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在先秦诸子散文里,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之作,记载了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B.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幻想国家退回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他的思想,是完全消极的。
C.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战国时期,他提倡仁政和王道,并在各诸侯国中间积极游说。
D.儒家和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又有互补性,共同影响了我们民族思想的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0-04-24 03:10: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邹与鲁讧。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孟子·梁惠王》)
材料二、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孟子·离娄》)
(1)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穆公感到不解的是,有一批死命报销国家的忠臣,为什么百姓不愿意为国家赴死尽节。孟子认为这根本上还是君与民、官与民的关系问题。
B.在古代,下情想要上达,必须以官员为桥梁,因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官员与百姓这层关系。君主要施行仁政,让官员勤政,善待人民,百姓才愿意为他赴难。
C.孟子指出当百姓灾荒年岁饿死或逃荒时,国家明明是仓廪充实,而官吏却趁机巧取豪夺。这种毫不体恤百姓的贪官污吏,是不可能得到百姓的信任的。
D.孟子引述曾子的话“出尔反尔,反乎尔者”,就是要让穆公知道,事出必有因,若真要追究的话,那么弃百姓于不顾的官员,才是造成恶果的主要原因。
 
(2)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出乎尔者,反乎尔者”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②;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最多也只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
C.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能够身居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D.孟子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玄祐
离魂记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幼女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镒常器宙,每曰:“他时当以倩娘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投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倍道兼行,数月至蜀。
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何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背丧。二男并孝廉握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选自《太平广记·卷三五八·离魂记》)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他时当以倩娘妻 ②自书典所记,未有也
B.①室中女闻,喜起,饰妆更衣 ②秦王与群臣相视
C.①其家事不正,秘之 ②空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①遇莱茺县令张仲规,备述其本末   ②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授,年号名。年号是古代皇帝纪年的名号,由汉武帝首创,改变年号叫改元。
B.山郭,山城、山村或靠近山峰的村落。古代的“城郭”,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C.孝廉,古代主要是汉代察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忠皇上、廉能正直的意思。
D.堂叔祖,也叫从叔祖。是曾祖父的侄子,也即祖父的堂弟,也就是父亲的从叔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娘和王宙长大以后,私下彼此时时感念对方。张镒却违背了最初要将情娘嫁给王宙的承诺,应允了宾客朋友的提亲。
B.王宙因为暗恋的表妹嫁给了他人,心生恚恨,于是借托赴调京城。张家劝止不住,厚礼相送。王宙悲恸地离开衡州。
C.舟中倩娘与闺中倩娘合二为一,人们才知道当初追随王宙而去的是情娘离魂。张家也觉得这样的事诡异,便讳莫如深。
D.该传记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想象奇特。同时又借鉴民间野史记人传事对逸闻进行补叙的方法,进一步增强神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