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加以改造,________。
①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②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③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④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⑤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对尚存的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保存,并根据新的情势加以改造,________。
①有助于共同体的维护与重建
②不仅能重构农民的意义与价值系统
③而且还能增加村庄社区的黏合能力
④建设与农民现实生活相匹配的乡村新文化
⑤消减他们因社会急剧变迁而产生的“拔根”感
A.④②⑤③① | B.③①⑤②④ | C.②①③⑤④ | D.①⑤③④② |
2.诗歌鉴赏- (共1题)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小题1】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小题1】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分三点简要分析。
3.现代文阅读- (共3题)
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当代环境伦理学是一个富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学科,形成了多种理论模式和学说。这些模式、学说既包括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即浅环境论,也包括非人类中心主义即深环境论,还有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方面与深环境论中的环境整体主义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更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的责任,以及一定社会中人类行为的环境道德规范。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采取了一种整合的态度。它汲取了生命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等非人类中心主义关于“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的思想,承认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内在价值,但又不把内在价值仅归于自然自身,而提高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这样,由于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那么,不仅是人类,还有自然,都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整体价值观的基础上,承认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承认人类在这个统一整体中占有的“道德代理人”和环境管理者的地位。这样,就避免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实践中所带来的困难,使之更具有适用性。
在共同承认自然的固有价值和人类的实践能动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的整体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是一个有机整体,生命系统表现为网络格局。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从物种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到生物圈层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任何生物都有内在的目的性,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在整体生态关系中实现其自然的善。因此,任何生物和自然都拥有其自身的固有价值(固有价值是一种实体为获得自身的善而独立于人类评价者目的的价值)。生物和自然所拥有的固有价值应当使它们享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关怀,成为道德顾客。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把道德共同体从人扩大到“人——自然”系统,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类扩大到生物和自然。与此同时,由于只有人类才具有实践的能动性,才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才能进行道德选择和做出道德决定,所以只有人是道德的主体。作为道德代理人的人类,应当珍惜和爱护生物和自然,承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价值。因此,人类具有自觉维护生物和自然的责任。
【小题1】(小题1)以下对“深环境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小题2)(小题2)下列说法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内容的一项是()
【小题3】(小题3)(小题3)对“人类应承担起自然的道德代理人的责任”的意义的解说,最全面的一项是()
当代环境伦理学是一个富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新学科,形成了多种理论模式和学说。这些模式、学说既包括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即浅环境论,也包括非人类中心主义即深环境论,还有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方面与深环境论中的环境整体主义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更承认人类对自然的保护作用和道德代理人的责任,以及一定社会中人类行为的环境道德规范。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对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采取了一种整合的态度。它汲取了生命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等非人类中心主义关于“生物/生态具有内在价值”的思想,承认自然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内在价值,但又不把内在价值仅归于自然自身,而提高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这样,由于人类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那么,不仅是人类,还有自然,都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整体价值观的基础上,承认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承认人类在这个统一整体中占有的“道德代理人”和环境管理者的地位。这样,就避免了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实践中所带来的困难,使之更具有适用性。
在共同承认自然的固有价值和人类的实践能动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人与自然的整体价值观是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和系统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是一个有机整体,生命系统表现为网络格局。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从物种层次、生态系统层次到生物圈层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任何生物都有内在的目的性,都以其各自的方式在整体生态关系中实现其自然的善。因此,任何生物和自然都拥有其自身的固有价值(固有价值是一种实体为获得自身的善而独立于人类评价者目的的价值)。生物和自然所拥有的固有价值应当使它们享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关怀,成为道德顾客。可持续发展伦理观把道德共同体从人扩大到“人——自然”系统,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类扩大到生物和自然。与此同时,由于只有人类才具有实践的能动性,才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才能进行道德选择和做出道德决定,所以只有人是道德的主体。作为道德代理人的人类,应当珍惜和爱护生物和自然,承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价值。因此,人类具有自觉维护生物和自然的责任。
【小题1】(小题1)以下对“深环境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归于自然本身,它强调人类的“道德代理人” 的责任。 |
B.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自然与人同样处于道德主体地位。 |
C.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内在价值,这种价值应归于自然本身,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
D.深环境论认为自然具有工具价值,这种价值来自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性质,人类是环境的管理者。 |
A.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整体价值观,承认自然既有工具价值,也有内在价值。 |
B.认为自然的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都应该归于自然自身。 |
C.生物和自然应当享有道德地位并获得道德关怀,成为道德顾客,人类应珍惜、爱护生物和自然。 |
D.承认人类所特有的“能动作用”,人类是道德主体,是自然和生物的道德代理人,是环境管理者。 |
A.自然拥有自身固有的价值,是道德的顾客,应该得到人类的道德关怀。 |
B.自然是道德顾客,享有道德地位和道德关怀,人类应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 |
C.人类应当珍惜、爱护自然,承认自然作为一种实体而拥的自身在自然状中持续存在的价值。 |
D.自然拥有自身的固有价值,应享有道德地位,获得道德关怀,只有人类才是道德的主体,有自觉维护自然的责任。 |
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25分)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推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小题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推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
B.马里诺说影子是有独立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
C.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
D.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
E.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
【小题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王元化①二三事
姚芳藻
王元化先生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联合晚报》文艺副刊“夕拾”的主编。谈起他从事新闻工作的这一段生活,他却说,他当年是被迫进《联合晚报》的。
王先生以前从来没同我们谈起过那一段不太愉快的往事。原来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地下文委宣传组负责文艺工作时,因为在杂志上用“函雨”这个笔名发表了一篇题目叫《舅爷爷》的短篇小说,就遭到老文委书记的指责:“为什么写童年时代的东西?为什么不为政治服务?”他与胡风的联系更被上纲上线为“政治问题”。个别谈话不够,还发动党员群众整他。可是《舅爷爷》把一个质朴的老人和天真的孩子之间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是一篇优秀小说,文章一发表,就受到几位作家的注意,魏金枝撰文介绍,以群在《文哨》上加以推荐,师陀主持的苏联电台文艺节目中也全文播送了。一直到八十年代,冯亦代还在文章里对《舅爷爷》推崇备至。其实,这些作家当时他都认识的,但他们从来也不知道函雨原来就是王元化。至于与胡风联系问题,更是没来由的罪名。年少气盛的王先生当然大不以为然,他据理力争,而结果是靠边站。既然在文艺圈落荒,不如去新闻界栖身,他是不得已才提出进《联合晚报》工作的。“这是我的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他讲得很风趣。一开始我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句反话,但细细玩味,觉得其中奥妙无穷,因为显然讲自己光彩,就意味着别人不光彩,而王先生是决不愿意去触他那位老上级的心境的。
他接替姚溱,担任了“夕拾”的主编。初进报界,对编辑程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姚溱不仅坐在他的身边,帮着他编了一个星期,而且在知道他经济困难后,把整个月的工资全都给了他。谈起姚溱这位新来的文委书记对他的帮助,他充满了感激之情。当时的报纸,副刊版面天天有,编辑是唱独脚戏。缺稿是常有的事。一个时期里,姚溱天天问他版面情况,缺多少,姚溱就补多少,王先生说他真佩服姚溱有这样的本领。
其实,他后来也有了这套本领了。我记得在《联合晚报》不大的编辑室里,总编辑、总主笔、各版编辑、采访主任、资料员、校对、会计……近二十来人济济一堂。长途电话叫喊声、记者说话声、报纸撕裂声、算盘滴嗒声……乱哄哄好不热闹。而王先生总是弓着背坐在那里,默默地写着什么。“夕拾”上一篇篇锋利的杂文,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我后来也能缺多少补多少了。”他说,“《丑》就是我听记者讲了美国兵杀害三轮车夫案件中,检查官怎样威胁证人的事而马上写出来的。新闻工作使我能够了解时代,直接对现实发言。我很喜欢新闻工作。”
孰知过不了几天,“夕拾”主编一下又变成了冯亦代。原来是《丑》惹下了祸事,这位检察官恼羞成怒,对《联合晚报》提出起诉。
王先生从事新闻工作是被迫的,研究《文心雕龙》当然更是被迫的了:被胡风问题牵连上了以后,他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在这种情况下,只好让自己沉到故纸堆里去。
他在大学里念的是经济系,却一直热衷于文学,当大学教授的父亲便专门请了清华大学汪鸾翔先生在家里教他《文心雕龙》,这使他对《文新雕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王先生在研究刘勰的创作论时,不仅贯穿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采取了中西文学比较的方法,大大开拓了研究视野,也为《文心雕龙》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1962年,我在文艺刊物上看到他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真是又惊又喜。在那极左思潮当道的日子里,一个被打入黑籍的作家,竟能以他自己的名字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简直是一个奇迹。如果他的研究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决不会被刊出的,而同样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个赏识他的权威人物的支持,任何一个刊物的编辑也是不敢刊用的。果然,权威人物是有的,他就是周扬。当时支持他的,不仅周扬一人,还有郭绍虞、夏衍、张光年等。而1962年,正是许多人见着他退避三舍的年代,这就是他对那些默默的支持,为什么始终感念不忘的原因了。
但《<文心雕龙>创作论》的书稿还是随着作家的命运而历尽坎坷。“文革”中被抄;粉碎了“四人帮”后拿去一家理论刊物上发表时,却又连遭批判,有些责难更是上纲上线,穿靴戴帽,以势压人。
“你们不是好朋友吗?”我很诧异,王先生提到的那些文艺理论家我都是认识的,而且在编纂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他和他们的亲密无间的合作。
“是的,那是以后的事,胡风问题平反了,而他们的观点也在变,这样,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平静地说。
真是一点也没想到,在他们这些好朋友之间,还曾有过那么一些不愉快的回忆。认识王先生65年,却有着那么多不知道的事。
(选自2008年11月3日《文汇报》,有改动)
(注释)①王元化(1920年11月30日-2008年5月9日):我国著名思想家、学者、文艺理论家。与钱钟书齐名,这两位学界泰斗素有“北钱南王”的称号。
【小题1】关于对选文“那一段不太愉快的往事”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小题2】文中说:“1962年,我在文艺刊物上看到他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真是又惊又喜。”那么作者“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小题3】读完全文,你认为王元化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特点?请概括。
【小题4】王元化在晚年常说的一句话是:“为学不作媚时语”,其实这一点在本文中也有表述,请探究本文是如何体现王元化“为学不作媚时语”的。
王元化①二三事
姚芳藻
王元化先生是上世纪四十年代《联合晚报》文艺副刊“夕拾”的主编。谈起他从事新闻工作的这一段生活,他却说,他当年是被迫进《联合晚报》的。
王先生以前从来没同我们谈起过那一段不太愉快的往事。原来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地下文委宣传组负责文艺工作时,因为在杂志上用“函雨”这个笔名发表了一篇题目叫《舅爷爷》的短篇小说,就遭到老文委书记的指责:“为什么写童年时代的东西?为什么不为政治服务?”他与胡风的联系更被上纲上线为“政治问题”。个别谈话不够,还发动党员群众整他。可是《舅爷爷》把一个质朴的老人和天真的孩子之间的感情写得细致入微,是一篇优秀小说,文章一发表,就受到几位作家的注意,魏金枝撰文介绍,以群在《文哨》上加以推荐,师陀主持的苏联电台文艺节目中也全文播送了。一直到八十年代,冯亦代还在文章里对《舅爷爷》推崇备至。其实,这些作家当时他都认识的,但他们从来也不知道函雨原来就是王元化。至于与胡风联系问题,更是没来由的罪名。年少气盛的王先生当然大不以为然,他据理力争,而结果是靠边站。既然在文艺圈落荒,不如去新闻界栖身,他是不得已才提出进《联合晚报》工作的。“这是我的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他讲得很风趣。一开始我以为这只不过是一句反话,但细细玩味,觉得其中奥妙无穷,因为显然讲自己光彩,就意味着别人不光彩,而王先生是决不愿意去触他那位老上级的心境的。
他接替姚溱,担任了“夕拾”的主编。初进报界,对编辑程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姚溱不仅坐在他的身边,帮着他编了一个星期,而且在知道他经济困难后,把整个月的工资全都给了他。谈起姚溱这位新来的文委书记对他的帮助,他充满了感激之情。当时的报纸,副刊版面天天有,编辑是唱独脚戏。缺稿是常有的事。一个时期里,姚溱天天问他版面情况,缺多少,姚溱就补多少,王先生说他真佩服姚溱有这样的本领。
其实,他后来也有了这套本领了。我记得在《联合晚报》不大的编辑室里,总编辑、总主笔、各版编辑、采访主任、资料员、校对、会计……近二十来人济济一堂。长途电话叫喊声、记者说话声、报纸撕裂声、算盘滴嗒声……乱哄哄好不热闹。而王先生总是弓着背坐在那里,默默地写着什么。“夕拾”上一篇篇锋利的杂文,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我后来也能缺多少补多少了。”他说,“《丑》就是我听记者讲了美国兵杀害三轮车夫案件中,检查官怎样威胁证人的事而马上写出来的。新闻工作使我能够了解时代,直接对现实发言。我很喜欢新闻工作。”
孰知过不了几天,“夕拾”主编一下又变成了冯亦代。原来是《丑》惹下了祸事,这位检察官恼羞成怒,对《联合晚报》提出起诉。
王先生从事新闻工作是被迫的,研究《文心雕龙》当然更是被迫的了:被胡风问题牵连上了以后,他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在这种情况下,只好让自己沉到故纸堆里去。
他在大学里念的是经济系,却一直热衷于文学,当大学教授的父亲便专门请了清华大学汪鸾翔先生在家里教他《文心雕龙》,这使他对《文新雕龙》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王先生在研究刘勰的创作论时,不仅贯穿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采取了中西文学比较的方法,大大开拓了研究视野,也为《文心雕龙》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1962年,我在文艺刊物上看到他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真是又惊又喜。在那极左思潮当道的日子里,一个被打入黑籍的作家,竟能以他自己的名字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简直是一个奇迹。如果他的研究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决不会被刊出的,而同样重要的是,如果没有一个赏识他的权威人物的支持,任何一个刊物的编辑也是不敢刊用的。果然,权威人物是有的,他就是周扬。当时支持他的,不仅周扬一人,还有郭绍虞、夏衍、张光年等。而1962年,正是许多人见着他退避三舍的年代,这就是他对那些默默的支持,为什么始终感念不忘的原因了。
但《<文心雕龙>创作论》的书稿还是随着作家的命运而历尽坎坷。“文革”中被抄;粉碎了“四人帮”后拿去一家理论刊物上发表时,却又连遭批判,有些责难更是上纲上线,穿靴戴帽,以势压人。
“你们不是好朋友吗?”我很诧异,王先生提到的那些文艺理论家我都是认识的,而且在编纂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他和他们的亲密无间的合作。
“是的,那是以后的事,胡风问题平反了,而他们的观点也在变,这样,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平静地说。
真是一点也没想到,在他们这些好朋友之间,还曾有过那么一些不愉快的回忆。认识王先生65年,却有着那么多不知道的事。
(选自2008年11月3日《文汇报》,有改动)
(注释)①王元化(1920年11月30日-2008年5月9日):我国著名思想家、学者、文艺理论家。与钱钟书齐名,这两位学界泰斗素有“北钱南王”的称号。
【小题1】关于对选文“那一段不太愉快的往事”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舅爷爷》这篇小说尽管描写细致人微,受到几位作家的关注,一些作家给予介绍和推荐,但王元化却仍为此遭到不公正对待。 B王元化开始任《联合晚报?夕拾》主编时,得到了姚溱的帮助,使他在这一段“不太愉快的”经历中,感受到了人情的温暖。 | B.当时的领导认为王元化擅自发表作品,没有做好政治工作,严厉批评了他,他最终不得不离开文艺圈,进入新闻界。 |
C.王元化认为新闻工作使他能够了解时代,直接对现实发言。正因为他很喜欢新闻工作,所以主动要求到《联合晚报》工作。 | D.因为发表《丑》这篇反映现实、揭露丑恶的作品,触怒了当时的检察官,王元化又不得不离开了刚来不久的《联合晚报》。 |
【小题3】读完全文,你认为王元化先生具有怎样的人格特点?请概括。
【小题4】王元化在晚年常说的一句话是:“为学不作媚时语”,其实这一点在本文中也有表述,请探究本文是如何体现王元化“为学不作媚时语”的。
4.材料作文- (共1题)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人居住的是钢筋水泥构筑的都市丛林,楼上楼下形同陌路;古人居住的是瓦房小巷,端个碗能尝百家饭;今人驾着轿车风驰电掣地行驶在“十面霾伏”的高速路上;古人驾着马车优哉游哉地欣赏着水墨江南;今人主张的是想笑就笑、想唱就唱的奔放情怀;古人钟情的是欲语还休、无语凝噎的含蓄之美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让我们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感慨。
材料中的内容,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5.语言表达- (共2题)
8.
仿照画线的语句,再续写两个语句,使之构成排比,表达一定的理趣。(4分)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 ;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 。
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 ;
只要明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材料作文:(1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