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5题)
A.辍学/掇拾 船舷/扣人心弦 连累/累赘 呜咽/咽喉要道 |
B.泥淖/船棹 朔风/追本溯源 翘楚/翘首 衡量/量体裁衣 |
C.缉拿/修葺 逡巡/怙恶不悛 着凉/着陆 纤绳/纤尘不染 |
D.剽窃/骠骑 盘桓/断壁残垣 剥削/瘦削 熨平/心情熨帖 |
.—Why do English people talk so often about the weather when they start a conversation?
—Well, it’s probably because the weather is a(n)________ topic.
2.诗歌鉴赏- (共1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 刘长卿,唐代诗人。以五言律诗擅长。曾任监察御史等官。因被诬陷,贬州南巴尉,迁睦州司马,后死于随州刺史任上。【小题1】请说说颔联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景方法。
【小题2】请找出颈联两句中分别用得最好的一个字,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小题3】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内心有哪些复杂的情感。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子厚诗雄深简澹,回拔流俗,至味自高,直揖陶谢,然似入武库,但觉森严。摩诘诗浑厚一段,覆盖古今,但如久隐山林之人,徒成旷淡。少陵诗自与造化同流,孰可拟议。至若君子高处廊庙,动成法言,恨终欠风韵。黄太史诗妙脱蹊迳,言侔鬼神,唯胸中无一点尘,故能吐出世间语,所恨务高,一似参曹洞下禅,尚堕在玄妙窟里。东坡公诗天才宏放,宜与日月争光,凡古人所不到处发明殆尽万斛泉源未为过也然颇恨方朔极谏时杂滑稽故罕逢蕴藉。
(蔡绦《西清诗话》)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上文中评及的三位著名唐代诗人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对黄太史诗的批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代文阅读- (共1题)
恪守人格尊严 追求人伦和谐
张岱年
①中国传统道德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格尊严。孔子讲“天地之性,人为贵”,即在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是最有价值的。孟子对此又加以发挥,提出“良知”观念来,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良知,都有自己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的内容就是道德意识。因为人有道德意识,所以人就有内在价值。因为人有内在价值,所以就有人格尊严。②孟子讲过两句话:“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两句话正是注重人格尊严和内在价值的表现,即肯定人格高于生命。然而生命还是人格的本原,如果没有生命,也就没有所谓人格。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意义上来说,可以说道德高于生命。应该承认,道德本于生命,而在某种意义上又高于生命。
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这是正常的情况。在正常的情况中,一方面要充实生命力,一方面要提高道德自觉性,遵守道德的制约。生命与道德是相需相成的。充实生命力必须满足物质生活的需要,也即满足一定的欲望,但是欲望的满足不可能是不节制的,如果无节制地追求欲望的满足,纵欲无度,必然会戕害生命,同时也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引起纠纷扰乱。为了保持生命的正常发展,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生命的充实提高与道德的自觉自律都是必要的。道德的要义在于每一个人不但要追求个体的利益,而且要考虑群体的利益。
④在中国思想史上,儒家是基本上肯定生命的,但是一部分儒者重义轻利、存理去欲的学说,对于物质需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较忽视充实生命力的必要性,对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与重义轻利、存理去欲的思想成为对照的是纵情肆欲、唯利是图的流俗思想,追求个人享乐,见利忘义。这种流俗思想古已有之,于今为烈。这种庸俗作风,既违背了道德的准则,也逆反了生命的规律,是不足取的。
⑤孟子曾引阳虎之言说:“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里,为富指执政者聚敛财富,为仁指施行仁政。聚敛财富与施行仁政看来确实相悖。但如果为富指经营商业,为仁指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则为富与为仁不但可以相容,而且是相得益彰的。据闻现代日本有一位企业家提出“仁富合一”的主张,运用仁富合一来经营企业,取得显著的成就。这是值得注意的。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仁富合一的,也不乏先例,如孔子弟子子贡,善于货殖,但作为孔门弟子,也是“以仁为己任”的,表现了很高的道德品质。当代有很多国外华人企业家,致富之后,大力资助祖国的文教事业,这也是仁富合一的典范。
⑥富(经济)属于物质文明,仁(道德)属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兼顾并重。
【小题1】根据文意,说明“甚于生者”和“甚于死者”的具体含意。
【小题2】第⑤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小题3】从全文看,“恪守人格尊严,追求人伦和谐”应该如何处理哪几方面的关系?
5.语言表达- (共1题)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一般的文献资料与民俗传说,汉武帝在正月初八的夜里举行祭祀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以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西城记》称鳊摩竭陀国正月十五会聚僧众,“观佛舍利放光雨花”。东汉永平年间,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地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影响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6.命题作文- (共1题)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命题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