智慧,孔门弟子的多样风采……你对孔子与哪位弟子的交流印象最深刻?请写一段文字,描述这次交流过程。要求:符合原著内容,150字左右。
(3)如果你来到《红楼梦》中的贾府,你觉得你会遇见谁?他(她)在做什么?请你描述这个画面。要求:能够突显作品中一个人物的形象。150字左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0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小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