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50795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3/10/15

1.选择题(共11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击推然心动头品足
B.躇平千里运帷幄
C.桃绿草如其锋芒
D.书年高德千里
2.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

3.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该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表现有(    )

4.

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

5.

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

6.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此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不正确的是(    )

7.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此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不正确的是(    )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是我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B.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旦,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反面男性角色的叫净或副净。
C.美国当代作家海明威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塑造了“硬汉子”的典型——桑地亚哥的形象,体现了人的自尊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D.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他在其代表作《沙之书》中虚构了在现实生活中压根儿不存在的“沙之书”。
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扎扎,牛驴走芸芸。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纯。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诗《朱陈村》

材料四:中国历史上有考古史料为证的本末观萌芽出现在战国。孟柯将商人称之为“贱丈夫”,在理论上正式将农业生产放到首位。而韩非则把手工业与商业称为“末作”,使重本抑末的观点变得更加鲜明。秦朝允许私人经营冶铁煮盐等重要行业。但到西议初年,汉高祖规定“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官史”,商人的地位受到打压。到汉武帝时期,所有的冶铁煮盐业收归国官管,私人经营的大手工业从此趋于衰落,其他行业也因沉重的赋税受到极大抑制。

——整理自王大庆《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10.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

11.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2.诗歌鉴赏(共1题)

1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梦江南
[唐]皇甫松
兰烬①落,屏上暗红蕉②。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③。人语驿④边桥。
【注释】①兰烬:因烛光似兰,故称。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②暗红蕉:谓更深烛尽,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③萧萧:同潇潇,形容雨声。④驿:驿亭,古时公差或行人暂歇处。
【小题1】简要赏析词首句“屏上暗红蕉”中“暗”字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结合梦境,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3.现代文阅读(共2题)

1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每题3分,共9分)
江南style为什么这样红
所有人都想知道,一个挺着肚腩的男人,重复着几句莫名其妙的歌词,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以此制成的音乐视频为什么会在2012年红遍全球。根据最新统计,这段名为《江南style》的视频成为全世界观看人数最多的YouTube视频。其观看次数达到了82200万次,超过贾斯汀·比伯的《宝贝》。
社会学家分析说,这首“神曲”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在韩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总统选举中的议题。心理学家则认为,演唱者朴栽相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在这里亚洲男人要么是功夫武士,要么是引用孔子语录的先知,要么是高中里的怪才。”
相比之下,科学家另有一番解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市场学教授詹姆斯·凯拉瑞斯指出,《江南style》之所以风靡世界,与一种名叫耳朵虫的大脑神经运动有关。
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凯拉瑞斯打比方说,它是一种认知瘙痒。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像皮肤上的瘙痒,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结果只能是越痒越挠、越挠越痒。
这一现象和19世纪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有关。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有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譬如看多了由《最炫民族风》伴奏的各种视频,下次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你是我天边最
《江南style》更是如此。有人评价说:“身形偏胖的朴载相,不断重复着扬鞭套马、策马狂奔的动作。配上音乐节奏,让人莫名就有了跟着一起舞蹈的冲动。”
人们很早就发现,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片段更容易绕梁三日。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76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中,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在镇上晃荡的时候,他的脚跟着顺口溜机械地踏着节拍。有人对《江南style》进行研究发现。它有5个音节每3.6秒就会重复4次,在整首歌中重复了100次以上。
“关于耳朵虫最有趣的是它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一个叫做“神经黑客”的栏目如此介绍这一奇特的现象。
根据凯拉瑞丝的说法,所有无法忘却的神曲,都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这些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走得也莫名其妙。
在马克·吐温的小说中,被顺口溜折磨得快要疯了的主人公,恰好遇到了一个神父。把顺口溜复述给了神父后,他终于得到了解脱,“舌头获得了自由,再次吐出了欢快的言语”。可惜,神父却“中招了”。
当然,耳朵虫并不尽是烦恼。上世纪80年代,芝加哥一家主营停车场业务的公司,就以此开发出一套“主题音乐楼层提醒系统”。在不同的楼层播放不同的流行音乐,若是有人停车以后忘记自己停在那一层了,只需想想当时听到的是哪首歌曲,然后在电梯里按下对应的按钮就可以了。
有了耳朵虫的帮助,各大神曲可谓所向披靡。“它总在脑海里弹出来,就像是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让我感到有点排斥。”一个年轻人如此形容给他带来很大困扰的《最炫民族风》。为了驱赶脑海中的“弹出广告”,他听了各种古典音乐,“总以为,古典音乐是经典中的经典,可听了似乎也不太管用,脑子里还是‘最美的云彩’”。
或许,真的应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在那篇题为《蛊惑的旋律》的小说结尾,他严肃地指出:“各位读者,如果你碰到类似无情的旋律,理当避而远之,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小题1】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江南style》在2012年风靡全球”原因的一项是()
A.《江南style》充满了对韩国首尔上流社区江南的讽刺,在韩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B.《江南style》的演唱者朴载相挺着肚腩、做出纵马疾驰时的蹦跳动作的形象迎合了西方对亚洲男性的固有想象。
C.《江南style》的某些音乐片段能激发人们脑部的不正常反应,这些不正常的反应,让脑子不断地注意这些音乐。
D.《江南style》是一种“不自主音乐想象”,不仅来得毫无防备,而且走得也莫名其妙。
【小题2】(小题2)下列对“耳朵虫”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耳朵虫并不是一种虫子,也跟耳朵没有太大关系,它其实是一种类似皮肤瘙痒的大脑神经运动。
B.耳朵虫就是不自主记忆提取现象,是由艾宾浩斯在19世纪提出的。在我们的大脑中,信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存储,某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的信息。
C.耳朵虫揭示了我们脑袋中有一部分很明显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一些节奏简单且不断重复的音乐片段更容易激发耳朵虫的功能。
D.尽管耳朵虫可以帮助各大神曲像网页上弹出的广告一样,在脑海里弹出来,让有些人感到有点排斥;但人们也可以合理利用它。
【小题3】(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南style》的歌词莫名其妙,节奏简单重复,演唱者挺着肚腩,动作滑稽,但却迅速风靡全球,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忧虑,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B.对《江南style》现象,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的自己的见解,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C.《江南style》对人们的影响,并非个例。在中国有人看到有节奏的舞蹈,就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最炫民族风》;在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主人公只是在报纸上读到了一段有着华尔兹旋律的顺口溜就因此着魔。
D.要想避免类似《江南style》的“神曲”带来的困扰,可以听从马克·吐温100多年前的建议,避而远之,视之瘟疫。
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雨雾漓江图
丛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头上的纱巾,一直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与它形影不离。那江里的渔舟,江里的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朦胧诗里的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来到江边,想撩开雨雾的盖头,看一看它的娇美。我先向最近的一个标点走去,它圆圆的像是标点中的句号,我推断那是一把伞,伞下坐着的该是江边的一个垂钓者。等我走近了,才发现伞下空无一人。待我转身要离去时,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对我问候:“你好——你好——”我定睛看了看四周,没有一个人影,还没容我醒过闷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诗中的佳句。于是我弓下身腰,仔细地寻觅。一看吓一跳,原来伞下竟是鸟笼里的一只伏在横杆上的鹦鹉。
我忍不住失声笑了起来。这时,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面对这只漓江鹦鹉,我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不然的话,学舌的鹦鹉何以会出口成章呢?
完全是出于好奇,我耐心等待它主人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它的主人有意安排在这儿,以鹦鹉的语言来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来:“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我已痴醉,就是没有他的邀请,我也会登上这条木船的,我想见一见这位摇船的民间奇才。
上船后才发现这不是一只游船,而是一只渔船。那摇船人解释说:“无人游江时,我这只船在这儿打鱼;有人过江了,我的船充当摆渡;当然也有愿意乘小船游江的,我便载客游江。”说着,他拉开一块雨布,拉出来一把矮矮的木椅子让我坐下。这一瞬间,我才看清木船主人的脸:他的脸清癯瘦削,让我想起了《西游记》中的孙猴子。特别让我吃惊的是,他长着一只跛脚。
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我本想告诉他我是出于好奇,想看看撑船人的。不知为什么,嘴上却说出另一番话来:“随便你吧,随便你到什么地方。”
“我还是头一次碰上你这样的游客。”他说,“没有准确的去处,怎么定出出游的船价?”
我说:“我相信你是个诚实人,不会宰游客的。”
“何以见得?”他笑了起来,“说来听听!”
“你敢把鹦鹉放在江边,不怕人顺手牵羊地拿走。”我说,“要是有人把鹦鹉偷走,你不是太亏了吗?”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至此,我不想再和他兜圈子了,言明是鹦鹉为媒,引我和他来相见的。我来船上,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的笑声从高空跌落了下来,瞬间变得肃穆无声,历经了片刻的等待,他才对我说起他的故事:他自幼是个残疾,生下来父母就把他抛到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抱回家里养大成人的。两个老人先后走了,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接过这船这桨,开始了摇船生活。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捕鱼的鱼鹰,遇到这只只有一条腿的鹦鹉,想到鸟儿与他的命运近似,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了。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拔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因而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轮到我沉默无言了。我不知这个残疾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顺手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递到他的手里;为了防止他拒收,我说明天我来坐船。这是先交上定金。之后,我匆匆下船,走进雨雾茫茫的江滩。
“先生——先生——明天几点?”这是后边摇船人急切的声音。
我走近鹦鹉笼子,低声告诉它:“明天他回北京了——你学一遍。”这只鹦鹉,当真是学舌的神鸟,它立刻把我的话重复了一遍。我想让它转达我的声音,以防摇船人在这儿等我。
我回到江边公寓,站到玻璃的窗子前,想再看一眼那只木船的影子。——此时,漓江也变得若有若无,从刚才的那首朦胧诗,幻化成了一幅印象派的画,朦胧的画……
(选自学林出版社《中国60年抒情散文100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朦胧的诗意;又引出下文对漓江上摇船人的叙述,也与结尾的景物描写遥相呼应。
B.文章中逗点、句号、破折号、惊叹号、省略号等新颖别致的比喻,既串起漓江上的景物,又标志着故事情节的起承传合,也增添了文章语言的魅力。
C.当我看清摇船人清癯瘦削的脸时,想到的是“孙猴子”。加点的“孙猴子”在文中是贬义词,作者在看到摇船人并非想象中的“民间奇才”后极度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D.文章虚构了我在漓江边上被一只鹦鹉吸引,进而结识了鹦鹉的主人——位身残志坚的摇船人自食其力的故事,表现了漓江的人情美。
E.文章用插叙交代了摇船人的身世及独腿鹦鹉的来历,用他悲凄的身世与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行对比,形成了震憾人心的审美效果。
【小题2】文章中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描述了漓江边上的鹦鹉,这样写有什么用意7.(4分)
【小题3】举例说明这篇散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突出特点。(4分)
【小题4】作者听完摇船人的故事后,说“轮到我沉默无言了”。结合文章,对“沉默无言”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的探究。(8分)

4.语言表达(共2题)

15.
汉字,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数千年文明的智慧和情感积淀。年度汉字评选,是使用汉字地区的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选定一个汉字反映全年焦点。年度汉字真实再现了民意和舆情,也表达了民众的诉求和期望,既有总结、提示和概括的作用;也具有前瞻性。
如:“平”是今年两岸年度汉字,2012年两岸选择了和平发展的平坦道路,平心静气,平等协商,两岸关系更加平稳,两岸乡亲更期盼和平发展的局面。
请模仿例句,推荐学校的年度汉字,并简要陈述推荐理由。要求:不要写出学校名称,句式相近。(4分)
16.
请仿照示例,将下面对作品中人物理解的话补写完整。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每小题补写的字数不超过40字。(4分)
刘兰芝遣归前与婆婆的告别,既是她对婆婆专横霸道、无理指责的坚决反抗,也是她对自由独立人格尊严的自我捍卫。
(1)窦娥的三桩誓愿,既是 ,也是    
(2)祥林嫂额角的伤疤,既是 ,也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