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是我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叶圣陶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
B.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扮演男主角的叫正旦,扮演女主角的叫正末。扮演反面男性角色的叫净或副净。
C.美国当代作家海明威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塑造了“硬汉子”的典型——桑地亚哥的形象,体现了人的自尊自强的巨大精神力量。
D.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20世纪短篇小说大师。他在其代表作《沙之书》中虚构了在现实生活中压根儿不存在的“沙之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3-10-14 04:44: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通称为《诗三百》,汉代时被儒家尊为经典。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道路。《诗经》的“六义”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重章叠句是它常用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
B.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哈姆雷特》《雷雨》都是悲剧。
C.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属于楚辞体。诗人写到自己喜欢把江离和芷草披在身上,把秋兰结成饰物挂在身边,这突显了他喜欢花草、热爱自然的品性。
D.词产生于隋唐,兴盛于宋朝,是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按段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按作家风格流派,宋词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其代表作家(词人)分别是苏轼、柳永和李清照、辛弃疾等。
同类题2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B.“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
C.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六书”一说,即认为汉字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D.“六经”是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同类题3
下列各句中对文学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B.《论语》是孔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载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言行。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计三百零五篇,包括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之间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类,相传为孔子编定,被列为儒家经典。
D.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人。先秦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今存《孟子》,为孟子及其门人所著。《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 合称为“四书”
同类题4
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课文解说错误的一项
A.《记念刘和珍君》写作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国民党政府前请愿。国民党政府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B.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末类又可分为正末、副末、外末等,旦类又可分为正旦、副旦、小旦、老旦等,净类又可分为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C.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大戏剧家、诗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它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莎士比亚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即《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D.归有光,字熙甫,早年号项脊生,晚年号震川,苏州昆山人。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有《震川文集》。
同类题5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A.《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以抒情为主。
B.古人计日的方法有序数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其中,月相纪日,指用“朔、望、既望、晦”等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十五叫望,望后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C.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D.编钟,打击乐器,用于祭祀、征战、朝见、宴庆等活动。编钟与编磬都是悬挂乐器,古代专有“乐县(同“悬”)”制度。乐悬分为:宫县,指四面悬挂;轩县又称曲县,指三面悬挂;判县,指二面悬挂;特县,指单面悬挂。文献载:“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戴望舒
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