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º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
析其原因。
山体效应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º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
析其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埃塞俄比亚周边沙漠广布,但有“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的美誉。邻国吉布提自然资源缺乏、工农业基础薄弱。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这是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是非洲第一条全线采用中国电气化标准施工的现代电气化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下图为埃塞俄比亚位置图。

(1)据图描述埃塞俄比亚的地形特征。
(2)分析埃塞俄比亚具有“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美誉的原因。
(3)亚吉铁路设计时速160千米,但最终将时速调整为120千米,分析调整的原因。
(4)有专家认为,吉布提将成为非洲的“新加坡”,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阐述理由。
埃塞俄比亚周边沙漠广布,但有“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的美誉。邻国吉布提自然资源缺乏、工农业基础薄弱。亚吉铁路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这是中国在非洲修建的又一条跨国铁路,是非洲第一条全线采用中国电气化标准施工的现代电气化铁路,被誉为“新时期的坦赞铁路”。下图为埃塞俄比亚位置图。

(1)据图描述埃塞俄比亚的地形特征。
(2)分析埃塞俄比亚具有“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美誉的原因。
(3)亚吉铁路设计时速160千米,但最终将时速调整为120千米,分析调整的原因。
(4)有专家认为,吉布提将成为非洲的“新加坡”,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阐述理由。
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白头叶猴独产于中国广西西南部左江以南和明江以北喀斯特石山、土山镶嵌的狭小地带。喀斯特地貌(低峰丛洼地、峰丛谷地)的石山且有洞穴和石灰岩季雨林植被分布的区域是白头叶猴栖息地。近半个世纪以来,当地人口急剧增加,周边居民不断在峰丛洼地和谷地开垦土地,每年对薪柴的需求也远远大于该地区植物的生长量,加之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淡薄,滥捕猎杀白头叶猴现象时有发生,白头叶猴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下图示意白头叶猴栖息地分布。

(1)描述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特征。
(2)分析影响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原因。
白头叶猴独产于中国广西西南部左江以南和明江以北喀斯特石山、土山镶嵌的狭小地带。喀斯特地貌(低峰丛洼地、峰丛谷地)的石山且有洞穴和石灰岩季雨林植被分布的区域是白头叶猴栖息地。近半个世纪以来,当地人口急剧增加,周边居民不断在峰丛洼地和谷地开垦土地,每年对薪柴的需求也远远大于该地区植物的生长量,加之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淡薄,滥捕猎杀白头叶猴现象时有发生,白头叶猴正面临着生存危机。下图示意白头叶猴栖息地分布。

(1)描述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特征。
(2)分析影响该地区白头叶猴栖息地空间分布的原因。
2.单选题- (共3题)
4.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为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示意图。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局部起伏的影响而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而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玻堆积。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河流流向为( )
【小题2】甲坡泥沙堆积的原因为( )
【小题3】沙波移动方向为( )

【小题1】河流流向为( )
A.自南向北 | B.自北向南 |
C.自东向西 | D.自西向东 |
A.水位低流速慢泥沙堆积 | B.上坡流速变慢泥沙堆积 |
C.地转偏向力导致泥沙堆积 | D.受惯性影响泥沙堆积 |
A.维持原地 | B.往复摆动 | C.向上游移动 | D.向下游移动 |
5.

【小题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小题2】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小题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Ⅰ示意研究区范围,图Ⅱ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A.洞庭湖平原 | B.东南丘陵 | C.山东丘陵 | D.华北平原 |
A.植被类型的变化 | B.土壤肥力的变化 |
C.雾霾天数的变化 | D.水热状况的变化 |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 | B.城市化进程加快 |
C.退耕还湖 | D.围湖造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