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1003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

1.选择题(共14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苹果”与“谷歌”你更看好谁?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倒觉得谷歌在人工智能上更加自出心裁一些。
B.他的思绪一反既往,往事历历在目,不知不觉中,他竟已泪流满面。
C.初春,正是春游的好时节,不少游客都去动物园看动物们在草地上奔腾打闹,感受繁花嫩叶的春天。
D.我站在高山之巅,看到山路九曲连环,蜿蜒而上,不禁心潮澎湃。
2.
选出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C.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著名作家格非的《春尽江南》将视角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主体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而叙述所覆盖的时间跨度则长达二十年左右。
B.“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既是对领导干部的谆谆教诲,又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殷切希望,也是衡量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一个标准。
C.通过对传统产业与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深度融合,更多的文创形态和文创产品涌现出来,从而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归属感和文明自信心。
D.政府应沿着法治化和市场化的路径,既要抓好措施落实和政策“悬空”,又要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建立起新型政商关系,让“鼓励民间投资”落到实处。
4.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日前登门拜访阁下,未遇,十分遗憾,如有空,请惠临寒舍一叙。
B.凡在本店购物满二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欢迎光临。
C.竭诚欢迎广大客户和厂商惠顾,愿与国内外客户携手共进,共铸辉煌。
D.蒙先生惠允,本报首家摘要发表先生大作,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因为刘禹锡的乌衣巷只是他心中的一个意象,而这个意象又寄寓着刘禹锡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①巷口的粉墙上是否真有一抹斜阳夕照
②那飞进百姓家的紫燕是否真是曾在王谢家雕梁上做窝的那一只
③他从乌衣巷的沧桑变迁中看到一种历史的必然
④刘禹锡的目光穿透了空间的千山万水和时间的厚厚烟尘
⑤这一切并不重要
⑥无需去考证当时的朱雀是否真的长满了开白花的小草
A.④③⑥①②⑤B.④⑥②①⑤③
C.⑥①②⑤③④D.⑥②①③④⑤
6.
下列对联可以分别与园林、宅第、寺庙、桥梁对应,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春来堂里琴书润 花满阶前几席香
②莲座涌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 檀林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③式廓旧规模有客来游歌利涉 蔚成新气象行轮无阻便通商
④石林迤逦曲径通幽深有致 嘉木葱茏台榭低昂静无哗
A.①园林 ②桥梁 ③寺庙 ④宅第B.①园林 ②寺庙 ③桥梁 ④宅第
C.①宅第 ②园林 ③寺庙 ④园林D.①宅第 ②寺庙 ③桥梁 ④园林
7.
以下是几位学者探讨“文学怎样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话题时的发言,最契合论题的一项是
A.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而成的精神遗产继承下去,同时,在当代中国故事中提炼当代精神核心,构筑中国文艺的内在支撑。
B.不了解中国当下发生的一切,没有把握中国问题的思想能力,我们的作家就不能算作一个优秀的作家。
C.历史的风起云涌、传统的塌陷和人伦的巨大改变,便是中国文学讲述的中国大故事,这样的大故事对世界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D.今天的作家,有责任、有使命让世界听到、读到、看到中国故事,让凸显东方智慧的中国故事滋养和修复曾偏斜、西化的人类文明。
8.
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即使再精美的艺术品,也需要衬托方显其美丽。
B.很多艺术品初看很精美,但缺乏耐久的艺术魅力。
C.人总是羡慕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后却不懂珍惜。
D.环境和心境发生了变化,审美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9.
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中散大夫谯周感叹:“近来朝廷溺于酒色,信任中贵黄皓,不理国事,只图欢乐;姜伯约累欲征伐,不恤军士:国将危矣!”乃作《仇国论》一篇,寄与姜维。
B.谯周、廖化劝阻姜维八伐中原,廖化的意见是: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姜维在祁山围困邓艾。
C.刘禅听宦官黄皓之言,召回姜维,姜维在进退两难之际,乘势撤兵。姜维听信郤正建议,往西川屯田。
D.吴国丁奉、陆抗死后,吴主孙皓荒淫无道,凶残横暴,晋益州刺史王濬上书请伐吴,张华也上表请求伐吴,秘书丞杜预的话更坚定了司马炎的决心,于是决定发兵伐吴。
E. 刘禅听从郤正的建议,让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兵七万抵御魏国邓艾的来犯,诸葛瞻命子诸葛尚为先锋抵御邓艾,在绵竹父子俱亡于沙场。
10.
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夏侯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面对黄忠步步为营的前进,不能忍耐,派夏侯尚出战,结果夏侯尚被黄忠生擒。夏侯渊急使人到黄忠寨,言愿将陈式来换夏侯尚。黄忠约定来日陈前相换。
B.黄忠逼到定军山下,法正说:“定军山西,巍然有一座高山,四下皆是险道。此山上足可下视定军山之虚实。将军若取得此山,定军山只在掌中也。”是夜二更,黄忠引军夺了此山。
C.黄忠斩了夏侯渊,曹兵大溃,各自逃生。黄忠乘势去夺定军山,张郃领兵来迎。黄忠与陈式两下夹攻,张郃败走。山旁闪出一彪人马,挡住张颌去路;为首一员大将,大叫:“燕人张翼德在此!”
D.曹操自领大军二十万,来与夏侯渊报仇。目今张郃在米仓山搬运粮草,移于汉水北山脚下,孔明曰:“今操引大兵至此,恐粮草不敷,故勒兵不进;若得一人深入其境,烧其粮草,夺其辎重,则操之锐气挫矣。”
E. 玄德曰:“夏侯渊虽是总帅,乃一勇夫耳,安及张郃?若斩得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也。”黄忠请战,孔明曰:“你可与张飞同领一支兵去;凡事计议而行,看谁立功。”黄忠应允便行。
11.
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孙权在濡须与曹操相拒月余,不能取胜。张昭、顾雍上言:“曹操势大,不可力取;若与久战,大损士卒;不若求和,安民为上。”孙权从其言,令步骘往曹营求和,许年纳岁贡。
B.曹操留曹仁、张辽屯合淝,自己班师回许昌。文武众官皆议立曹操为“魏王”。尚书崔琰力言不可。有与琰不和者,告知操。操大怒,收琰下狱问之,琰虎目虬髯,只是大骂曹操欺君奸贼。
C.曹操大妻丁夫人无出。妾刘氏生子曹昂,征张鲁时死于宛城;卞氏所生四子:长曰丕,次曰彰,三曰植,四曰熊。于是立卞氏为魏王后。曹植聪明,举笔成章,操欲立之为后嗣。
D.袁谭、袁尚,异母兄弟也;刘琦、刘琮,亦异母兄弟也。袁绍与刘表唯注重感情因素,故欲立其所喜爱者。曹操则不然。丕与植,皆为卞氏所生。而操独以才爱植,是为子之才华所见,非为其他因素。
E. 称魏公、立太子、江东讲和、孙权纳贡,曹操正得志满意时也,忽然遇一无可如何之左慈,刑之不得,辱之不能,奸雄之力尽矣。
12.
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魏景初三年,魏明帝曹睿病亡,临死前,把幼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
B.正始元年,曹芳8岁,继任大魏皇帝,叔父曹爽与大臣司马懿辅政,后来曹爽忌恨司马懿,入奏曹芳,加司马懿为太傅,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C.曹爽请魏主曹芳去谒高平陵,祭祀先帝,大小官员皆随驾出城,司马懿谏止,以防发生变乱,结果真的发生高平陵政变。
D.司马师遗言曰:“吾今权重,虽欲卸肩,不可得也,汝继我为之,大事切不可轻托他人,自取灭族之祸。”汝,指司马昭。
E. 姜维布下疑兵,实际取南安袭击董亭,被邓艾识破。姜维在段谷中了邓艾的埋伏,张嶷阵亡。
13.
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  )
A.曹操在渭桥时深知庞德之勇,乃嘱诸将曰:“庞德乃西凉勇将,原属马超;今虽依鲁,未称其心。吾欲得此人。汝等须皆与缓斗,使其力乏,然后擒之。”
B.张郃先出,战了数合便退。夏侯渊也战数合退了。徐晃又战三五合,也退了。临后许褚战五十余合亦退。庞德力战四将,并无惧怯。各将皆于曹操面前夸庞德好武艺。
C.细作混到城中,径投杨松府下谒见杨松,送上金甲为信物,呈上曹操的密信。杨松大喜,看了密信中言语,答应帮助曹操,便连夜入见张鲁,说庞德的坏话。
D.张鲁到城下,杨松闭门不开。张鱼无路可走,曹操从后追至,大叫:“何不旱降!”张鲁于是下马投拜,曹操大喜。操念其弟张卫刚死,优礼相待,封鲁为镇南将军。
E. 曹操已得东川,主簿贾诩进曰:“刘备以诈力取刘璋,蜀人尚未归心。今主公已得汉中,益州震动。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
14.
与下文意旨最接近的一项是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像。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B.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C.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D.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2.诗歌鉴赏(共1题)

15.

【小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玉楼春
元好问(金朝)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琵琶肠断塞门秋,却望紫台知远近。
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明妃留在两眉愁,万古春山颦不尽。
(1)请简要分析首联写景的作用。
(2)请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宗楚客,武后从姊子。及进士第,累迁户部侍郎。兄秦客,垂拱中,劝武后革命,进为内史,而弟晋卿典羽林兵。后兄弟并坐奸赃流岭外。岁余,秦客死,而楚客等还。俄检校夏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与武懿宗不协,会赐将作材营第,僭侈过度,为懿宗所劾,自文昌左丞贬播州司马,晋卿流峰州。
神龙初为太仆卿郢国公武三思引为兵部尚书节愍太子败逃于鄂被杀殊其首祭三思等柩楚客请之也。韦后、安乐公主亲赖之,与纪处讷为党,世号“宗纪”。景龙二年,诏突厥娑葛为金河郡王,而其部阙啜忠节赂楚客等罢之,娑葛怨,将兵患边。监察御史崔琬廷奏:“楚客、处讷专威福,有无君心,纳境外交,为国取怨;晋卿专徇赃私,骄恣跋扈。并请收付狱,三司推鞫。”故事,大臣为御史对仗弹劾,必趋出,立朝堂待罪。楚客乃厉色大言:“性忠鲠,为琬诬诋。”中宗不能穷也,诏琬与楚客、处讷约兄弟两解之,故世谓帝为“和事天子”。韦氏败,与晋卿同诛。
武后时,降突厥沓实力吐敦者,部落在平夏。会边书至,言吐敦反,楚客为兵部员外郎,后召问方略,对曰:“吐敦者,臣昔与之言,其为人忠义和厚,且国家与有恩必不反。其兄之子默子者,狡悍,与吐敦不和,今言叛,疑默子为之,然无能为。”俄而夏州表默子劫部落北奔,为州兵及吐敦所擒。然冒于权利,尝讽右补阙赵廷禧陈符命①以媚帝。识者以楚客等欺神诬君,且有大咎。又尝密语其党曰:“始,吾在卑位,尤爱宰相;及居之,又思天子,南面一日足矣。”虽外附韦氏,而内畜逆谋,故卒以败。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符命:是指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弟晋卿典羽林兵 典:主管
B.将兵患边 将:将领
C.楚客、处讷专威福 专:擅权
D.吾在卑位 卑:低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神龙初/为太仆卿/郢国公/武三思引为兵部尚书/节愍太子败/逃于鄂/被杀/殊其首祭三思等柩/楚客请之也/
B.神龙初/为太仆卿/郢国公武三思/引为兵部尚书/节愍太子败/逃于鄂/被杀/殊其首祭三思等柩/楚客请之也/
C.神龙初/为太仆卿/郢国公武三思引为兵部尚书节/愍太子败/逃于鄂/被杀/殊其首祭三思等柩/楚客请之也/
D.神龙初/为太仆卿/郢国公/武三思引为兵部尚书/节愍太子败/逃于鄂/被杀/殊其首/祭三思等柩/楚客请之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户部,是古代的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宜。
B.垂拱,是唐睿宗的年号,但武则天操纵朝政,一般算作武则天的年号。
C.唐代监察御史官阶不高,不能直接向皇帝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
D.天子、诸侯见群臣,皆面南而坐。帝位面朝南,故以南面代称帝位。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楚客结党营私,祸害国家。他凭着韦后、安乐公主的亲近信赖,与纪处讷结为同党作威作福;不顾国家的安危接受境外贿赂,导致娑葛率兵侵犯边境。
B.宗楚客为人凶悍。他面对监察御史的弹劾,不是遵从旧例疾走出列、站在朝堂上等待治罪,而是脸色严厉大声狡辩,使皇帝不能追究他的罪行。
C.宗楚客有知人之能。边境传来吐敦反叛的消息,武后向他询问对策。他认为吐敦不会反叛,反叛的恐怕是默子。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D.宗楚客有不轨之心。他违反规制修建住宅受到弹劾后心怀怨恨,做了宰相后又想做天子,所以,他勾结韦氏,两个人私下里密谋反叛之策,最终败亡。
【小题5】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然冒于权利,尝讽右补阙赵廷禧陈符命以媚帝。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文阅读(共1题)

17.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一条少年的街道
安庆
①秋天的一个黄昏,当我回到村庄,站在村口时,我开始了对一条街道的凝视,也是在这一刻,我突然有了孤独,不想说话,只想用一个曾经的少年的目光静静地看着一条街道的深处,也许我就是当年的那个少年,或者少年中的一个。而街道,还是那条少年的街道吗?
②我是什么时候疏远或者想要逃离这条街道的?我在心里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多年前,当我背着包裹第一次远离家乡,在工地上想念少年的街道时,街道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亲切。一个夜晚我独自走过街道时遇到一个归乡的老人,他也是独自在街道上走,他抽烟,细微的烟火在幽静的街道上像一束萤火。我们有过语言交流,他拍着我瘦小的肩膀,说,“孩子,我是走一次少一次了,有机会就多走走自己的街道吧。”可惜,那个老人,听工地老乡讲,他已经不在了。现已人到中年的我,对于那条少年的街道,终没能够多走走。
③望着黄昏里的村庄、那条街道,有一件事一直让我不能释怀。那是高中毕业那年我去当兵,体检、政审,一切都顺利通过,就差换上军装走人。奶奶在我不知情的一个下午去见了村里的民兵营长,在民兵营长家里见到了两个带兵的中尉。她对带兵的人说出了我不能去当兵的种种理由,她最致命的一句话是,如果让我去当兵,她就跳井。她毁掉了我当兵的梦想。听到这个信息的黄昏,我是这个村子的疯子,所有的狂躁、气愤、失落、失望,甚至绝望都在我的身上疯长,无法阻挡。在质问过民兵营长为什么突然中止我换上军装的理由后,我疯狂地跑在少年的街道上,心中充满了沮丧。从此我不再给奶奶念信,也很少到三叔家去见奶奶。后来我才慢慢知道了奶奶的理由:我爷爷就是当兵死在了战场上,让她守了大半生的寡。但一切都已来不及了,奶奶再也无法亲耳听到我内心深处的忏悔。
④再有,留在我记忆的胎记里的,就是我少年街道上的那些马车,那些驴车,那些骡子和羊,和慢慢腾腾的老牛。在我少年的时光里,每天都能看到几辆马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驴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牛车从街道上走过。马路上、街道里会时时有冒着热气的马粪或牛粪,时常听见牲畜的叫声:熟悉的牛儿哞哞”声,羊儿“咩咩”声,驴儿“昂昂”声……此时又回荡在我的脑海里。牲畜是乡村的风景,能赶着马车去走亲戚也算是一种身份,就像现在一个农民开着小车走亲戚一样。
⑤这不由让我想起两年前的秋天我回到村庄,看到一辆一辆机动车奔跑在乡村的公路上,大型农业机械在田野里耕作。我寻找着一匹马和一头驴的影子,后来终于找着了,我的一个本家叔叔坐在已近落伍的驴车上,后面的车架子上装满了金黄的玉米。我久久地看着他和驴车,情不自禁地截到了他的前头。他抓住笼头,和我聊天。我问他村里还有多少头牲口,他沉吟了一下,板着指头数,告诉我,只有四头,全村只有四头了。看着他写满沧桑而又无奈的脸庞,我叹息了一口气,轻轻地摇了摇头,目送着他在夕阳里远去的背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拧巴,我回乡寻找,寻找我曾经的过往,我还能找到吗?
⑥傍晚,我和儿子一起走在村庄的街道里,告诉他我和一个村庄一个街道的故事,告诉他这就是我少年的街道。他迷茫地看着一个村庄的街道,看着我,摇摇头说,没意思,你看这街道多单调。
⑦多么单调?他击中了我。这就是一个孩子的乡村视角、一个孩子对父辈乡村记忆的评估吗?单调?难道已经没有人再喜欢这样的单调了吗?单调和不单调,静谧和浮躁,究竟该怎样衡量,又是多么难以融合。
⑧那一夜的寒风中,我独自少年的街道站了很久
(选自《散文》2014年第9期,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一段的叙写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小题2】本文写到了“归乡的老人”和“我的儿子”,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构思的用意。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小题4】请探究作品结尾一句话蕴含的深意。

5.名著阅读(共3题)

18.
(题文)诗曰:“重披金锁甲,双挽铁胎弓。胆气惊河北,威名镇蜀中。临亡头似雪,犹自显英雄。”诗中歌颂何人?此人为何而亡?请简要叙述与此内容相关的情节。
19.
(天水郡太守)马遵正欲起兵,忽一人自外而入曰:“太守中诸葛亮之计矣!”众视之,乃天水郡人也,姓姜名维,字伯约。……孔明惊问曰:“此是何人,识吾玄机?”“诸葛亮之计”是什么?此后孔明如何使姜维归降?请简述相关情节。
20.
司马懿上方谷受困后,决意坚守不出,何故又上表曹睿请战?曹睿又是如何决断的?

6.材料作文(共1题)

2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路过,意为“途中经过”,它既可实指,也可以虚指;可以路过某人,可以路过某地,可以路过某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4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名著阅读:(3道)

    材料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