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钟同,字世京,吉安永丰人。父复,宣德中进士及第。历官修撰,与刘球善。球上封事,约与俱,复妻劝止之。球诣复邸,邀偕行。复已他往,妻从屏间詈曰:“汝自上疏,何累他人为!”球出叹曰:“彼乃谋及妇人。”遂独上奏,竟死。居无何,复亦病死。妻深悔之,每哭辄曰:“早知尔,曷若与刘君偕死。”同幼闻母言,即感奋,思成父志。尝入吉安忠节祠,见所祀欧阳修、杨邦乂诸人,叹曰:“死不入此,非夫也。”
景泰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御史。怀献太子既薨,中外望复沂王于东宫。同与郎中章纶早朝,语及沂王,皆泣下,因与约疏请复储。五年五月,同因上疏论时政,遂及复储事,其略曰:
近得贼谍,言也先使侦京师及临清虚实,期初秋大举深入,直下河南。臣闻之不胜寒心,而庙堂大臣皆恬不介意。昔秦伐赵,诸侯自若,孔子顺独忧之,人皆以为狂。臣今者之言,何以异此。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
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臣窃以为上皇之子,即陛下之子。沂王天资厚重,足令宗社有托。伏望扩天地之量,敦友于之仁,蠲吉具仪,建复储位,实祖宗无疆之休。
疏入,帝不怿。下廷臣集议……左右言:事由同倡,帝乃封巨梃就狱中杖之,同竟死。时年三十二。
同之上疏也,策马出,马伏地不肯起。同叱曰:“吾不畏死,尔奚为者!”
马犹盘辟再四,乃行。同死,马长号数声亦死。
英宗复位,赠同大理左寺丞,录其子启为国子生,寻授咸宁知县。启请父遗骸归葬,诏给舟车路费。成化中,授次子越通政知事,给同妻罗氏月廪。寻赐同谥恭愍,从祀忠节祠,与球联位,竟如同初志。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B.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C.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D.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景泰都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如宣德炉,即明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景泰蓝,即明景泰年间盛行的工艺美术品。
B.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例如宋代的包拯(包公)就做过御史,他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著称。
C.古人对身故的描述,常见的就是“卒”,早亡一般用“殇”,帝后级别用“崩”,称诸侯或有爵位有封号的大员死去为“​薨”。
D.庙堂:中国古代用来供奉死去的皇帝的地方叫太庙,太庙的殿堂就叫庙堂,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中的“庙堂”便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同的父亲钟复,死于病,而非死于谏,钟复的妻子对这事很后悔。钟同幼小时听到母亲说起这事就非常感奋,又受同乡人欧阳修、杨邦乂等人的影响,于是他决心要做个忠节之士。
B.怀献太子死后,朝廷内外都希望恢复沂王的储君身份。钟同与郎中章纶早朝时,谈及沂王,都流下了眼泪,于是一同上疏,直陈复储之事。
C.钟同冒死上疏,所骑的马伏在地上不肯走,钟同叱骂道:连我都不怕死,你还要怕什么呢!钟同死后,他的马长号数声也死了。
D.明英宗复位后,追赠钟同大理左寺丞的名号,录用他的儿子钟启为国子生,不久又外放到咸宁当知县。钟启请求将父亲的遗骸归葬老家,英宗下诏拨给舟车路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21 05:14: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繇年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劫质。繇篡取以归,由是显名。举孝廉,为郎中,除下邑长。时郡守以贵戚托之,遂弃官去。州辟部济南,济南相中常侍子,贪秽不循,繇奏免之。平原陶丘洪荐繇,欲令举茂才。刺吏曰:“前年举公山,奈何复举正礼乎?”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会辟司空掾,除侍御史,不就。避乱淮浦,诏书以为扬州刺史。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术图为僭逆,攻没诸郡县。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以景、贲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于是术乃自置扬州刺史,与景、贲并力攻英、能等,岁余不下。汉命加繇为牧,振武将军,众数万人。孙策东渡,破英、能等。繇奔丹徒,遂泝江南保豫章,驻彭泽。笮融先至。杀太守朱皓,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后策西伐江夏,还过豫章,收载繇丧,善遇其家。繇长子基,字敬舆。年十四,尽礼,故吏馈饷,皆无所受。姿容美好,孙权爱敬之。权为骠骑将军,辟东曹掾,拜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权为吴王,迁基大农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权大署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徙郎中令。权称尊号,改为光禄勋,分平尚书事,年四十九卒。后权为子霸纳基女,赐第一区,四时宠赐,与全、张比。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刘繇传》)

注:①大农:即大司农,官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
B.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
C.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
D.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本是君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沿置。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后世以侍郎、郎中为各部要职。
B.茂才,又作茂材,是汉代的另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讳而改为茂才。
C.居丧制度包括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尊亲死后,在家守丧,尽量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酌情减少娱乐和应酬,表示哀悼之情。
D.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有四种,即尊号(徽号)、谧号、庙号、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繇年少勇武,胆识兼备。十九岁时,他成功救出被强盗劫持为人质的叔父,因此扬名。
B.刘繇不畏权贵,执法不阿。他迁任下邑县长时,拒绝权贵的请托,弃职逃离。任济南部丞时发现权贵之子贪赃枉法,于是上奏免除权贵之子官职。
C.刘繇不惧失败,不懈努力。他进军攻伐笮融,被笮融打败,再次召集人马,将笮融打败,并成功杀死了败逃的笮融。
D.刘繇家业兴旺,后嗣发达。特别是他的儿子刘基,资质仪容都好,又能直言进谏,孙权对他非常喜爱敬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辟司空掾,除侍御史,不就。避乱淮浦,诏书以为扬州刺史。
(2)后策西伐江夏,还过豫章,收载繇丧,善遇其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史建瑭传
史建瑭,雁门人也。其父敬思为九府都督,从晋王入关破黄巢,复京师,击秦宗权于陈州,尝将骑兵为先锋。
建瑭少事军中为裨校,自晋降丁会,与梁相距于潞州,建瑭已为晋兵先锋。梁兵数为建瑭所杀,相戒常避史先锋。梁遣王景仁攻赵,晋军救赵,建瑭以先锋兵出井陉,战于柏乡。梁军为方阵,分其兵为二:汴、宋之军居左,魏、滑之军居右。周德威击其左,建瑭击其右,梁军皆走,遂大败之。以功加检校左仆射。
天祐九年,晋攻燕,燕王刘守光乞师于梁,梁太祖自将击赵,围枣强、蓨县。是时晋精兵皆北攻燕,独符存审与建瑭以三千骑屯赵州。梁军已破枣强,存审扼下博桥。建瑭分其麾下五百骑为五队:一之衡水,一之南宫,一之信都,一之阜城,而自将其一,约各取梁刍牧者十人会下博。至暮,擒梁兵数十,皆杀之,各留其一人,纵使逸去,告之曰:“晋王军且大至。”明日,建瑭率百骑为梁旗帜,杂其刍牧者,暮叩梁营,杀其守门卒,纵火大呼,斩击数十百人。而梁刍牧者所出,各遇晋兵,有所亡失,其纵而不杀者,归而皆言晋军且至。梁太祖夜拔营去,蓨县人追击之,梁军弃其辎重铠甲不可胜计。梁太祖方病,由是增剧。而晋军以故得并力以收燕者,二人之力也。后从庄宗入魏博,败刘于故元城,累以功历贝、相二州刺史。
十八年,晋军讨张文礼于镇州,建瑭以先锋兵下赵州,执其刺史王。兵傅镇州,建瑭攻其城门,中流矢卒,年四十二。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建瑭作战骁勇,他的父亲史敬思参加过破黄巢、复京师、击秦宗权等战役,曾率领骑兵部队担任过先锋。
B.史建瑭在梁、晋战争中担任先锋,杀死很多梁兵,梁兵相互告诫要躲开他。他与周德威联合作战,打败过王景仁统帅的梁军。
C.天祐九年,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史建瑭分兵五路迎敌,活捉数十名梁兵,并把他们全部杀掉,只有一人逃走。
D.晋军攻打张文礼时,史建瑭率领先锋部队攻下赵州,俘获刺史王。攻打镇州时,史建瑭被流矢射中,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摘自《史记·留侯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B.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C.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D.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贾竖”,与“竖子”“鲰生”同为秦汉时骂人之语,此为对“屠者子”——屠夫的贱称。
B.子房,为张良之字,古时称人,直接称名不礼貌,即使贵为天子的刘邦,也称张良之字。
C.“崩”。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皇后和宠妃死叫“薨”。
D.《史记》是开创纪传体撰写史书,一般帝王用本纪,项羽不是帝王,列入世家,《鸿门宴》选自《项羽世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忠君护主。沛公时兴兵从之,汉王时献计画策,高祖时不邀功自傲,自始至终追随刘邦,护卫大汉天下。
B.张良为人精明。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不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败蛲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激流勇退。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忼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有删改)

(注)①绛侯: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苑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C.坐:“常同席坐”中的“坐”与我们现在的坐姿是相同的,但是“箕踞”的坐姿则是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如“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D.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和朋友,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其改正错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盎认为绛侯是通常说的忠臣,而不是国家重臣,因为国家的重臣能与主上祸福与共,存亡一体,而当时绛侯虽掌握兵权却不能匡扶挽救国家。
B.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是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常常暗中陷害袁盎,袁盎对他很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所以只是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C.一次,孝文帝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D.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指出周勃的过错,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对他有怨气,但在周勃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
(2)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桂芳,字子实,新建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有崔鉴者,年十三,忿父妾凌母,手刃之。桂芳为著论拟赦。尚书闻渊曰:“此董仲舒《春秋》断狱,柳子厚《复雠议》也。鉴遂得宥。及渊入吏部欲任以言职会闻继母病遽请归留之不可起补礼部历迁扬州知府御倭有功迁俸一级巡抚福建父丧归起故官两广总督张臬以非军旅才被劾罢,改桂芳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两广群盗连岁为患,潮州旧倭屯据邹塘。桂芳先讨倭。以降贼伍端为前驱,官军继进,一日夜克三巢。帝深嘉之。降贼王西桥、吴平已抚复叛。西桥掠东莞,桂芳擒斩之,进讨平。平初据南澳,为戚继光所败,奔饶平凤凰山,掠民舟出海。桂芳檄安南万宁宣抚司进剿,遣汤克宽以舟师会之,夹击平。乘风纵火,平军死无算。隆庆初,以疾乞归。万历三年冬,即家起故官,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明年春,桂芳以淮、扬洪潦奔流,惟云梯关一径入海,致海涌横沙,河流泛溢,而高、宝诸州县所在受灾,请益开草湾及老黄河故道以广入海之路,修筑高邮东西二堤以蓄湖水。未几,草湾河工告成。是年秋,河决,给事中刘铉疏议漕河,语侵桂芳。桂芳疏辩曰:“草湾之开,以高、宝水患冲啮,疏以拯之,非能使上游亦不复涨也。”因请罢。御史邵陛言:“诸臣以河涨归咎草湾,阻任事气,乞策励桂芳,益底厥绩,而诘责河臣傅希挚旷职。”从之。其明年,命桂芳兼理河漕。六年正月,诏进工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居职如故。未逾月,卒。寻以高邮湖堤成,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渊入史部/欲任以言职/会闻继母病/遽请归/留之不可/起补礼部/历迁扬州知府/御倭有功/迁奉一级/巡抚福建/父丧归/起故官/
B.及渊入吏部/欲任以言职/会闻继母病遽/请归/留之不可/起补礼部/历迁扬州知府/御倭有功/迁奉一级/巡抚福建/父丧归/起故官/
C.及渊入吏部/欲任以言职/会闻继母病/遽请归/留之不可/起补礼部历迁/扬州知府御倭有功/迁奉一级/巡抚福建/父丧归/起故官/
D.及渊入吏部/欲任以言职/会闻继母病遽/请归/留之不可/起补礼部历迁/扬州知府御倭有功/迁奉一级/巡抚福建/父丧归/起故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中国封建工朝纪年用的一个年号。年号始于汉,后传至东南亚,至今仍有沿用。
B.进土,一般指封建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进士的第一名又常被人称为“状元”。
C.《春秋》,儒家五经之一,相传山孔子编著,因寓褒贬于史实,成就了它的“微言大义”。
D.漕运,古代政府将各地所征收的粮食等财物经水路运往首都或指定地的一项经济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桂芳不拘成法,深明大义。他做刑部主事时,少年崔鉴怒杀父妾,他为崔鉴撰文打算宽赦其罪行,尚书闻渊对此表示赞扬,崔鉴于是得到了豁免。
B.吴桂芳抗倭平乱,善用谋略。两广盗贼众多,他任用降贼为前锋,官兵随后,很快克敌三巢;后平叛时,又采用左右夹击和火攻的战术,杀敌无数。
C.吴桂芳因势利导,治水有方。淮扬一带洪水成灾,他建议借助云梯关一径入海的优势,增开草湾并疏通老黄河旧道,加速洪水人海,并建议筑堤蓄水。
D.吴桂芳疏辩请罢,仍守旧职。黄河决堤,有人乘机疏议漕河,他上疏辩解,并以辞职来证明自己,最后,在御史的支持下,朝廷让他继续管理河漕事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桂芳檄安南万宁宣抚司进剿,遣汤克宽以舟师会之,夹击平。
(2)草湾之开,以高、宝水患冲啮,疏以拯之,非能使上游亦不复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