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郡中学09-10高二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50636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18

1.选择题(共15题)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曲肱gōng寘诸畚 zhēn 与为公介 yǔ 欲以观其徼jiào
B.熊蹯 pán不踰矩 yù 不夺不餍 yàn 盍各言尔志hé
C.稽首 jī恶恶臭 wù鲜克有终 xiān此之谓自谦qiān
D.忿懥 zhì衣轻裘 yī 一言偾事 fèn盛服将朝shèng
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5.
下列对于佛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佛教是从域外传入我国的。但佛教最早传入我国的确切年代已很难考定,一般比较通行的说法,佛教是在唐朝僧人玄奘从印度取经后开始传入中国的。
B.佛教的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这一时期佛教发展的真实写照。
C.隋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际文化交流活跃,佛教综合南北思想体系,发展为许多新的宗派。其中禅宗结合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传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D.五代以后,佛教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长期的传播中,佛教的思想已经内化进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6.

下列复句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7.
下列各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在先秦诸子散文里,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之作,记载了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B.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幻想国家退回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他的思想,是完全消极的。
C.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战国时期,他提倡仁政和王道,并在各诸侯国中间积极游说。
D.儒家和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又有互补性,共同影响了我们民族思想的发展。
8.日本平均每年火山、地震次数多达1500多次,比吃饭的次数还多,这是因为
9.
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
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对于白磷引起的中毒,硫酸铜溶液是一种解毒剂,有关反应如下: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11.
下列内容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学》所展示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晋灵公不君》一文中,晋灵公不君就表现在“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以观其辟丸”,和虐杀厨师三件事上。
C.孔子撰《春秋》,在语言平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平面上,自能见其“微言大义”,后人就称这种手法为“春秋笔法”。
D.《南能北秀》一文对南北二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对于人的心性的认识上,他们是一致的,即都认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变的真性,而众生因迷妄颠倒不能觉悟。而从悟道方式上看,虽然侧重点不同,却是互为补充的。
12.如图1所示,重力为G的小球用细绳吊起,并与斜面接触,细绳被拉直并位于竖直方向,有关小球的受力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13.如图1所示,重力为G的小球用细绳吊起,并与斜面接触,细绳被拉直并位于竖直方向,有关小球的受力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14.
下列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包括“经史子集”:经部指儒家的经典;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子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集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B.“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最初是由南宋朱熹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C.“前四史”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
D.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化经典代表作品有《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
15.F1、F2的合力为F,已知F1=20N,F=28N,那么F2的取值可能是 (    )

2.诗歌鉴赏(共1题)

16.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寒食[注]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
【小题1】这两首诗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小题2】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在写景抒情手法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17.
阅读文言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乙]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言尔志  何不B.见灵辄饿,问其病  饥饿
C.疏食、饮水  名词作动词,吃D.倒戟以御公徒,而之  使……免
【小题2】下列句子加线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之箪食与肉  即而与公介B.我如浮云  宣子田首山
C.曲肱而枕  未知母存否D.问其名居,不告退  宣子未出山
【小题3】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子路的志向见出其率性、豪爽,但他只施其于自己的朋友
B、赵盾之所以脱险的另一重要原因,平日为官方正恩惠养民,得到他所求助的饿人的帮助而得免于难。
C、孔子的志向,见出其以“道”为本的胸怀,他要把恩义普施众人。
D、颜渊说话温文、舒缓,可见其儒雅风度,是一个谦谦君子。
【小题4】翻译
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②“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

4.材料作文(共1题)

18.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意思是说:君子不求吃得饱足,不求住得安逸,勤于做事而言谈谨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请就其中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观点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标题自拟。

5.其他(共1题)

19.
古诗词默写: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块假我以文章。
17、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8、岁暮阴阳催短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昆山玉碎凤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朱颜改。
21、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5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材料作文:(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