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1211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1

1.综合题(共3题)

1.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D____________。
(2)B区的主要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分布于________区(填字母)。
(4)荒漠化最严重的是________区(填字母)。
(5)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
(6)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2.
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_________,B________;省会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 ,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
3.
读德国鲁尔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将合适的工业部门填入空格内的序号旁,完成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地域部门联系框图。

(3)鲁尔区综合整治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改造____________工业、______________工业,发展____________产业和____________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单选题(共19题)

4.
读我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属于(  )
①海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珠江流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下列有关甲、乙两河流域分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B.是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C.是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D.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5.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活动以及开发历史差异显著,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危害程度也不同,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B.黄土高原是我国地势最为平坦的高原
C.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东,乌鞘岭以西,秦岭以北,长城以南D.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面被厚厚的黄土所覆盖
【小题2】下列关于黄土特性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黄土一般呈灰黄色,以粉砂颗粒为主B.垂直节理发育
C.土质疏松,有层理D.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
6.
读下面材料,回答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

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 (  )
A.水能开发利用程度低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7.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径流量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小题2】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区域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为基础
8.
下图中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最丰富的资源为(  )
A.油气B.煤炭C.铁、铝D.稀土金属
【小题2】在采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
9.
有关农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采集和狩猎的果实和动物
B.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
C.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比较活跃
D.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出现在欧洲
10.
有关采集和狩猎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
B.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很少受地理环境影响
C.人类的生息比较活跃
D.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较强
11.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国著名工业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小题2】鲁尔区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该工业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便利B.煤炭资源丰富
C.铁矿资源丰富D.水资源丰富
12.
读下图,回答下题。

导致图示区域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
④世界性钢铁过剩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3.
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
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14.

   由于发展先后的差异,我国东西部发展具有巨大的互补性,东部沿海“腾笼换鸟”与中西部“筑巢引凤”两出大戏的帷幕几乎同时拉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良禽择木而栖”,河南能够吸引浙江产业转入的因素是(  )
①劳动力成本
②土地价格
③科技力量
④资源条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小题2】“腾笼换鸟”对中西部省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草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有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小题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16.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小B.地势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逐渐增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
【小题2】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含量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17.
在对我国西部一些地区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 )
A.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
B.对陆地、天空和地下可以直接拍摄图片
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
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
18.
遥感的特点是(  )
①探测范围大 ②获取资料快 ③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④获取信息量大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
导致东北地区农业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自然灾害频繁
②人口激增
③高强度的农林生产导致土地不合理利用
④机械化水平低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
下列不属于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部分的是( )
A.空间部分
B.用户设备部分
C.地面监控系统
D.传感器
21.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条独立的外流河B.是密西西比河的一条支流
C.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D.注入五大湖
【小题2】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暖温带地区,气候温暖如春B.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C.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D.春秋季节降水多,冬夏季节降水少
22.

   地理环境对民居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许多地方的民居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据此完成各题。
【小题1】日本传统的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成的,原因是( )
A.日本资源贫乏,缺少水泥
B.日本多木材,且质地优良
C.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D.日本气温较低,便于防寒
【小题2】我国台湾兰屿岛上居民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米处,屋顶用茅草或铁皮覆盖,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该房子的建设主要是为了( )
A.防地震B.省建材
C.防台风D.防冬寒

3.选择题(共3题)

23.

謹庠序之教,{#blank#}1{#/blank#},{#blank#}2{#/blank#}。(《齐桓晋文之事》)

24.图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25.图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