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D____________。
(2)B区的主要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分布于________区(填字母)。
(4)荒漠化最严重的是________区(填字母)。
(5)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
(6)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1)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D____________。
(2)B区的主要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分布于________区(填字母)。
(4)荒漠化最严重的是________区(填字母)。
(5)A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___。
(6)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合?
2.
读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_________,B________;省会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 ,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山脉:A_________,B________;省会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2)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 ,水土流失是形成这一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
3.
读德国鲁尔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将合适的工业部门填入空格内的序号旁,完成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地域部门联系框图。

(3)鲁尔区综合整治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改造____________工业、______________工业,发展____________产业和____________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将合适的工业部门填入空格内的序号旁,完成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地域部门联系框图。

(3)鲁尔区综合整治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改造____________工业、______________工业,发展____________产业和____________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单选题- (共19题)
4.
读我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属于( )
①海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珠江流域
【小题2】下列有关甲、乙两河流域分界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属于( )
①海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珠江流域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 B.是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
C.是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 D.是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
5.
【小题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关于黄土特性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活动以及开发历史差异显著,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危害程度也不同,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 B.黄土高原是我国地势最为平坦的高原 |
C.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东,乌鞘岭以西,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 D.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面被厚厚的黄土所覆盖 |
A.黄土一般呈灰黄色,以粉砂颗粒为主 | B.垂直节理发育 |
C.土质疏松,有层理 | D.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 |
6.
读下面材料,回答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
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 ( )A.水能开发利用程度低 |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
7.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下列关于三大自然区区域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小题1】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 |
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
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D.河流径流量变化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变化 |
D.三大自然区存在的内部差异均以热量为基础 |
8.
下图中所示省区是我国著名的能源基地。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最丰富的资源为( )
【小题2】在采矿时要大量剥离表土,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这主要说明了( )

【小题1】图示区域最丰富的资源为( )
A.油气 | B.煤炭 | C.铁、铝 | D.稀土金属 |
A.自然资源具有分布的规律性 | B.自然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
C.自然资源具有联系的整体性 | D.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立性 |
9.
有关农业社会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采集和狩猎的果实和动物 |
B.人类的主要生活来源是栽培的作物和驯化的禽畜 |
C.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比较活跃 |
D.世界最早的农业文明出现在欧洲 |
10.
有关采集和狩猎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 |
B.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很少受地理环境影响 |
C.人类的生息比较活跃 |
D.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程度较强 |
11.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某国著名工业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鲁尔区被誉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该工业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小题1】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区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 | B.多瑙河航运便利,可直通海洋 |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 | 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
A.交通便利 | B.煤炭资源丰富 |
C.铁矿资源丰富 | D.水资源丰富 |
13.
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小题2】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
B.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
C.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 |
D.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
14.
【小题1】“良禽择木而栖”,河南能够吸引浙江产业转入的因素是( )
①劳动力成本
②土地价格
③科技力量
④资源条件
【小题2】“腾笼换鸟”对中西部省区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由于发展先后的差异,我国东西部发展具有巨大的互补性,东部沿海“腾笼换鸟”与中西部“筑巢引凤”两出大戏的帷幕几乎同时拉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良禽择木而栖”,河南能够吸引浙江产业转入的因素是( )
①劳动力成本
②土地价格
③科技力量
④资源条件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5.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小题2】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小题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草地荒草地 |
C.混交林地油松有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16.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题2】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
【小题1】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 B.地势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
C.人类活动逐渐增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 |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含量高 |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
17.
在对我国西部一些地区进行科考时,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其优点主要是( )
A.能为科学家提供准确精密的三维坐标 |
B.对陆地、天空和地下可以直接拍摄图片 |
C.服务过程有定时、间断性特点 |
D.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随时读取各种信息资料 |
21.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2】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小题1】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条独立的外流河 | B.是密西西比河的一条支流 |
C.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 | D.注入五大湖 |
A.属于暖温带地区,气候温暖如春 | B.属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
C.夏秋季节降水多,冬春季节降水少 | D.春秋季节降水多,冬夏季节降水少 |
22.
【小题1】日本传统的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成的,原因是( )
【小题2】我国台湾兰屿岛上居民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2米处,屋顶用茅草或铁皮覆盖,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该房子的建设主要是为了( )
地理环境对民居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许多地方的民居对地理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据此完成各题。【小题1】日本传统的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成的,原因是( )
A.日本资源贫乏,缺少水泥 |
B.日本多木材,且质地优良 |
C.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
D.日本气温较低,便于防寒 |
A.防地震 | B.省建材 |
C.防台风 | D.防冬寒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