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学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包括“经史子集”:经部指儒家的经典;史部指记载历史兴衰治乱和各种人物以及制度沿革等的历史书;子部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集部指记录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
B.“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最初是由南宋朱熹编辑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
C.“前四史”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等。
D.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时代,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各种主张和学说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形成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化经典代表作品有《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荀子》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0-04-24 03:10: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薛灵芸
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父名邺,为酂乡亭长,母陈氏,随邺舍于亭傍。居生穷贱,至夜,每聚邻妇夜绩,以麻蒿自照。灵芸年至十五,容貌绝世,邻中少年夜来窃窥,终不得见。
咸熙元年,谷习出守常山郡,闻亭长有美女而家甚贫,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乃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帝以文车十乘迎之,车皆镂金为轮辋,丹画其毂轭,前有杂宝为龙凤,衔百子铃,锵锵和鸣,响于林野。驾青色之牛,日行三百里。此牛尸涂国所献,足如马蹄也。道侧烧石叶之香,此石重叠,状如云母,其光气辟恶厉之疾。此香腹题国所进也。灵芸未至京师数十里,膏烛之光,相续不灭,车徒咽路,尘起蔽于星月,时人谓为尘宵。又筑土为台,基高三十丈,列烛于台下,名曰烛台,远望如列星之坠地。又于大道之傍,一里一铜表,高五尺,以志里数。
灵芸未至京师十里,帝乘雕玉之辇,以望车徒之盛,嗟曰:“昔者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改灵芸之名曰夜来,入宫后居宠爱。外国献火珠龙鸾之钗,帝曰:“明珠翡翠尚不能胜,况乎龙鸾之重!”乃止不进。夜来妙于针工,虽处于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制立成。非夜来缝制,帝则不服。宫中号为“针神”也。
(原文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灵芸是个勤劳的人。入宫前,她家境贫寒,经常和邻家妇人一起在夜里用麻蒿照明进行劳作;入宫后,她生活优裕,但也会在夜里做女工。
B.文章注重场面描写。文章采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场面,注重夸张,比如写车的华美、驾车青牛的奇特等。
C.文章注重细节描写。比如作者抓住“流泪”的细节,浓墨重笔,一再描绘,先是“沾衣”,继而变成“红色”,最后“泪凝如血”,刻画了薛灵芸离开父母时悲痛的心情。
D.文章主题鲜明。文章通过对文帝迎娶薛灵芸大肆铺张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贫苦少女的悲惨命运,批判了封建买卖婚姻制度。

同类题5

阅读下面《龄官划蔷痴及局外》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来,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①_____.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架下那边有人。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之际,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想毕,便要叫那女子,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话未出口,幸而再看时,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像是那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的那一个角色来。宝玉忙把舌头一伸,将口掩住,自己想道:“幸而不曾造次。上两次皆因造次了,颦儿也生气,宝儿也多心,如今再得罪了他们,越发没意思了。”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亭亭,大有林黛玉之态。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宝玉想道:“必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这会子见了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着,也未可知。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②_____.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1)将下列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文中①②处,恰当的一项是____
A.①静无人语,满耳蝉声 ②心里不知怎么熬煎,外面才有这个形景
B.①静无人语,满耳蝉声 ②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
C.①满耳蝉声,静无人语 ②心里不知怎么熬煎,外面才有这个形景
D.①满耳蝉声,静无人语 ②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
(2)“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之一,下列句子不是出自《葬花吟》的一项是___
A.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B.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C.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D.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