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子默写- (共1题)
(1)《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是“ , , , 。”
(2)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 , , , ”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志“ , 。”
2.文言文阅读- (共1题)
钟同,字世京,吉安永丰人。父复,宣德中进士及第。历官修撰,与刘球善。球上封事,约与俱,复妻劝止之。球诣复邸,邀偕行。复已他往,妻从屏间詈曰:“汝自上疏,何累他人为!”球出叹曰:“彼乃谋及妇人。”遂独上奏,竟死。居无何,复亦病死。妻深悔之,每哭辄曰:“早知尔,曷若与刘君偕死。”同幼闻母言,即感奋,思成父志。尝入吉安忠节祠,见所祀欧阳修、杨邦乂诸人,叹曰:“死不入此,非夫也。”
景泰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御史。怀献太子既薨,中外望复沂王于东宫。同与郎中章纶早朝,语及沂王,皆泣下,因与约疏请复储。五年五月,同因上疏论时政,遂及复储事,其略曰:
近得贼谍,言也先使侦京师及临清虚实,期初秋大举深入,直下河南。臣闻之不胜寒心,而庙堂大臣皆恬不介意。昔秦伐赵,诸侯自若,孔子顺独忧之,人皆以为狂。臣今者之言,何以异此。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
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臣窃以为上皇之子,即陛下之子。沂王天资厚重,足令宗社有托。伏望扩天地之量,敦友于之仁,蠲吉具仪,建复储位,实祖宗无疆之休。
疏入,帝不怿。下廷臣集议……左右言:事由同倡,帝乃封巨梃就狱中杖之,同竟死。时年三十二。
同之上疏也,策马出,马伏地不肯起。同叱曰:“吾不畏死,尔奚为者!”
马犹盘辟再四,乃行。同死,马长号数声亦死。
英宗复位,赠同大理左寺丞,录其子启为国子生,寻授咸宁知县。启请父遗骸归葬,诏给舟车路费。成化中,授次子越通政知事,给同妻罗氏月廪。寻赐同谥恭愍,从祀忠节祠,与球联位,竟如同初志。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
B.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
C.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
D.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
A.宣德、景泰都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如宣德炉,即明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景泰蓝,即明景泰年间盛行的工艺美术品。 |
B.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例如宋代的包拯(包公)就做过御史,他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著称。 |
C.古人对身故的描述,常见的就是“卒”,早亡一般用“殇”,帝后级别用“崩”,称诸侯或有爵位有封号的大员死去为“薨”。 |
D.庙堂:中国古代用来供奉死去的皇帝的地方叫太庙,太庙的殿堂就叫庙堂,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中的“庙堂”便是。 |
A.钟同的父亲钟复,死于病,而非死于谏,钟复的妻子对这事很后悔。钟同幼小时听到母亲说起这事就非常感奋,又受同乡人欧阳修、杨邦乂等人的影响,于是他决心要做个忠节之士。 |
B.怀献太子死后,朝廷内外都希望恢复沂王的储君身份。钟同与郎中章纶早朝时,谈及沂王,都流下了眼泪,于是一同上疏,直陈复储之事。 |
C.钟同冒死上疏,所骑的马伏在地上不肯走,钟同叱骂道:连我都不怕死,你还要怕什么呢!钟同死后,他的马长号数声也死了。 |
D.明英宗复位后,追赠钟同大理左寺丞的名号,录用他的儿子钟启为国子生,不久又外放到咸宁当知县。钟启请求将父亲的遗骸归葬老家,英宗下诏拨给舟车路费。 |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3.现代文阅读- (共3题)
“生民”政治的当代意义
姜志勇
“民”是国家构成的基本元素,也是政治制度建立的基础,一般来说,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是建立在不同的“民”之理论上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计的哲学王统治的国家是建立在把“民”分为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三个阶级且只有卫国者才能有政治权力的理论预设之上的。雅典城邦制度中“民”分为公民、自由人和奴隶,只有公民才是城邦的主人,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更为值得思考的是,“民”之理论的变化也是政治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和动力,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天赋人权、人是具有天赋权利的人等现代“民”之理论的形成,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变迁的重要特点也体现出“民”之理论的不断衍变,产生了包括国民、公民、新民、人民等表述“民”之不同内涵的词语,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家们都把“民”之理论的重新诠释和解读放在建构新的政治制度的突出位置。
儒家“生民”政治对于“民”的理解是“民”生于“天”,“君”立于“民”,“君”为民“用”,“君”“民”平等,但它又不同于自由主义对“民”的理解。自由主义理解的“民”是政治上平等、具有不可侵犯的天赋权利的“民”(公民)。“生民”对“民”的理解除了考虑政治上的平等之外,还关注经济问题。在西方契约论中,政治上平等的人不论穷富都一致欣然签订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契约,而在“生民”政治中,国家诞生时就具有保障弱势群体生存的重要职责。在这个意义上,“生民”相较“公民”来说其涵义更丰富,在“生民”的理论基础上会更容易建立福利制度。“生民”政治的涵义包含“生民之道”,儒家的“生民之道”在关注弱势群体生活上类似西方的福利政策,都要求通过政府干预来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福利政策面临保守主义的激烈批评,弗里德曼认为“福利计划会减少自由,一个社会把平等放在自由之上,其结果是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诺齐克认为“国家在最初产生时所履行的保护功能是唯一能被证明其合理性的功能,任何扩大政府职能的企图都会侵犯个人权利”。保守主义者对福利政策的批评主要是其对自由的侵犯,这种自由是拥有财产的权利和自由,因为保障穷人的福利必然要向富人征税,而这是启蒙时期的契约论所没有规定的,无论是霍布斯、洛克还是卢梭,其契约论都是平等的人签订契约,这些平等的人是政治上平等的,没有考虑经济上的不平等。这就为今天福利政策的提出留下了理论上的难题。加之福利政策的实施在现实中所造成的一些问题,例如新的特权阶层的出现、财政负担加重、人们对政府的依赖增强等,使得保守主义者拥有更多批判的理由。相对于西方的契约论,“生民”政治的理论预设了“生民之道”,保障民生是政府的天生职责,也是“生民”政治自身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实施“生民之道”不需要像新自由主义者那样去寻找理论支持。当然,相对于“公民”在理论研究上的深刻及现实涵义拓展方面的丰富,关于“生民”的研究要粗糙得多,但这不能掩盖“生民”这种“民”观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即使在和“公民”理论比较时也依然存在。
以上对“生民”理论的分析促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生民”因其具有独特政治涵义而在后来的历史中逐渐被遗忘。因为这种“民”是和大一统的国家专制制度不相应的,但在21世纪的当代,封建专制制度早已被革除,在维护民权、实行民主、保障民生成为时代要求的情况下,重新重视、研究“生民”政治,是否能对中国今后的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有所启发、助益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且从以上分析来看,“生民”因其是中国儒家本有的概念,对它的研究也能为民主与儒家思想的相接、相通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
(选自《被遗忘的政治理想——儒家“生民”政治思想研究》,有删改)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是以“民”为基本元素构成的,国家的不同政治制度都是以不同的关于“民”的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
B.“民”之理论的变化可以带来政治制度的变迁,现代“民”之理论的形成就是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
C.自由主义对“民”的理解只考虑政治上的平等,“生民”对“民”的理解除了考虑政治上的平等外,还关注经济问题。 |
D.保守主义者批判福利政策的理由是其实施造成了诸如新的特权阶层的出现、财政负担加重、人们对政府的依赖增强等问题。 |
A.柏拉图认为“民”分为普通人、兵士和卫国者三个阶级,且只有卫国者才能有政治权力,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哲学王统治的国家。 |
B.中国近现代“民”之理论的不断衍变,产生了包括国民、公民、新民、人民等表述“民”之不同内涵的词语,这在政治制度变迁中都有体现。 |
C.在“生民”政治中,国家不但要求政治上平等的人不论穷富都要承认财产权不可侵犯,而且在其诞生时就具有保障弱势群体生存的重要职责。 |
D.启蒙时期的契约论都只考虑到人在政治上的平等,并没有考虑到现实中人在经济上的不平等,这就给保守主义者批判福利政策提供了依据。 |
A.儒家“生民”政治作为一种政治思想,认为“民”生于“天”,其内涵包括君民平等、施政为民等方面的内容,这与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解高度一致。 |
B.基于对“民”之理论与政治制度的密切关系的认识,中国近现代的思想家们都把“民”之理论的重新诠释和解读放在建构新的政治制度的突出位置。 |
C.因为“生民”政治的理论本身就认为保障民生是政府的天职,所以在此基础上建立福利制度,不需要像新自由主义者那样去寻找理论支持。 |
D.为促进我国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在维护民权、实行民主、保障民生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我们应大力加强“生民”政治的研究。 |
水的模样
王 溱
他快得像阵风。
车龙再密,总能透风吧。他用眼计算着,斜插,摆尾,急刹,逼得后边的泥头车一个跳脚,还没听那司机骂娘,他已抢在黄灯最后一秒越线,飞驰而去。对,飞驰,必须飞驰,下一个红灯还有八秒就变红。这不算什么,在一个快如风的人眼里,满街的车子都像蠕动的蜗牛,避开还不容易,就连高压线上的那只麻雀一秒钟扇了32次翅膀,他都能数清楚。
全上海的出租车司机都羡慕他有这技能,多拉一趟,下盒快餐就能心安理得地加个鸡蛋。但鸡蛋只能慰藉肚子,慰藉不了情感,于是他报名参加了相亲,还是那种最高效的“三分钟相亲”。
三分钟能聊什么?他设想的是,用一分钟背出自己的基本情况,问她愿不愿意做自己的女朋友,给女孩一分钟考虑,剩下的时间交换联系方式,很充裕。
可他刚背完第一段,女孩就打断他了。
女孩说,我是周庄人,刚来上海工作。
嗯,他看了一下表。
女孩说,我们那很多水,我喜欢坐在小舟上,手指轻轻抚过水面。
嗯,他又看了一下表。
女孩又说,你看你看,那水的模样。
水有模样吗?他随口问。
当然有,水的模样俏着呢!
垂柳略一撩拨,水就羞答答地泛起涟漪,摇晃着满身青砖绿瓦的倒影。桥楼上的灯笼,晃来晃去化成一团,爬上水娇羞的脸……
女孩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无奈地把眼睛从手表上移开,却瞅见女孩脸上也有一团红,那水的模样,正在她脸上缓缓流淌开来。
他怔住了,竟忘了看表,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喊着换人时,他才意思到远未聊到正题。接下来的几轮女孩都差不多,问完他房子车子月薪多少就不吭声了。离开时他狠狠地一踩油门,呸,白瞎了十分之一箱油。
可刚开出不久他说发现不对劲了。
周庄女孩脸上的水,一直在他眼前荡漾着,荡漾着,死死拖慢他的速度。就在刚才,他竟被一辆小奥拓抢了道!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笨泥头车矫健了起来,交通灯也成了急性子,他的车从骏马一下成了骡子,身后的喇叭震天。
他窜进公厕,把水龙头开得哗啦啦,可脑子里全都是水缓缓流淌的模样,怎么也快不起来。
问题严重了,这就是恋爱的感觉?他决定找回那女孩。可联系方式呢?跟婚介公司打听来的电话是空号。他当机立断买了票,去周庄!
几小时之后,他已坐在了周庄的一艘小船上,穿过两岸的香樟,听着橹声悠然,还有两岸传来的吴侬软语。他一动也不动,死死盯着树上一只燕子,当确认自己无法数清它扇了几次翅膀时,他一掐大腿,他真的陷入了爱情。
船突然停了下来,原来前方有船在掉头,挡了大半的路。他脑里迅速规划了十几个可以绕开它继续行走的方案,可碎花袄船娘却扔下木橹,大声唱起小曲来。小曲悠然婉转,女孩脸上的水又开始在他脑中荡漾起来,倒影中有树,有楼,还有呈钥匙状的双桥。
到周庄找一个水一样的女孩,太难了,不是因为少,而是因为每一个都是。可他并不死心,每周都要休一天假到周庄寻找,他甚至大张旗鼓在他的车上喷上“寻找周庄那个水做的女孩”,还不小心被记者搬上报纸的一角。
有人说他痴情,有人说他炒作,他都不在乎。不时会有出租车嘲弄地超到他前面,呼啸而去,他也不在乎。他车里永远只播放着吴语小调,塞车的时候他就开始向乘客描述水的模样,慢慢地周庄的水就在他车里泛起涟漪。坐他车的人嘴角都微微翘起,不自觉就调整了坐的姿势。据说他成了服务行业先进工作者,戴了大红花。
他的这些情况,我原本也不会知道的,毕竟当初面对面也就三分钟。可偏偏多年以后,一次鬼使神差的机会,我竟从网上搜到了当初那则报道。这事我是既忐忑又兴奋,在上海打工这些年,第一次感觉自己是个主角。可已经迟了,他早就娶了一个水做的周庄女子,工作日她陪他在上海,如风;周末他陪她在周庄,似水。
后来我又“偶然”坐过他的出租车,听他侃了一路水的模样,满车厢咕嘟冒泡。
他说,他相亲时遇到过一个很特别的周庄女孩。他还说,女孩的脸是水做的,流淌着周庄的安详。
我使劲捏自己的脸,哗哗掉下一堆干粉。
直到下车,他也没认出我来。
(选自《小小说时代》2015年第3期)
【小题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就连高压线上的那只麻雀一秒钟扇了32次翅膀,他都能数清楚。”这一细节描写主要是为了展示麻雀翅膀扇动得快,突出出租车司机的眼力好。 |
B.相亲时,“看了一下表”“又看了一下表”“把眼睛从手表上移开”“竟忘了看表”,四次描写完整地表现了出租车司机从焦躁到无奈,再到失望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
C.“工作日她陪他在上海,如风;周末他陪她在周庄,似水。”用两个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工作在上海、休息在周庄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
D.小说的情节发展可谓环环相扣,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高效相亲却出乎设想、寻找不到女孩却巧成先进,多年打工已淡忘却鬼使神差又搜到,这些都在意料之外;三分钟相亲难成,茫茫人海难找,“偶然”坐车难认,这些又在情理之中。 |
【小题2】“跟婚介公司打听来的电话是空号。”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题3】“这事我是既忐忑又兴奋”,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小题4】本文标题“水的模样”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风华绝代钱钟书
有外国记者曾说,“来到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见见钱钟书”。简直把钱钟书看作了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其实如果没有《围城》,也许多数人并不知道钱钟书。他文风恣意幽默,作品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立即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使不少同学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到清华后的志愿是:横扫清华。
孔庆茂的《钱钟书传》中曾写到他在清华学习的一则趣事:同学中一位叫许振德的男生爱上了一位漂亮女生,在课堂上就不住地向女生暗送秋波,钱钟书本来上课就不听讲,他把许的眼睛向不同方向观看的眼神变化都画了下来,题为《许眼变化图》,没等下课就把画传递给其他同学,一时在班上传为笑谈。
【甲】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可称得上幽默大师的,除了鲁迅、梁实秋、老舍之外,就要推钱钟书了。《围城》的幽默更是中国现代小说中首屈一指的。如: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像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甚至在《谈艺录》、《管锥编》等纯学术著作中也充满了机趣与幽默。
1991年,全国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要拍钱钟书,被他婉拒了,别人告诉他将要酬谢他钱,他淡淡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乙】
钱钟书狂得直率、自然、可爱。其实,人们往往忽视了钱钟书性格中很重要的另一面,那就是谦虚、谨慎,并不以自己的博学才华而故步自封,沾沾自喜,他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格,尤其在学问上。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皇皇巨著,可谓尽善尽美了,但他并不满意,并不引以自豪自傲。他说他对《谈艺录》“壮悔滋深”,对《围城》“不很满意”,对《宋诗选注》“实在很不满意,想付之一炬”,因此他对这些既成著作不厌其烦地修正、补订,自我完善。他对自己著作中每个字句,每一条中、外引文都要逐处地查找核对,从不轻易放过,人们很难在他的书中挑出错误来,戏称之为“文正公”,他却自谦为“文改公”。
钱钟书65岁做《管锥编》,72岁出版《管锥编增订》,而年近八十又做《管锥编增订》之二,以如此之高龄对自己功业垂成的巨著作如此缜密繁琐的订补,且旁征博引涉及中西,仅引文就包括中、英、德、法、拉丁等数种语言。其治学精神着实让人感动且叹服,似在学界未有第二人。
钱钟书的性格很独特,他有一般才子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有一般才子不具备的童心,然而面对一系列相继而来的风雨,他的童心不得不跟着变得苍老,虽然他的才气仍不减当年,但他的热情与欲望却在逐年递减,钱钟书一度开始沉默。在许多年间,他开始由创作走向研究,他决定整天闭门自守,什么地方也不去了,终日沉入自己的学问事业,用半辈子寒窗的寂寞,默默地为世界文化奉献着自己的智慧。
也许正是由于当年的《围城》和后来的《管锥编》,他不幸成为神话或靶子。迄今为止,钱钟书被学界关注评论的历史已经有六十多年了。许多中外著名人士都对钱钟书作了极高评价,称之为“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也有一些人认为,钱钟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应该给他过高的评价。一位博士生曾发表《我看钱钟书》一文,声称:“在钱钟书身上体现着中国现当代学人的根本欠缺:缺乏体系性建构的能力。”表示要给钱钟书“上课”。
无论别人如何褒贬,钱钟书却等闲视之,保持着一个智者的淡定平和。
【相关链接】
①1933年钱钟书从清华外文系毕业,校长亲自告诉他要破格录取他留校,希望他进研究院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光彩,可他一口拒绝道: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其率真狂傲可见一斑。
②钱钟书,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后改名钟书。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学贯中西,主要学术著作有《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篇》《七缀集》等,主要文学作品有《围城》《人兽鬼》《写在人生边上》等,主要译著有《〈***诗词〉英译本》等。1998年12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钱钟书学贯中西,一生笔耕不辍,著作颇丰,既是著名学者,又是著名作家,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深受人们敬仰,被外国人看作中国文化的奇迹与象征。 |
B.作者在文中写钱钟书婉拒全国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的事件,主要是为了突出钱钟书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
C.从写作的结果上看,钱钟书的书中很难挑出错误,所以人们称他为“文正公”,而从写作的过程上看,他的著作是在不厌其烦地修改中写成的,所以他自谦为“文改公”。 |
D.钱钟书凭借他的优秀著作奠定了崇高的文学和学术地位,蜚声海内外。本文不落窠臼,另辟蹊径,从解读钱钟书精神特质的角度着笔,突显了“钱钟书作品和人品风华绝代”的主题。 |
【小题2】“也许正是由于当年的《围城》和后来的《管锥编》,他不幸成为神话或靶子”中,为什么说“他不幸成为神话或靶子”?
【小题3】【相关链接】①是从原文抽取出来的一段,将它还原到文中,你认为应放在【甲】处还是【乙】处?为什么?
【小题4】钱钟书独特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概括并简要分析
4.语言表达- (共2题)
-
【1】题量占比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