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②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②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④②⑤①③ | B.⑤②④①③ | C.③②①④⑤ | D.②⑤①④③ |
2.诗歌鉴赏- (共1题)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好事近
(金)赵可
密雪听窗知,午醉晚来初觉。人与胆瓶[注]梅蕊,共此时萧索。
倚窗闲看六花飞,风轻止还作。个里有诗谁会,满疏篱寒雀。
注:胆瓶:指花器。
【小题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词是怎样进行景物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好事近
(金)赵可
密雪听窗知,午醉晚来初觉。人与胆瓶[注]梅蕊,共此时萧索。
倚窗闲看六花飞,风轻止还作。个里有诗谁会,满疏篱寒雀。
注:胆瓶:指花器。
【小题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词是怎样进行景物描写的?请简要分析。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3.
文言文阅读
李暠(hào),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下列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5】(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
(2)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
李暠(hào),淮安王神通玄孙,清河王孝节孙也。暠少孤,事母甚谨。睿宗时,累转卫尉少卿。丁忧去职,在丧柴毁,家人密亲未尝窥其言笑。开元初授汝州刺史为政严简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往来微行州人不之觉其清慎如此。俄入授太常少卿,三迁黄门侍郎,兼太原尹,仍充太原已北诸军节度使。太原旧俗,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如是积年,土人号其地为“黄坑”。侧有饿狗千数,食死人肉,因侵害幼弱,远近患之,前后官吏不能禁止。暠到官,申明礼宪,期不再犯,发兵捕杀群狗,其风遂革。久之,转太常卿,旬日,拜工部尚书、东都留守。
开元二十一年正月,制曰:“继好之义,虽属边鄙;受命以出,必在亲贤。事欲重于当时,礼故崇于殊俗,选众之举,无出宗英。工部尚书李暠,体含柔嘉,识致明允,为公族之领袖,是朝廷之羽仪。金城公主既在蕃中,汉庭公卿非无专对,有怀于远,夫岂能忘,宜持节充入吐蕃使,准式发遣。”以国信物一万匹、私觌物二千匹,皆杂以五彩遣之。及还,金城公主上言,请以今年九月一日树碑于赤岭,定蕃、汉界。树碑之日,诏张守珪、李行袆与吐蕃使莽布支同往观焉。既而吐蕃遣其臣随汉使分往剑南及河西、碛西,历告边州曰:“两国和好,无相侵掠。”汉使告亦如之。以暠奉使称职,转吏部尚书。时吏部告身印与曹印文同,行用参杂,难以区分,暠奏请准司勋兵部印文例,加“官告”两字,至今行之。
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累封武都县伯,俄为太子少傅。病卒,年六十余,赠益州大都督。
——《旧唐书·李暠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入授太常少卿不久 |
B.远近患之生病 |
C.金城公主既在蕃中已经 |
D.赠益州大都督追封 |
A.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 /简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尤相笃 /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 /暠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
B.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 /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 /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
C.开元初授汝州刺史 /为政严简 /州境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 /州人不之觉 /其清慎如此 |
D.开元初 /授汝州刺史为政 /严简州境 /肃然与兄昇弟晕 /尤相笃睦昇 /等每月自东都省暠 /往来微行州 /人不之觉其清 /慎如此 |
A.“丁忧”是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就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一段时间。“丁,当也。”是遭逢、遇到的意思。“忧,居丧也。” |
B.“开元”是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属于干支纪年法,用天干(10位)地支(12位)组合来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之一。 |
C.“继好之义”是指继承唐代以来的和亲政策。和亲政策尽管有其局限性,但作为安边政策,为唐朝的稳定和繁荣起了较大的作用。 |
D.“告身”也称告身状,是委任官职的诏告公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发达的文官制度。“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 |
A.李暠作为人子,非常孝道,在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因居丧过哀而骨瘦如柴。 |
B.文章描写了李暠的兄弟每次从东都洛阳来探访他,来往之间,州中百姓都不知道,从而侧面描写了李暠的清廉谨慎。 |
C.唐玄宗认为出使吐蕃,本应选派皇室中才能杰出的人去。但李暠作为朝廷大臣的表率,出任使节时能独自随机应答,所以派其出使。 |
D.李暠出使吐蕃,与吐蕃约定将赤岭作为两国的边界,双方和好,互不侵掠,为唐王朝与吐蕃边境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 |
(1)有僧徒以习禅为业,及死不殓,但以尸送近郊以饲鸟兽。
(2)暠风仪秀整,所历皆以威重见称,朝廷称其有宰相之望。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草原上的河流
作者:刘庆帮
我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我只在电影、电视和画报上看见过草原之河,那些景象多是远景,或鸟瞰之景。在我的印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犹如在绿色的草原上随意挥舞的银绸,煞是漂亮动人。这样的印象,是别人经过加工后传递给我的,它不断提示着我对草原河流的向往。
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那里的主要河流有伊敏河、海拉尔河等。更多的是分布在草原各处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如同人体上的毛细血管,草原铺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流淌不息的支流。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想流到哪里都可以。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我刚要和它打一个招呼,说一声再见,它有些调皮似的,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它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
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由于河水的滋润,明水的衬托,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有羊群涉过水流,到洲子上吃草去了。白色的羊群对绿洲有所点化似的,使绿洲好像顿时变成了一幅生动的油画。
而南方的河流被高高的堤坝规约着,只能在固定的河道里流淌。洪水袭来,它一旦溃堤,就会造成灾难。草原是不怕的,草原随时敞开辽阔的胸怀,不管有多少水,它都可以接纳。水大的时候,顶多把草原淹没就是了。但水一退下去,草原很快就会恢复它绿的本色。绿色的草原上除了会增加一些水流,还会留下一些湖泊和众多的水泡子。从高处往下看,那些湖泊和水泡子宛如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明珠。
在一处坐落着被称为亚洲第一敖包的草原上,我见几个牧民坐在河边的草坡上喝酒,走过去和他们攀谈了几句。他们四个是一家人,父亲和儿子,婆婆和儿媳。在羊圈里剪羊毛告一段落,他们就带上羊肉和酒,坐在松软的草地上喝酒。他们没有带酒杯,就那么人嘴对着瓶嘴喝。他们四个都会喝,父亲喝一口,把酒瓶递给儿子;婆婆喝一口,把酒瓶递给儿媳。他们邀我也喝一点,我说谢谢,我们一会儿到蒙古包里去喝。我问他们河水深不深,能不能下水游泳?小伙子答话,说水不深,天热时可以到河里游一游。正说着,我看见三匹马从对岸走来,轻车熟路般地下到河里。马儿下到河里并不是都喝水,有的在河里走来走去,像是把河水当成了镜子,在对着“镜子”把自己的面容照一照。我又问他们,河里有没有鱼?小伙子说:鱼当然有,河里有鲫鱼、鲇鱼、鲤子,还有当地特有的老头儿鱼。老头儿鱼最好吃。那么,月光下的河流是什么样子呢?小伙子笑了,说月亮一出来,满河都是月亮,可以在漂满月亮的河边唱长调。
又来到一条小河边,我看见河两边的湿地上开着一簇簇白色的花朵。草原上的野花自然很多,数不胜数。红色的是萨日朗,紫色的是野苜蓿……。这种白色的花朵是什么花呢?我正要趋近观察一番,不对呀,花朵怎么会飞呢?再一看,原来不是花朵,是聚集在一起的蝴蝶。蝴蝶是乳白色,翅膀上长着黑色的条纹,一片蝴蝶至少有上百只。这么多蝴蝶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同行的朋友们纷纷做出猜测,有人说蝴蝶在开会,有人说蝴蝶在谈恋爱,还有人说蝴蝶在产卵。蝴蝶们不说话,它们旁若无人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我想和蝴蝶做一点游戏,往蝴蝶群中撩了一点水。水珠落在蝴蝶身上,蝴蝶像是有些吃惊,纷纷飞扬起来。一时间,纷飞的蝴蝶显得有些缭乱,水边犹如开满了长翅膀的白花。蝶纷纷,“花”纷纷,人也纷纷,朋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我拿什么升华它呢?我感到有些无能,甚至有些发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热泪盈眶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我终于找到和草原上的河流相对应的东西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忧伤的蒙古长调啊!长调的婉转对应河流的蜿蜒,长调的起伏对应河流的波浪,长调的悠远对应河流的不息,长调的颤音对应河流的浪花……我不知道是草原上的河流孕育了蒙古长调,还是蒙古长调升华了河流,反正从此之后,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动人情肠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E. 同行的朋友们纷纷做出猜测,这么多蝴蝶聚在一起干什么,这些描写呈现出朋友们的浅薄,通过对比,表现了我对草原上蝴蝶的欣赏、喜爱之情。
【小题2】作品在描写草原上的河流时,将其和南方河流进行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为什么以“我”的感慨和发现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4】作品的重心是草原上的河流,但是又用了很多笔墨写草原上的一家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草原上的河流
作者:刘庆帮
我多次看过大江、大海、大河,却一直没有看过草原上的河流。我只在电影、电视和画报上看见过草原之河,那些景象多是远景,或鸟瞰之景。在我的印象里,草原上的河流蜿蜒飘逸,犹如在绿色的草原上随意挥舞的银绸,煞是漂亮动人。这样的印象,是别人经过加工后传递给我的,它不断提示着我对草原河流的向往。
机会来了,夏天,我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终于见到了流淌在草原上的河流。那里的主要河流有伊敏河、海拉尔河等。更多的是分布在草原各处名不见经传的支流。如同人体上的毛细血管,草原铺展到哪里,哪里就有流淌不息的支流。与南方的河流相比,草原上的河流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自由。左手一指是河流,右手一指是河流,它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想流到哪里都可以。我看见一条河流,河面闪着鳞片样的光点,正淙淙地从眼前流过。我刚要和它打一个招呼,说一声再见,它有些调皮似的,绕一个弯子,又调头回来了。它仿佛眨着眼睛对我说:朋友,我没有走,我在这儿呢!
在河流臂弯环绕的地方,是一片片绿洲。由于河水的滋润,明水的衬托,绿洲上的草长得更茂盛,绿得更深沉。有羊群涉过水流,到洲子上吃草去了。白色的羊群对绿洲有所点化似的,使绿洲好像顿时变成了一幅生动的油画。
而南方的河流被高高的堤坝规约着,只能在固定的河道里流淌。洪水袭来,它一旦溃堤,就会造成灾难。草原是不怕的,草原随时敞开辽阔的胸怀,不管有多少水,它都可以接纳。水大的时候,顶多把草原淹没就是了。但水一退下去,草原很快就会恢复它绿的本色。绿色的草原上除了会增加一些水流,还会留下一些湖泊和众多的水泡子。从高处往下看,那些湖泊和水泡子宛如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明珠。
在一处坐落着被称为亚洲第一敖包的草原上,我见几个牧民坐在河边的草坡上喝酒,走过去和他们攀谈了几句。他们四个是一家人,父亲和儿子,婆婆和儿媳。在羊圈里剪羊毛告一段落,他们就带上羊肉和酒,坐在松软的草地上喝酒。他们没有带酒杯,就那么人嘴对着瓶嘴喝。他们四个都会喝,父亲喝一口,把酒瓶递给儿子;婆婆喝一口,把酒瓶递给儿媳。他们邀我也喝一点,我说谢谢,我们一会儿到蒙古包里去喝。我问他们河水深不深,能不能下水游泳?小伙子答话,说水不深,天热时可以到河里游一游。正说着,我看见三匹马从对岸走来,轻车熟路般地下到河里。马儿下到河里并不是都喝水,有的在河里走来走去,像是把河水当成了镜子,在对着“镜子”把自己的面容照一照。我又问他们,河里有没有鱼?小伙子说:鱼当然有,河里有鲫鱼、鲇鱼、鲤子,还有当地特有的老头儿鱼。老头儿鱼最好吃。那么,月光下的河流是什么样子呢?小伙子笑了,说月亮一出来,满河都是月亮,可以在漂满月亮的河边唱长调。
又来到一条小河边,我看见河两边的湿地上开着一簇簇白色的花朵。草原上的野花自然很多,数不胜数。红色的是萨日朗,紫色的是野苜蓿……。这种白色的花朵是什么花呢?我正要趋近观察一番,不对呀,花朵怎么会飞呢?再一看,原来不是花朵,是聚集在一起的蝴蝶。蝴蝶是乳白色,翅膀上长着黑色的条纹,一片蝴蝶至少有上百只。这么多蝴蝶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同行的朋友们纷纷做出猜测,有人说蝴蝶在开会,有人说蝴蝶在谈恋爱,还有人说蝴蝶在产卵。蝴蝶们不说话,它们旁若无人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我想和蝴蝶做一点游戏,往蝴蝶群中撩了一点水。水珠落在蝴蝶身上,蝴蝶像是有些吃惊,纷纷飞扬起来。一时间,纷飞的蝴蝶显得有些缭乱,水边犹如开满了长翅膀的白花。蝶纷纷,“花”纷纷,人也纷纷,朋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我该怎样描绘草原上的河流呢?我拿什么升华它呢?我感到有些无能,甚至有些发愁。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来到被誉为长调之乡的新巴尔虎左旗,听了蒙古长调歌手的演唱,感动得热泪盈眶之余,我才突然想到,有了,我终于找到和草原上的河流相对应的东西了,这就是悠远、自由、苍茫、忧伤的蒙古长调啊!长调的婉转对应河流的蜿蜒,长调的起伏对应河流的波浪,长调的悠远对应河流的不息,长调的颤音对应河流的浪花……我不知道是草原上的河流孕育了蒙古长调,还是蒙古长调升华了河流,反正从此之后,不管在哪里,只要一听到动人情肠的蒙古长调,我都会想起草原上的河流。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首段表现了“我”对草原上河流的向往,为下文写“我”亲见草原上的河流埋下伏笔。 |
B.文章首段突出了草原上的河流的美丽,而这种经过加工后的河流的印象又与“我”亲见的草原上的河流相互映衬。 |
C.文章说小伙子对草原河流里的鱼的种类非常熟悉,并且认为老头儿鱼最好吃,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牧民毫无节制地对草原的索取的不满。 |
D.“它们旁若无人似的,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草原上蝴蝶的自由自在,写出了草原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
【小题2】作品在描写草原上的河流时,将其和南方河流进行了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题3】作品为什么以“我”的感慨和发现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4】作品的重心是草原上的河流,但是又用了很多笔墨写草原上的一家人,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材料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