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于7月11日在浙江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造成华东多数地区强降雨天气。 |
B.“切实落实这一纲领性文件”,***高瞻远瞩,“将上海合作组织真正打造成地区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
C.卢沟桥给人们上的第一课大概就是重归浩瀚的岁月长河。是的,以眼看世界,世界很小;以“心”看世界,世界很大。 |
D.在英国电影《鱼缸》结束的时候,人们大都会关心,走过了一段迷乱而孤独的青春之旅的米娅,离开小镇后,会有怎样的新生活? |
2.句子默写- (共1题)
(1)《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 。
(2)《诗经•卫风•氓》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诗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3.现代文阅读- (共3题)
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究竟应该怎样?这两句话实在难回答得很,我们若是不能回答这两句话,糊糊涂涂过了一生,岂不是太无意思吗?自古以来,说明这个道理的人也算不少,大概有数种:第一是宗教家,像那佛教家说:世界本来是个幻象,人生本来无生;“真如”①本性为“无明”②所迷,才现出一切生灭幻象;一旦“无明”灭,一切生灭幻象都没有了,还有什么世界,还有什么人生呢?又像那耶稣教说:人类本是上帝用土造成的,死后仍旧变为泥土;那生在世上信从上帝的,灵魂升天;不信上帝的,便魂归地狱,永无超生的希望。第二是哲学家,像那孔、孟一流人物,专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大道德家、大政治家,为人生最大的目的。又像那老、庄的意见,以为万事万物都应当顺应自然;人生知足,便可常乐,万万不可强求。又像那墨翟主张牺牲自己,利益他人为人生义务。又像那杨朱主张尊重自己的意志,不必对他人讲什么道德。又像那德国人尼采也是主张尊重个人的意志,发挥个人的天才,成为一个大艺术家、大事业家,被叫作寻常人以上的“超人”,才算是人生目的;什么仁义道德,都是骗人的说法。第三是科学家,科学家说人类也是自然界一种物质,没有什么灵魂;生存的时候,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死后物质分散,另变一种作用,没有联续的记忆和知觉。
这些人所说的道理,各个不同。人生在世,究竟为的什么?应该怎样呢?我想佛教家所说的话,未免太迂阔。个人的生灭,虽然是幻象,世界人生之全体,能说不是真实存在吗?人生“真如”性中,何以忽然有“无明”呢?既然有了“无明”,众生的 “无明”,何以忽然都能灭尽呢?“无明”既然不灭,一切生灭现象,何以能免呢?一切生灭现象既不能免,吾人人生在世,便要想想究竟为的什么,应该怎样才是。耶教所说,更是凭空捏造,不能证实的了。上帝能造人类,上帝是何物所造呢?上帝有无,既不能证实;那耶教的人生观,便完全不足相信了。孔、孟所说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算是人生一种行为和事业,不能包括人生全体的真义。吾人若是专门牺牲自己,利益他人,乃是为他人而生,不是为自己而生,决非个人生存的根本理由。墨子的思想,也未免太偏了。杨朱和尼采的主张,虽然说破了人生的真相,但照此极端做去,这组织复杂的文明社会,又如何行得过去呢?人生一世,安命知足,事事听其自然,不去强求,自然是快活得很。但是这种快活的幸福,高等动物反不如下等动物,文明社会反不如野蛮社会;我们中国人受了老、庄的教训,所以退化到这等地步。科学家说人死没有灵魂,生时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这几句话倒难以驳他。但是我们个人虽是必死的,全民族是不容易死的。全人类更是不容易死的了。全民族全人类所创的文明事业,留在世界上,写在历史上,传到后代。这不是我们死后联续的记忆和知觉吗?
照这样看起来,我们现在时代的人所见人生真义,可以明白了。我敢说道:“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后来的个人也能够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
(摘自陈独秀《人生的真义》,有删改)
[注] ①真如:佛教术语,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②无明:“烦恼”之别称,指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状态。
【小题1】
A.我们应该思考人生的真义,不能糊糊涂涂地虚度一生。 |
B.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人对人生真义的看法各不相同。 |
C.所有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都没有准确回答人生真义。 |
D.人生要造成幸福,享受幸福,传递后人以至延续无穷。 |
A.佛教家认为世界和人生都是虚幻的,人的生灭只是“真如”本性为“无明”所迷产生的幻象。 |
B.孔、孟认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的真义,人要为自己而生,更应为他人而生。 |
C.尼采主张人不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尊重自我意志,发挥个人的才能,努力使自己成为“超人”。 |
D.科学家将人类视作一种物质,生死只是物质形态变化,苦乐善恶都由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 |
A.宗教家认为世界是个幻象,人生生灭无常。应顺从上帝。作者不赞同这一观点,认为这话太迂阔。 |
B.相比较孔孟、老庄、墨子、杨朱、尼采,作者对老庄、杨朱和尼采的否定明显超过对孔孟与墨子。 |
C.科学家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物质,没有灵魂,既没有上帝,也没有来世,因而也不存在人生真义。 |
D.作者分析了宗教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对人生的看法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归纳出自己的观点。 |
真正的“好”教师重“深教”而不唯“浅教”。
所谓“浅教”,唯重堆砌知识的形态,条块分割,外在于“人”:最令人痛心者,莫过于轻视甚或无视本应自如驾驭知识的强劲思想力。复制了大量弥散着书香的“知识”却不知其何以如是,何以用之。更心安理得于丢失开启未来世界的“金钥匙’—____ (质疑/置疑)批判、独立评论和逻辑演绎。这就从本源上断开了重构新世界知识形态的可能。梁启超先生早在“五·四”之前即_____(犀利/锋利)批判传统教育“偏于记性”、忽略悟性,至今不失为针砭时弊的教育箴言。而“浅教”的对立面是“深教”,它以培育学生强大的逻辑理性、严谨思辩和超越性创造力为根本宗旨,以 ____(叫醒/唤醒)个人沉睡的“问题意识”、养成植根自由思维、独立人格之上的评论能力为终极境界;换言之,卓越教育所视之为“贵者”,并非复制传统知识的机械“记性”,而是创生无尽真知和新知的珍贵思想力及其相辅相成的表达力。一切传统都会悄然老去,唯有茂盛的创造之树与时长青;一切知识都会暗然凋落,唯有成长的思想力和表达力才会孕育丰硕的创造之果。
【小题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劲(jìn)逻辑演绎 | B.悄然老去(qiǎo)暗然凋落 |
C.箴(zhēn)言相辅相成 | D.针砭(biǎn)严谨思辩 |
A.质疑锋利叫醒 | B.质疑犀利唤醒 |
C.置疑犀利唤醒 | D.置疑锋利叫醒 |
A.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
B.自古以来,西藏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家园,各族儿女休戚与共,为开发建设这片美丽而神秘的雪域高原做出了巨大贡献。 |
C.武汉首义广场菊花展盛装开展,30余种秋菊或变身动物形状,或摆出“神七”造型,争奇斗艳。市民们意兴阑珊地徜徉在花海之中,尽情享受秋季难得的视觉大宴。 |
D.梁文道毫不客气地批评说,目前中国大部分文化节目都老态龙钟,使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失去了年轻人这一广大的受众群体。 |
老街
柳萌
①这是一条老街。
②我这里说的老街,其实不见得真的老,比起这座城市的年龄,这条街还算是年轻的。我之所以把它称为老街,只是因为这条街与我的往昔经历有关,如今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对于我来说自然是老了。就如同每每说起同街居住的人,总要加上个老字,即“老街坊”“老邻居”,似乎这样才够亲切才够人情味儿。我对于这条街,亦是如此。
③这条街不长,最长不过两三百米;这条街不宽,最宽不过六七米。这条街很普通,没有豪门重宅。这条街的房舍,一水儿的灰色砖房;这条街的院落,都有树木花草。这样的街道在这座城市,过去有好多好多,如今却是很少见了,它们正随着城市改造,渐渐地被拆除消失,这条街的命运也是如此。正像人跟人一样,相处得久了就有感情,老居民们对这条街,同样都是难舍难分,明知道拆迁后的住房,比现在居住的老房子要好,可是在搬往周转房时,许多人还是一步一回头,尤其是那些上点岁数的人,走时还悄悄地抹眼泪呢,好像这一走就再也不回来似的了。人们说:“故土难离啊,走个半年一载,心里也还是老想着老惦记着。”
④想着什么惦记着什么呢?没有人说。不过也无须说。因为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这里有自己度过的时光,这里有自己过去的生活,无论是喜是忧是爱是恨,都留下过温馨的气氛,只要想一想就觉得很舒心。老房拆除新房即将建起,这就意味着,往昔生活从此结束,未来日子从此开始,想想心里真的不是滋味儿。别的什么就不去说了,就是那家家的开门关门声,今后再也听不到了,就很让人有点儿怀念。
⑤每天早晨谁家去买早点,谁家大人去上班,谁家孩子去上学,开自家大门时若被邻居听到,准有人问候一声“早啊,您哪”,这时的心情,就像清新空气吸进胸腔,觉得特别清爽畅快。晚上回来开自家大门,如果有邻居偶尔碰到,同样会有人说声:“回来啦,您哪”,这一天的劳累就会消解,如同刚洗过热水澡,别提浑身多么轻松了。尤其让人难以忘怀的是,早些年购买冬储大白菜的情景,只要一想起来就心里热乎。几场瑟瑟的秋风过后,大白菜成车地拉来了,一堆一堆地码放在街上,整条街都弥漫着泥土芳香。街坊们排队依次购买,过完秤就再也不分彼此了,他为她送回家,她为他抱上车,仿佛整个街道就是一家人。
⑥这就是老街的风情,这就是老街的习惯。
⑦后来一年到头都有新鲜菜蔬上市,冬天再无需储存大白菜了,人们自然会感到由衷地高兴。只是一想到当年一起买菜的快乐,总还是多多少少有些眷恋呢。老人们回忆说,那会儿多热闹啊,就像过春节似的,全街道的老老少少,都走出来买大白菜,趁排队时说说话,别提多么亲热了。孩子们回忆说,那会儿真开心啊,在白菜堆中间来回窜,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儿,就是这样渐渐窜大的,后来有的上学有的工作,偶然相遇说起这些往事,别提多么惬意了。
⑧这条老街宛如悠悠水流,即使河道被拆除了改向了,它依然还会在人们记忆的河上,托着思绪的风帆向前流淌……
⑨然而,这条老街对于我,恐怕还不止是这些,除了人人共有的东西,还有我个人的命运,跟这条老街也有关联。我的最初的欢乐,我的后来的厄运,这条老街看得清清楚楚,只是它沉默不语,用最大的克制和忍耐,分担我的痛苦和怨愤。这时它不再光是一条街道,它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记载着普通人的生死欢忧,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它,就如同掀翻陈旧的书页,过去那段荒唐残酷的岁月,就会重新呈现在眼前。对于这条老街的感激,立刻从我的心底升腾起来,化成一柱神圣的香火,供奉在崇高的祭坛。
⑩如今这条老街被拆除了,往日的风情,往日的情份,还会不会保存住呢?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还比较清楚,那就是我对老街的记忆,永远也不会轻易地消失,即使它盖成崭新的楼房,人们静悄悄地独自上楼下楼,再听不到门的开关声,再听不到亲切的问候,我好像都不会介意和在乎。只要老街的位置不被移走,它在我的心目中就风采依旧,绝不会因模样改变扯断缘分纽带。我和老街的情感早就融合在了一起,我对老街的思念总是那么刻骨铭心。
⑪老街啊,我的老街。
(选自《2004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删改)
【小题1】文章回忆了早年购买冬储大白菜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小题2】请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作者对老街有哪些难忘的怀念?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小题4】有人说“拆迁,有太多的记忆被抹去”。本文我的老街记忆被抹去了吗?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语言表达- (共2题)
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我们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才能把握人生前进的方向,才能顺利地穿越迷雾,抵达人生的彼岸。苏轼找到了,他虽困窘却旷达超脱,“一蓑烟雨任平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